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不是一点点,父母要重视

布谷妈妈 2022-10-12 16:25:15

朋友的孩子五年级,最近他跟我聊天的时候诉苦。说孩子在学校不好好学习,在家也总玩手机,交的朋友成绩也不咋地。

这些人聚在一起,就是聊一些玩游戏之类的事情,嘴巴也不干净,脏字频出。

虽然还是像以往一样,发现一次就打一次,但儿子好像被打皮实了。除了在见到爸爸的时候收敛一点,只要爸爸不在家,不管语言还是行为,那就是一个小社会人。

他很担心,孩子以后还会不会好?

照理说,这孩子我是看着长大…不,被打大的。朋友的教育实在是很严格,也很简单粗暴。

很多在我们看来无伤大雅的小事,在他眼里也是大事,长大以后那还了得,所以不打一顿,他心里就难以平静。

那么,从小的严格教育,怎么没有养成一个听话规矩的孩子呢?反而让孩子逐渐朝着他担心的方向发展了呢?

其实,经常挨打的孩子成才的概率比从不挨打的孩子,要小得多,而且长大后差距不是一点点,父母要重视。

一:人的天赋:安全感和价值感的追求

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的终点,他都在追求两样东西,安全感和价值感。

尽管人的行为和心理上都有许多差异,但这两样东西,基本都是人的核心需求。

经常挨打的孩子,在生命的早期,就在追求安全感和价值感的过程中,不断受挫,导致了种种问题心理出现。

经常挨打的孩子,与从不挨打的孩子,在安全感上有很大差距。

孩子需要安全感,这是来自生物进化方面的需求。因为在进化之路上,只有得到母亲安全保障的孩子才能存活下来。

如果提供安全保障的父母,经常打骂孩子,那么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会很矛盾。

一方面孩子需要安全感,但是另一方面,为孩子提供安全感的父母,同时也被孩子认为是危险的来源。

这样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缺乏信任,同时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特别胆小,自卑。经常被父母严格教育的孩子,往往会特别怕黑,晚上睡觉要有灯光。有时候甚至白天也不敢一个人待在卧室。

他不敢走夜路,和大人一起走的时候,也要在前面或者中间。他们很自卑,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别人的差评可能会让他的内心消化很多天。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适应能力差。还有很多孩子,在离开父母到陌生的环境,就特别的安静甚至有点呆呆的。

他们不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别人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

因为陌生的环境,让他觉得危险,他的精力全部都被自己的不安全感消耗掉了。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攻击性强,爱打人。他们不会表达,羞于表达。这样的孩子,他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冲突。

他内心特别敏感,所以很轻易就会陷入与他人的打闹当中。因为与正常的孩子相比,他缺乏用理性处理冲突的能力。

二:价值感有差异

经常挨打的孩子,与从不挨打的孩子,他们在价值感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一个人是否有价值感,取决于他认为自己的价值来自于哪里。

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人从不拒绝别人,他人的需求总是高于自己的需求,他们总是需要别人的认可。

这样的人,会认为自己的价值就来自于他人的承认,这是价值感低的一种表现。

有价值感的人,他所做的事往往直指自己的内心。因为这些事,让他的内心充实圆满,他们不会为外物所动,更不会被他人的评价所累。

这样的人,可以用一句话形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让他长大成为有价值感的人。而打骂教育,会破坏他的价值感。那么缺乏价值感的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缺乏价值感的孩子,更重视外在的评价。这样的孩子在与他人相处中,喜欢讨好别人,别人的三言两语就会在他的内心起很大的波澜。

如果父母无法让孩子体会到价值感,那么他会自己找到这样的圈子。

朋友的孩子交的朋友都成绩不好,但是这群人聚在一起,会让彼此感受到自己在圈子里的价值。

如果说脏话,欺负别人会受到圈子里的认同,那么他们就会很乐意这样去做。

●缺乏价值感的孩子,容易对外物上瘾。喜欢玩手机,对游戏上瘾的孩子,往往就是缺乏价值感的孩子。

他们在游戏里赢得对手,就会感到很满足。这样的游戏简单,节奏快,他能在里面迅速并且高频次地获得这种快乐。

反之,回到现实生活,他立刻就处于低价值感的环境中,这让他感到很不适应。

●缺乏价值感的孩子,会逐渐放弃自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指责、被羞辱,这样时间长了,他也开始逐渐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死猪不怕开水烫”,我就是这样了,你不管怎么说我骂我,我也改不了。

