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文化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这段时间,娘炮文化又成了热议话题,网上一群人吵得热火朝天,有人说这是审美自由,关你屁事,有人觉得这是个人喜好,无伤大雅。
但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事不是审美自由和个人喜好那么简单。
这篇文章,我就来浅聊一下,娘炮文化的危害。
要说危害之前,就必须讲清楚,这东西是怎么来的。
其实,这个现象也不是啥新鲜事,尤其在日韩娱乐圈里,早就见怪不怪了。
而这还得追溯到二战后,美国搞的那些事。
当时,日本刚经历战败,国内反美情绪高涨,美国为了稳住局势,不仅在军事上管控,还在思想文化上动了大手脚。
他们推出了一套“去雄计划”,也就是让日本男人从昭和硬汉变成平民乖仔,彻底去掉那股不安分的血性和斗志。
这事儿具体怎么干的呢?
美国派了一个狠角色回日本执行任务,这人叫喜多川。
他从小在洛杉矶长大,后来成了翻译、情报员,跟美国的中情局关系密切。
喜多川对美国忠心耿耿,回到日本后,直接盯上了娱乐圈这块地。因为他清楚,文化渗透比硬手段更隐蔽,效果还长远。
1962年,喜多川创办了杰尼斯事务所,开启了一个彻底改变日本男性审美的时代。
杰尼斯的运营模式很简单,但杀伤力巨大。
他们专门挑清秀、瘦弱、有点阴柔的男生,打造成偶像,再通过媒体疯狂包装,这些男生个个外形娇弱,笑起来比女生还甜,完全颠覆了昭和时代那种充满阳刚气的硬汉男儿形象。
与此同时,美国操纵日本主流媒体,加大对这些偶像的宣传力度。一边捧这些娘化明星成为国民偶像,一边让血性阳刚的昭和男儿形象退出舞台。
结果就是,日本社会的整体审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人觉得清秀、瘦弱,才是时尚。男性变得越来越阴柔,逐渐丧失了那种顶天立地的精神气质,最后的结果是,从精神到文化都逐步软化了。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模仿偶像的妆容、穿搭,甚至连说话方式和行为举止都变得女性化。
更关键的是,从年轻一代到老一辈都慢慢接受了这套审美标准。可以说,这些清秀偶像不仅改变了日本的娱乐圈,还重塑了整整一代人的价值观。
后来韩国也学会了这一套,还发挥到了极致。
他们的男团不仅要皮肤好、会跳舞,还得有那种我很乖的气质。
结果,这些小哥哥成了韩流的标配,吸粉能力直接开挂,加之韩国政府很重视娱乐出海,于是,这股风带到了全亚洲,包括我们这里。
众所周知,资本是逐利的,当国内资本见到这种方式能赚钱后,必然会快速复制粘贴这种娘炮模式,很快,国内的选秀节目和影视剧,全是奶油小生的面孔。
然后就是什么小鲜肉、欧巴、A4腰、兰花指等词汇,逐渐刷屏网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年轻人,也对着偶像模仿起来,于是乎,追求外表的精致与柔美,成了一种潮流。
然而,过度的偶像化,并非只是简单的外形模仿,而是从心理和精神上,它削弱了男子应有的阳刚之气,以至于男性在面对困境时,缺乏应对的韧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某个男团成员,手指被划破之后,哭的稀里哗啦,送去医院的路上,队员跟他道别的场景,几乎是生离死别,这也造就了一句网络名言:快送去医院吧,再不去伤口都要结疤了。
这种现象,若让它再持续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不是我在瞎说,而是历史上,就曾发生过类似的情形,而且教训还不轻。
魏晋时期,男性审美转向一种柔弱、细腻的美学风格,且这一风格成为了上层社会的流行趋势。
这时期的美男子,不仅强调白皙的肤色,甚至将其视为高贵与优雅的象征,常常让男性的皮肤看起来,如同女性一般细腻光滑。
除此之外,男子还追求一种病态的美感,苍白、瘦弱的外貌反而被认为是风度与气质的体现。
为了追求这种美感,许多文人雅士开始涂脂抹粉,化妆已成为男性日常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一些社交场合和宴会上,甚至可以看到男性在脸上抹上轻薄的胭脂,修饰眉毛,打扮成宛如女子般精致的模样。
以潘安掷果或卫玠玉人这些历史典故为例,都是对当时男子美丽外貌的称赞。
实际形象,用今天的话说,完全就是娘炮标杆。
他们追求的是极致的个人审美和风流雅致,但完全忽视了一个大问题,这种过度柔美的文化,背后是整个社会的阳刚之气在被抽空。
结果呢?
