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墓前立下无字碑,千年来无人能解,却被一河南老农破解

岁月如初雪 2025-02-21 14:27:04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经历了无数王朝的潮起潮落,期间产生了大约数百位皇帝,作为历朝历代的极具代表性人物,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万里挑一的真命天子,尽管有的才华出众,有的平庸无能,甚至还导致了政权的灭亡,但都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

纵观整个华夏文明,虽然同为皇帝,但也有高低之分,更加有独树一帜的奇特存在,比如在我国唐朝时期,就曾出现过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武则天,她同样独揽朝政,掌握大权,也对唐朝的发展有十分突出的贡献。

政绩卓著的皇帝,驾崩之后会将其功绩刻于碑上,伴随他的陵墓一同保存,以提供给后人瞻仰,但武则天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后续在她的陵寝之中,仅仅发现了一个无字碑,近千年以来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最终却被一位河南老农破解。

武则天与无字碑

武则天从最早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她不平凡,尚在襁褓之中时,就曾遇到号称“一代妖人”的袁天罡为其算命,此人相术不凡,并且在测算之后喜欢窥视天机并告知于他人,唐太宗听完他的故事后,便想将他招入京城担任国师。

袁天罡在入京途中来到一户人家,屋主也是朝廷的官僚,于是就请袁天罡帮忙测算其家人及子女的命运如何,袁天罡一眼扫过,这一家人基本没有谁能引起他的侧目,最终是一位奶妈怀中所抱的孩子引起了袁天罡的注意。

他很快上前并仔细打量,随后语出惊人,直言道“此若为女子,将来可成为天下之主”,这一番发言对于刚刚走入贞观年间的唐朝来说简直是大逆不道,毕竟当时的朝廷在唐的统治之下发展得十分不错,如此话语无异于谋反大罪。

伴随着袁天罡的离开,只留下一家人在原地震惊,因为只有他们知道,奶妈怀中的的确是一位女子,她就是武则天。

虽然袁天罡的预言听起来更像是无稽之谈,但凭借往日的精准测算,也让武家人对武则天颇有侧重,毕竟家里有很多人都在朝中当官,所以将武则天送入朝中也是理所应当,在入宫之前,武则天还受到了专门培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等到武则天入宫的时候,父亲已经离开人世,此时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当政,武则天年仅14岁,前者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位女子,并且赐名为武媚娘,这是武则天宫廷生活的开始,也是她建立帝王霸业的开端。

其实在唐太宗晚年,武则天就已经通过各种手段上位,甚至和太子李治勾结在一起,当太宗皇帝去世,李治成功登基之后,武则天开始逐步干预朝政,最初的唐高宗因为身体不适,经常让武则天帮忙批阅奏折,并且对她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掌握在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后来武则天自称为天后,则天皇后,圣母神皇太后,金轮圣皇帝等,总而言之,到了唐高宗李治后期时,他本人已经因为身体原因而不怎么管理朝政,大小事务基本都由武则天决策。

随着后来时机逐渐成熟,武则天也正式登基称帝,成为我国历史上性别为女的首位皇帝,对朝政的掌控丝毫不亚于当年的唐太宗,对太子也形成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武则天对当时的唐朝国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完善科举制度,开创武举,多方面选拔人才等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但归根结底,武则天始终算是抢了李唐皇室的皇位,不管功劳有多大,事实摆在这里,无法更改。

尤其是到了晚年阶段,武则天沉迷于男宠,对朝政的处理也开始变得不妥当,甚至一度导致阉党专权,朝廷危机逐渐加深。

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和群臣的矛盾对立开始出现,最终被朝中大臣一起赶下台,虽然后期十分狼狈,但帝王的身份毋庸置疑。

既然是皇帝,在驾崩之后就会为自己立碑,毕竟墓碑对于一位皇帝来说,是自己以后流芳百世的实质性证据,其上大多都会撰写这位皇帝生前对朝廷和社会所做的贡献。

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武则天最终所留下的只是一个无字碑。

无字碑位于陕西乾县梁山的乾陵,就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与推进,这些埋藏在地方的古墓逐渐开始重见天日,经过仔细发掘,人们在陵墓内的朱雀门处发现了两块石碑,高度大约在六米。

