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新四军巨头,交党费后举枪自尽,唯一儿子成为国家栋梁

砚田文化人 2024-12-17 02:06:37

前言:

阴蒙蒙的天空中飘起了细雨,一声嘣的枪响震碎山河。

在场人见状,无不掩面抽泣。

“如果落入敌军手中,我的枪里要是有100发子弹,99颗都是留给我自己的!”年仅35岁的青年——新四军首长袁国平曾豪情壮志地同战友们说下这句话。

今天,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步步紧逼之下,为了不做俘虏、也希望战士们能够将他这个伤员放弃,简装快行。他毫不犹豫地扣下了扳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临死前,他用尽全力指了指胸前沾染着鲜血的口袋。

战士立即上前去看,取出了一张用纸条包着的银元,上面清楚明了地写着两个字。

“告诉我儿子,要永远跟随党和主席的脚步!”袁国平嘴角扯出一抹微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儿子的身影,很快身影便越来越模糊。

紧接着,他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优秀的青年党员袁国平同志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周围的战士看着手中的银元和那两个血迹斑斑的字迹,悲伤更添一层,有的人已经忍不住失声痛哭!

包着银元的纸上究竟写了什么?他唯一的儿子又将如何面对父亲的自裁?

寒门贵子

袁国平出生于清末,生长在民国,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变革时期,也收获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并一生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

他的家乡在湖南的下属市的一个小山村里,父亲是辛勤劳作的农民,母亲倚靠手工做活度日,只能勉强地支撑起这个家庭。

袁国平出生后,异常懂事的他经常帮家里人分担农活。

父母虽然不识字儿,但特别希望他能多读点书,便攒了许久的钱送他念书。

在袁国平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迈进了毛主席母校的大门。那时候的袁国平似乎想不到,几年之后他将与这位了不起的学长并肩作战,并坚定维护着他。

在毕业之后,不少同学都在筹备考取黄埔军校,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个十分能锻炼自己的地方。

袁国平在对该校进行充分地了解过后,也决定报考。幸运的是,他成功了。

来到黄埔军校,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念以及组织结构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后,毅然决然地加入。

此时的国民党内部已经出现了许多分歧,最主要的便是在针对共产党的态度问题上有争议。右派分子以蒋介石为首,开始了拉帮结派。

作为共产党坚定不移的维护者,袁国平常常与他们唇枪舌剑地争论,那时候蒋介石还没有采取明面上的血腥残暴手段,直到1927年。

1927年,蒋介石建立了政府组织,彻头彻尾地成了反动派,并对共产党人采取了屠杀政策。

袁国平的选择

面对这种情况,袁国平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始终与共产党员共进退。

自此,他彻底走上了一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谋福祉的道路。

为了宣传革命思想,袁国平便在传播媒介上下了功夫,在那个年代能够让消息迅速散播出去的方法就是写报纸。

会识文断字的人几乎每日报纸不离手,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袁国平创办了专属共产党的报纸,作为宣传的载体,并取名《红军日报》。

他这样做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红军的真实情况以及他们的思想,从而加入革命队伍,使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

袁国平在撰写文章和收取的时候十分注重细节,考虑到他们也要联络一些基层民众,便希望投稿人将文章句子写成大白话,拒绝长篇大论,过于拗口难度。

这样,在民众们阅读的时候就如同有人站在旁边给他们亲口讲述一般。他的这一举措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报纸一经散播,便被抢空了。

毛主席还因为这件事专门夸赞过袁国平,鼓励他继续坚持做下去。

后来由于我党的经费紧张,袁国平不得已停刊,但即使发布的时间不长,已经给许多民众带来了新颖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1929年,因为他的思想道路端正,且宣传工作十分到位,给毛主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便荐举他前往由红军游击队新改编的新四军部队当政治主任。

袁国平欣然接受了,并继续将满腔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跟随主席的脚步

时间骤然流逝,十万里长征路最终还是来了。

1934年10月,我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我军为了能够避开紧追其后的国民党部队,不得不进行转移阵地,长征开始了。

袁国平跟随着毛主席的脚步爬过夺命的铁索桥,进沼泽遍布的绿草地,吃苦涩难嚼的树根,也喝山中浑浊的溪水。

虽说一路革命很苦,但毛主席始终与大家共进退,袁国平在这种极度焦虑的环境下看到了主席身上具有的独特品质,对我党的革命道路充满了信心。

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中,袁国平决心坚定守护主席!

这会在遵义会议上,始终维护毛主席在党内的核心地位。

后来,袁国平继续前往新四军部队开展政治工作。毛主席对他期望很大,离别的时候还依依不舍,袁国平表示定然会将工作做的细致、彻底。

他来到新四军队伍之后,确实落实了这一原则,上级领导对他的能力给予肯定。

此时,正处于抗战时期,新四军在他的带领下斗志昂扬,而他的抗日宣传工作也十分成功,不少民众大受启发。

1941年1月初,袁国平和新四军首领叶挺接到任务,要求他们带领皖南部队以及新四军部队向北转移。结果在这个时候却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包围。

袁国平见形势不对,与叶挺商议后,决定静观其变。谁知国军早有预谋,就是要置他们于死地,国军擦枪走火,进而双方开始激战。

数千名战士都死在了炮火之中,血流成河的场面让叶挺和袁国平难以忍心再继续打下去。

于是叶挺提出谈判,结果被敌军扣留。

紧接着,袁国平等人则被国军追击,他与剩下的战友开始采用移动战术,不再与之火拼。可已经身中数弹的他连走路都成问题。

一路上都是战友们换着背他,当他们躲避敌军在一条小溪边稍作休息时,袁国平强抑住心中悲伤,劝解战友一定要走出去,紧接着便举枪自尽。

他曾说的那句话,“如果落入敌军手中,我的枪里要是有100发子弹,99颗都是留给我自己的!”

袁国平的枪里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他留给了自己。

战友按照他的遗嘱将其胸前口袋的银元取了出来,包裹着银元的纸条上,居然写着两个沾着血迹的字——“党费!”

结语:

袁国平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全党,众人都为他落泪感叹。毛主席更是伤心不已!

得知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捐躯,袁振威擦干了眼泪后,露出坚定的表情,似是在告诉远去的父亲,自己一定会遵守他的遗愿,接过他手中的火炬。

此后,袁振威更加分发图强,一生都致力于我国的海军国防建设,并进行不停地走访、调研、撰写报告,他的足迹遍布整个大江南北,在这一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他的研究主题都是国家军事机密,所以并未将其所获奖项公众于世。

几十年前,父亲在战场上牺牲;几十年后,袁振威在后方战场钻研军事理论,力图增强我国的军事实力。

这一对父子在用生命传递着对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无私的爱!

声明:【文章及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

来源:头条@历史机动站

0 阅读:0
砚田文化人

砚田文化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