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得多和抱得少孩子长大会有哪些3种大不同?

颖丽谈育儿 2025-04-09 16:59:47

小薇刚成为新手妈妈,对于该不该抱孩子这件事,家里长辈们意见不一。

奶奶坚持“孩子一哭就抱,抱多会被惯坏”的传统观念,而小薇则迷茫不已。

面对满脸委屈哭泣的孩子,她既担心被“惯坏”,又不忍心见孩子伤心。

小薇心想,抱对孩子真的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吗?

安全感与信任感:抱得多的孩子更容易信任世界

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那些被父母常常拥抱、安抚的孩子,对待世界总是充满好奇,他们对人友善,敢于探索。

而那些被要求“独立”的孩子,有时候往往显得不那么容易与人亲近。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早年的亲密接触对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极其重要。

实验表明,怀抱就像是一座港湾,能给予孩子最原始的安全感。

当一个孩子在哭泣时被抱起时,他感受到的是“我被关心、我被爱”,这种体验在他心灵深处播下了信任的种子。

相反,一个在哭闹时没有被抱起的孩子,可能会觉得“我是不值得被爱的”,长期缺乏安全感让他们对周围的人事产生怀疑和防备。

情绪管理能力:怀抱让孩子情绪更稳定

在小宝宝的眼中,怀抱不仅仅是需求的满足,更是一种安慰、一种情绪的共鸣。

经常被抱的孩子,似乎更懂得在情绪混乱中找到平衡,他们的表达更自然,也不会动不动就大发雷霆。

有研究发现,肢体接触能迅速降低孩子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这意味着我们的怀抱对他们的情绪有立竿见影的影响。

想想看,一个在害怕时被抱起、轻声安抚的孩子,怎么会学不会如何平和地应对压力呢?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从小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仅情绪更加稳定,也更善于通过沟通而非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反之,那些被告知“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或许在面对挑战时,总是容易因为无法控制情绪而错失机会。

社交能力与自信心:亲密接触换来自信社交

别以为抱孩子会让他们依赖,事实恰恰相反。

经常亲密接触的孩子,更容易建立且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从小被给予的无条件的爱和接纳,让他们长大后更愿意把这种爱给予他人。

小薇观察身边的孩子们,不难发现,那些充满自信、敢于与人交流的孩子,大多有着紧密的家庭连接。

他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更能展现出关心和理解,甚至愿意分享和合作。

而那些缺乏早期接触的孩子,往往显得更为拘谨,甚至有些不善言辞。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在安全的怀抱中获得的那份自信和勇气,将伴随他们走很远。

在亲密接触中学会的社交能力,不仅帮助他们在学校里游刃有余,也让他们在融入社会时更加自如。

怀抱为何不会“惯坏”孩子

许多家长对于“惯坏”孩子这个问题心存担忧,但研究和专家的意见都指向一个结论:你对孩子的怀抱,只会成为他成长的动力,而不是变成依赖的枷锁。

其实,孩子对怀抱的需求,是出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必需,而不是所谓的“操控”父母。

一个被满足情感需求的孩子,更容易独立地面对这个世界,因为他们知道,无论身处何地,自己内心都有安全的港湾。

结尾: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养孩子是要有爱的”,其实怀抱就是最简单却最直接的爱的表达。

小薇渐渐明白,那些坚持“抱”的初衷,正是因为了解,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的不过是一种无言的支持和安全感。

而这种爱,将会是他们面对人生挑战的最大助力。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拥抱中,学会信任与爱的力量。

这样的人生,才真值得期待。

0 阅读:15
颖丽谈育儿

颖丽谈育儿

育儿路上,和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