中国的庞大太空项目即将改变世界,鹰酱着急了

哎呀来扶我一下 2025-02-03 16:05:18

2025年将被铭记为中国科技产业改变世界的一年。它从中国最新的人工智能工具——深海Gar One的发布开始,这个完全开源的AI工具颠覆了整个AI行业。如今,中国正在打造一个极具雄心的项目,真正能改变地球的未来运作方式。但最令人惊讶的是,中国的新能量项目竟然不会在地球上,而是……没错,中国的最新开创性项目是一个宽达1公里的太阳能面板阵列,将被部署在太空。

这个革命性的计划将重新定义我们对能源的认知,通过收集太阳的能量,而不受天气、昼夜交替等地球限制的影响。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项目的震撼之处:它被拿来和三峡大坝进行比较。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长江上,是全球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每年发电量达到1000亿千瓦时。它如此庞大,甚至让地球的自转速度减慢了0.6微秒。现在,想象一下将这种能源生产规模化到太空。它所能带来的潜力是惊人的。这个绕地球运行的太阳能阵列一年内所收集的能量,可能与地球上所有石油的总产量相当。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工程奇迹,它还是一个大胆的声明:未来的能源属于那些敢于超越地球限制进行创新的人。

正如我们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对非洲的投资、5G通信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行业看到的那样,中国在一些西方国家忽视的领域取得了迅速进展,迫使美国不断寻找应对措施。如今,太空太阳能发电站作为新前沿出现,国际上将这些项目誉为能源行业的“曼哈顿计划”,这是对由罗伯特·奥本海默领导的建造第一颗原子弹的历史竞赛的致敬。就像那个定义时代的计划,它把最聪明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创造出了具有颠覆性的技术。这一比较突显了太空太阳能发电的巨大规模和变革潜力。毫不夸张,这项技术可能给全球能源生产带来的革命,真的是如此巨大。

首先,我们来解决你可能会有的一个最大疑问——这个位于太空的发电站,不像传统能源那样直接与电网连接,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这个概念涉及将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阵列分块发射到太空中,一旦完全组装完成,阵列将停留在地球周围,收集不间断的太阳能。然后,能源将通过微波传输回地球。尽管听起来很惊讶,但这并不是全新的技术。自1970年代以来,NASA和美国能源部就一直在研究太空太阳能发电技术。事实上,早在1975年,太空传输电力就已成功展示。但正如我们在其他行业所看到的那样,中国正将源自西方的概念雄心勃勃地变为现实。像磁悬浮列车和熔盐反应堆这样的技术,在西方的实验室中仍然多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在中国,已经大规模投入实施。这座太空太阳能发电站也不例外。中国不仅仅是在梦想未来,它正在积极测试和完善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技术。2021年6月,中国开始建设首个实验性太空太阳能发电站,以评估该项目的可行性。2023年11月,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追日"项目测试结果展示了微波电力传输、束能收集效率和电力传输效率的世界领先进展。这些测试确认了这一技术的可扩展性,未来5到10年内可能建成完全运行的发电站。

当然,一些华盛顿的政客已经将这一发展标签为国家安全威胁。有的批评者甚至把它和著名美国电影《星际大战》中的死星超级武器做比较。当然,中国的新技术与此完全不同。让我们将事实与恐慌言论区分开来。这项技术完全是安全的,传输电力所使用的微波与你家用微波炉中的波不同,它们的功率密度要低得多,大约是每平方米23到100瓦特。为了给大家一个背景,正午时分自然光的功率大约为每平方米1000瓦特,所以站在阳光下产生的加热效应,远比站在这个微波束下的加热效应要强。鸟类、飞机和人类完全可以安全地远离系统,这束微波的频率非常精确,可以最小化与大气层的互动。这些频率与智能手机所使用的通信技术非常相似,系统无法集中足够的能量以进行武器化,按照设计,尝试将其转化为武器就像是用手电筒点燃火一样。这绝对不是科幻中的死亡射线,而是经过充分研究和科学验证的技术,有可能帮助解决我们面临的最大能源挑战。