东西两面分别还有两道石碑,西面属于唐高宗李治,其上撰写着关于他生平的详细记录,东边的石碑则是为武则天而立,但并不像唐高宗的墓碑那样有详细的撰写刻画,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文字的空碑。

河南老农的破解之法

乾陵之内的这个发现让很多考古学家都感到疑惑,若讨论二人的功劳,武则天对社会的贡献要远远超过唐高宗李治,后者的文治武功尚且被刻在碑上歌颂,关于武则天的记录却是一片空白。

这实在是难以令人信服,关于武则天的这块石碑高达7.53米,重量大约有98.8吨,上面还雕刻了相互缠绕的8条龙,但并没有发现任何唐朝时期的相关篆刻,仅存一些两宋之后游客的寥寥数笔。

要知道,就连当年在玄武门事变中被杀死的废太子李建成,都会在石碑上刻下其生卒年月和身份信息,如今的正统皇帝却没有任何篆刻,未免也太过奇怪,以至于在乾陵开采之后,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证明,与唐高宗合葬的就是武则天。

就在事情一筹莫展之际,河南登封地区的一位老农民在挖地途中发现了一个“铜片”,最终经过鉴定后确认是金片,这位农民伯伯文物保护意识较强,当即就决定上交国家,经过鉴定之后发现,这是在武则天封禅嵩山之时所献给上天的除罪金简。

这一件出土文物也就能从某个方面证明无字碑的由来,武则天很有可能是“戴罪之身”,这也是后来对上天下诏的主要原因,两方发现在相互结合之后,对武则天陵墓内部的分布情况也逐渐有了详细的解释和猜想。

背后的原因

对于武则天立无字碑的做法,有一部分人坚持认为此举是在夸耀自己,之所以没有写下任何文字,是由于武则天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功高盖世,所立下的功劳已经不是文字所能表达,所以才会采用无字碑作表示。

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武则天立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之所以产生这种认识,主要受到当时男尊女卑的思维影响,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社会就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当时社会状态所形成的固有认知。

在这种情况之下,女性根本没有任何生存空间,千百年来一直处于社会边缘状态,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之中,作为女性就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守在闺中相夫教子,一般情况下连外人的面都不可见,更不要说坐上皇位成为天下之主。

所以武则天登基称帝的举动在当时是饱受非议的,完全逆反了社会潮流和人们的主观思维,多数人都是敢怒不敢言,甚至有人认为女性当皇帝是对权威的蔑视,武则天强逆天理而为之是自取其祸,也会让自己罪孽深重。

在这种情况下,曾经的贡献也就不值得一提,武则天自己也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才选择给自己留下了无字碑,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罪孽,当然这也是一种十分中肯的办法,一生的功过是非并不下定论,而是通过无字碑交给后人去评述。

另外还有人认为,武则天的无字碑并非是自己所立,而是后续继位的唐中宗,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为了报身为太子多年以来的囚禁之仇,因此抹去碑文故意让武则天难堪。

其实这些种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不能完全相信,既然能够设立此碑,又将8条龙雕刻于其上,就说明武则天有篆刻的想法,况且武则天以女子之身称帝,已经算是敢为人先的创举,区区碑文对她而言根本不足挂齿。

所以在综合考虑之下,武则天陵墓内的无字碑可能并非自己所为,甚至可能没有发生在这一个朝代,极有可能是后人为之,主要是因为“男尊女卑”的固化思维,这是我国古代千百年来难以根除的弊病,也是人们思想上的顽疾。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登上皇位,对于女性的地位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这种意识层面的觉醒并不一定有利于后续王朝的统治,所以干脆将其直接抹去。

所以到了今天,我们就只能发现武则天陵墓之中的无字碑,无论是形态还是内涵都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其中的种种谜团还有待我们去发掘考究。

参考文献

[1]盛刚,杨明国.关于武则天无字碑的“另类”猜想[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02):67.

[2]袁茂华.武则天与无字碑[J].作家天地,2022,(26):39-41.

[3]无字碑主武则天[J].中国书法,2014,(06):32-3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