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尖子生,为何初高中就开始叛逆厌学?背后原因家长要早知哓

百合读书 2025-04-11 11:50:45

有一个很扎心的现状是:

那些学习动力断崖式下降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好学生和乖孩子。

他们曾经是尖子生,成绩优异,听话自觉,是同学的榜样和家长的骄傲。

可是到了初高中后,孩子突然就厌学,甚至不想去学校了?

家长看到孩子这样,于是一个劲讲道理,一个劲批评,想把孩子唤醒,可是父母越管孩子越叛逆。

家长想只解决孩子的问题,但很少有家长去探寻孩子突然厌学背后的原因。

要知道尖子生成绩好,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在小学阶段是焦点。

但同时也给孩子们一种误区,自己永远都应该要拔尖。

可是一旦进入重点初中和高中后,面临是一群尖子生,这时孩子就慌了:

害怕自己没了光环,让老师失望,让家长难过。怕自己努力也做不到之前的高光时刻。

同时因为乖孩子这么多年被父母驯化得非常乖巧,有什么想法都压抑在心里,习惯于听话照做,任由情绪跌宕起伏。

动弹不动时,就学不进去了。但孩子又觉得自己不学习是非常不应该的事,于是就在学不进去,想太多,内耗,自责又无力中,彻底逃避摆烂了。

这就变成了父母眼里的“偷懒”,更加不允许和斥责孩子。

父母是很伤心的,之前那么闪闪发光的孩子,怎么突然自暴自弃成这样?

但家长不知道的是,当一个孩子情绪出现问题时,根本没有心思搞好学习了。

可是往往这时候家长都觉察不到孩子厌学背后的真相,也不理解孩子的担心与忐忑,更没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父母只会一味催,一味吵,将孩子吵得更加封闭自我,更加没有心力学习。

累,压抑,被压力憋屈得无处可逃。

当孩子成绩之前都是拔尖,突然降了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变成倒数时,家长焦虑自然会爆棚。

这时很自然就会埋怨和指责孩子,跟孩子算账。越算账,孩子越内疚,越激发不了学习的动力。

因为此时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跟情绪纠缠了,根本无心学习。

越不学习,就会导致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然后厌学甚至休学。

乖孩子和尖子生最致命的一个缺点是害怕失败和害怕犯错,也不允许自己失败。

对于这些优等生的乖孩子来说,犯错就是灾难,就是世界末日,就会万劫不复。

在此心境之下,孩子就特别容易胡思乱想,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难受和煎熬。

强迫自己必须什么都做好,要事事出色,这是他们对自我的要求。

以往的骄傲和优秀以及成功,成了这些孩子们的负担。

毕竟会做多错多,什么都不做,反而没有犯错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学霸孩子在遇到挫折后,如果情绪没有调整过来,反而索性不学习的真相。

并不是孩子不想学,只是在逃避,不敢面对坏的结果。

父母过早卷孩子,孩子会习惯性卷自己。不允许自己普通,也不允许自己做不到。

因为父母给孩子提了太多的要求,习惯性的管制和管控,让孩子缩在那里既无力抗争又无力前行。

到了青春期的孩子,的确会把厌学当成一场叛逆。

则乖孩子的叛逆首先是从学习开始的,一提学习就爆炸,也不愿意写作业,跟之前那个到家就写作业的乖孩子渐行渐远。

如果孩子已经开始厌学和对抗,给父母几个建议:

首先,家长要清晰孩子的情绪到底出在哪?

父母不要太着急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而要先行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要知道孩子的厌学情绪的根源是什么?是孩子遭遇了挫败感,还是孩子遇到了学业困难?还是遇到了人际关系难题?还是自我评价体系出了问题?还是压力过大?

家长切不要孩子稍微情绪好点,就感激催着学习,孩子一发脾气就无底线退让。

找准孩子情绪产生的根源,才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其次,不跟孩子正面冲突

乖孩子的叛逆也不完全是坏事,孩子发泄出来也是一种释放。

如果孩子一直憋在心里,反而会因为过度压抑而产生更严重的情绪问题。

允许孩子宣泄情绪,然后不去硬碰硬。

最后,接纳孩子的现状,松弛引导

孩子情绪内耗和厌学的爆发,都是一个长期间积压的过程,家长不要总想着镇压和纠正。

接纳孩子目前就这样,等着孩子在情绪里先呆一会,等孩子有安全感时,慢慢就走出来了。

这个过程很艰难,也很漫长,相当考验家长的耐心和心力以及情绪稳定程度。

放弃乖孩子什么时候回来的想法,接纳孩子不乖也可以,反而家长更能帮到孩子早点走出厌学,拥抱积极向上。

0 阅读:0
百合读书

百合读书

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百合,读完10000本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