事实上,他可能试图改变过,但由于我们不能及时给予鼓励,他可能又回到低价值感的状态里,并且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三:有成就的人挨过打,不代表挨打的孩子就会有成就

我们看到很多有成就的人,小时候都挨过打,就会认为打骂孩子有助于他成才。

一个人成长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的,打骂给他造成的影响是否能被消化,取决于孩子能否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一种能力:“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词。指的是对反思的反思,对认知的认知。

我们每天见到的人,遇到的事情,都会进入到我们的内心。而我们内心就会对这些人和事进行提炼。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总是忘东忘西,手机不知道放哪里了,炒菜忘记放盐了等等。

这些事情,让我们产生了一种认知和反思:我的记性很差。

而自我觉察,就是对这种认知和反思的一种再认知:我的记性很差吗?这是为什么呢?

是我生理上的问题还是心理上的问题?那些不会发生这种事的人,是记性本身就好吗?

是不是我平时做事不够条理?还是我内心装着过多的事情,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呢?

那我需要试着去改变做事的方法,学习如何提高专注力。

这就是自我觉察,对于自己认知的一种反思。

有些人即使小时候经常挨打,安全感和价值感都很低,但是他们会对这样的自己进行反思。

我为什么会感到害怕?为什么我会讨好别人?为什么我容易融入那种虚伪的圈子?为什么别人的评价会让我陷入内耗之中?他们会自己找到答案。

成功的人大多有自我觉察的能力,他们在反思的反思中,过去的创伤被渐渐治愈,并且更新了认知,形成了强大的自我。

但是自我觉察这样的素质,是大多数人很难具有的。

即使偶尔用过,也像划过天空的流星,一闪即逝。或者找不到答案,继续重复过去的认知。

四:用爱的方式代替打骂

不管是打骂孩子还是从来不打骂孩子的父母,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孩子的爱。只是爱的表达方式有着巨大的差别。

既然打骂孩子,对孩子有这么多不利的影响,那我们就不妨更新认知。

这里有一些有爱的教育方式,大家不妨尝试一下。

①接纳情绪

孩子在犯错之后,内心肯定是惶恐不安的,他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会有愧疚感。

这时候,如果我们蹲下来,与他平等对话,试着询问他的情绪,让他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接纳他的情绪。他会自己承认错误。

而且从他自己嘴里说出来的,比我们强迫他们,改正之后更有内驱力。

②沟通中确保爱的传递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确保自己的爱能让孩子感受到。让他知道,即使自己做错了,父母依然是爱自己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即使你暴跳如雷,要打要骂,指责羞辱,但是问问自己的内心,你依然是爱他的。

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不妨试着让自己平静下来,孩子也会从你的情绪中感受到平静的力量。

并且他也能从你的表现中,感受到自己的内心被爱填满。犯错不可怕,只要内心有爱,就不可能走歪路。

③放下焦虑情绪

打骂孩子,往往是由于我们太过于焦虑急躁。希望他成绩好,以后有出息,急着让他能认识到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学习,而不是其它。

心理讲师王纪琼说过的一句话我非常认同:我宁可要一个有良心的孩子,我也不想要一个考试第一却对我没有爱的孩子。

我们需要的孩子,不仅仅是一个成绩好的孩子,更是一个有良心、内心充满爱的孩子。

你觉得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0 阅读:99
评论列表
  • 2022-10-12 20:47

    楼主挨打,鉴定完毕

  • 2022-10-12 21:35

    小时候被妈妈拿菜刀打,大冬天光身子被扔出门外,基本一天一打,并且不犯错也打,真的童年阴影20年,一辈子忘不了

  • 2022-10-12 21:08

    这说了等于没说,肯定有利有弊

  • 2022-10-12 21:05

    这个东西不能说那么极端 打不打要看度 从来不打的长大了还有进监狱的 还有杀人放火

布谷妈妈

简介: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