五胡乱华的时候,外族轻轻松松就打进来了。
中原汉人家破人亡,百姓流离失所,最终有了永嘉南渡的悲剧,而留在北方的汉人,成为了外族口中的两脚羊,整天活得生不如死。
为什么?
因为魏晋士族整天沉迷在梳妆打扮,琴棋书画,根本没人愿意拿起刀枪上战场。
这事其实就是个警钟:当一个社会过于沉迷一种柔美文化,往往意味着这个民族的血性正在被消磨殆尽。
阳刚之气没了,能抗住外来冲击的力量也就跟着没了。
这种事不光咱们这有,国外也犯过类似的错。
说个典型的例子,18世纪中叶的法国,男人流行戴假发、涂面霜、穿高跟鞋,整天研究怎么才能显得更优雅。
贵族们沉迷于繁华浪漫的文化,甚至连军队也深受影响。造成整个军队,从上到下都是一股子软绵绵的风气,打仗的时候别说血性,连最基本的纪律和斗志都没有。
英法七年战争就是典型的翻车现场。
法国直接被英国打得满地找牙,丢了加拿大和印度大片的殖民地。
这场战争的失败,也直接成为法国实力衰落的转折点。
更惨的是,这种风气不止影响了军队,还传导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贵族腐败、民众怨声载道,整个国家内外交困。
再加上经济压力和阶级矛盾,法国大革命的火种彻底被点燃,最终法国整个社会直接爆炸。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社会的审美和文化风向,绝对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
当柔美文化过于流行时,往往意味着一个国家的阳刚气质正在削弱,而这阳刚之气,恰恰是一个民族抵抗外部压力的核心力量。
你软弱了,敌人可不会跟你客气,历史一遍遍地证明了这个道理。
娘炮文化带来的问题,不只是个别人的选择,而是整个社会可能会因此变得软弱。
这种文化一旦传递到青少年中,确实会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更容易选择逃避,而不是迎难而上。
好在国家已经开始行动了,比如广电总局出台的那些措施,对影视剧里一些阴柔形象说不。
还有学校教育,最近几年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鼓励男孩子培养阳刚之气。
这些都是好事儿,但咱也得承认,仅靠政策还不够。
文化问题得用文化去解决,得多拍点能打动人的硬汉角色,多讲点有拼劲儿、有血性的故事,让年轻人有正能量的榜样。
当然,这事儿最终还是得靠大家自己琢磨明白。追求美没错,但美和娘不能画等号。
写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那娘炮文化的影响是不是完全负面的?
我觉得,也不至于完全一棍子打死。
它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审美更多元化,也带动了部分行业发展。
这种审美可以保留。
但,绝对不能成为主流。
如果任由这种风气蔓延。
五胡乱华的悲剧,必然还会上演。
所以说,怎么在多元化审美和保留社会韧劲之间找平衡,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全文完,都看到这里了,不如点个赞再走吧,感谢你的支持和鼓励。
屌炸天
多锻炼,不然可能生女儿会比较多。瞎猜的。
木木城域
只要有足够多足够优秀的理工生和解放军战士,就不会被阉割掉男人的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