如我们所证明的,真正的工程难题不是安全,而是建设这样一座太空站的成本。它非常雄心勃勃,但基础物理学和工程原理是扎实的。建设这种类型的太空站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这也点燃了一场新的太空竞赛,这次竞赛的主角是中国和美国。两国以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来应对这一挑战。在中国,这个项目由中央政府的长期战略规划推动,工作由国有机构承担,唯一的目标就是建设太阳能站,没有其他竞争性任务或利润动机。这些机构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包括获取必要资金的渠道。项目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新一代重型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开发,中国的长征N号火箭正在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发,并被指定为太阳能站的主要发射载体。这个国有实体的单一目标确保了所有的努力和资源都集中在实现这一目标上。

然而,现在让我们来对比一下美国的做法。在与苏联的第一次太空竞赛中,NASA完全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资金支持,目标就是登月,不惜一切代价。而如今,这种模式发生了变化,NASA的联邦资金多次被削减,更多的任务被外包给私营公司,如埃隆·马斯克的SpaceX、杰夫·贝佐斯的蓝色起源以及洛克希德·马丁等防务承包商。太阳能太空竞赛也不例外,尽管NASA可能参与研究和协调,但执行这一任务所需的重型火箭几乎肯定会外包给私营公司。埃隆·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的高层角色就是明显的利益冲突,几乎可以确定,SpaceX、特斯拉等公司将优先获得政府的丰厚合同。实际上,SpaceX和特斯拉已经是美国政府的重要承包商,总合同金额接近160亿美元。这反映了一个更广泛的趋势,那就是私营企业在曾经属于政府的项目中发挥越来越核心的作用。而这种外包模式带来了显著的缺陷:与NASA或中国国有企业不同,私营承包商的主要动力是最大化股东价值和股票增长,结果就是膨胀的预算、低效的运作以及价格欺诈,这是美国军事工业复合体的典型特征。过去一年,五角大楼连续第七年未通过审计,无法说明近一万亿美元的纳税资金去向。那些从国防合同中获利、为美国军方和乌克兰供应武器的公司,也深度参与了太空项目,这引发了有关成本效益和问责制的质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集中式体制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效率和专注。当中国决定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跨越45,000公里时,它调动了几乎所有资源和技术专长,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最终,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哪个国家将成为第一个完成太空太阳能站的国家。然而,显然,这场竞赛值得我们庆祝。与军事扩张或地缘政治博弈不同,这场竞赛有可能造福全人类,通过推动清洁能源的进步,而不是冲突,美国和中国可以为我们星球的更加光明和可持续的未来铺平道路。

但美国和中国进入太空还有另一个原因:它们已经主导了地球上的太阳能生产。美国曾在2008年时占据太阳能面板生产的主导地位,但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成为了全球太阳能的领导者,并有能力主导太阳能的未来。这种在太阳能领域的优势不容小觑,这个图表解释了为什么太阳能现在占全球新增电力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二。

27 阅读:4190

评论列表

3951678

3951678

5
2025-02-10 02:05

如果电能无线传输技术真的成熟了,那是不是手机和电动车就不存在续航问题了,可以边用边充或者直接无线供能[点赞][加油]

用户10xxx94

用户10xxx94

3
2025-02-07 11:02

中国想的是和平利用,造福人类;而美国想的是如何打着维护世界秩序而称霸世界,欺诈各国,满足自身,如此一来,在世界上,各国人民最终会看透美国的虚伪。

阿白

阿白

3
2025-02-08 07:53

有梦想就成真[点赞][比心][祈祷][礼花]

用户10xxx05

用户10xxx05

2
2025-02-07 14:09

理论上讲是可行的

梦往苍穹

梦往苍穹

2
2025-02-08 02:40

绕地球一圈放上Al功能,自动对接自动修复。

用户10xxx69

用户10xxx69

1
2025-02-09 19:00

像拖垮苏联一样,拖垮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