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众所周知老蒋一直都将我党当成是他最大的对手,即使是在两党合作期间也多是面和心不合。在国共两党抗日期间他也没有少搞小动作,其中最悲壮的就是皖南事变了。
实际上皖南事变是可以避免的,在皖南事变还没有发生前,对于新四军之后的走向中央就已经给出了规划,但项英一直都抗拒中央的北上方针,项英为何不愿意听从中央的指挥呢?
一、北上方针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中央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老蒋的举动,看着老蒋的动作中央很快就得出了一个结果,国民党想要包围新四军,很快就给项英和东南局作出了指示,也就是在此时定下了向北发展的方针。
不仅是中央作出了指示,不久后周总理来到新四军的时候也是给出了这样一个方针。但此时项英却有不同的意见,他表示要从江南调兵前往皖南。可以想象当看到项英的电报后中央的反应,当即就否决了。
中央也给出了原因,中央认为皖南地区发展比较困难,但江南却恰好相反,大部分的兵力应该放在那就不用说了。
就在此时蒋介石也有动静了,他要求新四军在江北的部队全部都向南去到南京一带,这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蒋介石就是想要断绝新四军和江北八路军的联系,这样他就可以直接对新四军出手了。
对于老蒋的要求我们是坚决不答应的,同时中央也再次给项英去了一封电报要他坚定地拒绝国民党,坚持北上的方针。但不知道项英是怎么想的,直接拒绝就好了,但他还是欢迎了前来负责和谈的顾祝同。
项英都同意了中央也不能说拒绝的话,但是叮嘱项英一定不能松口,甚至中央都已经预料到了蒋介石会有什么要求,做出指示叶飞部不能动。
在谈判中顾祝同果真就表示想将叶飞和陶勇两个团调回江南,项英并没有根据中央的指示拒绝,反而是同意了下来。
项英表示当前是两党合作期间,不应该和国民党闹得太僵,并且此时国民党是新四军的上级不好拒绝,是以就希望中央能够让叶飞所在部回到江南,可以想象中央对于项英决定的无奈。
并且此时项英依旧固守在皖南不肯离开,还要叶飞将军回到皖南去协助他,他的行为也引起了中央的不满。当即就取消了他对叶飞、张道庸部的指挥权,将叶、张两团的指挥归于中央,避免项英对于大部队影响。
可以说中央此举已经很明显了,但是项英始终都没有看明白,他两次致电中央想要叶、张两团去帮助他。眼见着项英的决定和中央的政策相悖,当即就停止了项英和顾祝同谈判的事情,让周总理前往和谈。
当时皖南地区是面临着国民党的围堵,要是将江北的新四军再给调回来不是羊入虎口吗?可以说从中央做出了北上方针后多次致电项英,让他北上。但他一直都没有动静,此时远在江南指挥部的陈老总向中央致电说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要是项英实在是不愿意北上,可以向东,去到皖东地区后在转向江苏南部和陈老总的军队联合,这也是一种办法。其实此时的中央还有陈老总都没有准确的了解项英的想法,他们都以为项英是不想北上,实际上他是不想离开皖南。
这不面对陈老总的想法,项英也拒绝了。当前的项英就是既不愿意听从中央的指示北上也不愿意听陈老总的建议东移。几天后毛主席指出了项英的右倾错误,两天后总政治部也在电报中指出在这过程中项英的错误。
过度地迁就国民党,让新四军丧失了独立性,都进行了通报批评了也不是一件小事。遗憾的是对于毛主席和总政治部的批评项英非但没有接受,并且还提出了辞职。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也是很无奈的。
当前国家正是抗日战争的白热化时期,中央还在北边呢,对于项英的行为根本就没有办法扭转,中间还有国民党的层层围堵,就这样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十天后项英终于有了行动,他让周子昆去侦查转移苏南的路线。
这也算是一件好事,有动作就好,但他的动作也仅止于此,侦查完项英还是那句话,不愿意去,想要固守皖南。
二、犹豫不决
虽说项英还是没有动作,但在皖东的刘少奇和苏南的陈毅却有了动作,陈毅甚至提出要将茅山根据地让给项英,当然依旧被项英拒绝了。
陈老总本就不是什么特别好脾气的人,项英的举动也惹到了陈老总,直言他这样将来一定会输得干干净净的。一拖又是两个月,从一月拖到了七月,此时国民党有动静了,蒋介石不要他们向南,而是让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都北上。
蒋介石想要用这种手段来削弱我党实力,当然也被我党拒绝了。蒋介石又开始了他的老本行,让国民党去挑衅我党,双方在皖东、苏北等地频发摩擦。“黄桥战役”很快就开始了,在战役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中央就下达命令让项英带队去支援皖东的新四军。
虽说是收到了中央的命令但项英依旧是犹豫不决,是以错过了和陈老总军队汇合的最佳时机,几天后“黄桥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在陈老总和粟裕将军的指挥下,我军打出了以少胜多的大胜仗。可以想象以老蒋睚眦必报的性格他会如何,此时中央意识到项英岌岌可危。
当时为了能够让项英离开皖南,中央给出了三个方案,遗憾的是一个项英都没有同意,他自己倒是表示要继续向南。再向南那就是国民党的大军了,当时我党的主力部队基本上都在江北。
对于项英的固执刘少奇也是既生气又无奈,几天后再次致电要项英抓紧时间北上,趁国民党还没集结兵力。但无论是中央还是刘少奇的催促,项英都始终坚持在皖南是有利的,想要在此地固守。
也就是在此时中央也终于知道项英根本就没有想离开皖南,之前的一切问题都只是理由,中央当即就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电报中语气也就严厉多了,指示叶挺率领一部分军队先走,必须在12月底全部转移完毕。
三、优柔寡断
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在和中央的对抗中只提到项英一个人,并没有出现叶挺,其实在新四军中项英是有绝对话语权的,对于他坚守皖南的想法叶挺是有意见的,但是他也阻止不了,是以中央才决定让叶挺先走。
面对项英的犹豫毛主席再次致电,在多人的催促下在十二月初项英终于有了行动,当时中央是给他们定下了路线的,但他们却自己找了最远的一条,这不就是在给蒋介石创造机会,蒋介石当即就有了行动。
都到了这种时候项英依旧不想着尽快向北,在被国民党追上前离开,而是犹犹豫豫、优柔寡断,在给中央的电报中多次提到“转移困难”。就是好脾气的毛主席也不由地气愤,在电报中严厉地批评了项英。
直言:中央在一年前就已经将方针给你们了,但你们却一直找借口不行动,整个军队没有一个是像你们这样迟疑犹豫无办法无决心!
最后毛主席也发出了诘问:你们究竟想要中央作出什么样的指示,你们自己的主张又是什么?毫无方向是要吃大亏的。
结语
可不就是吃了大亏,在中央的严厉指示下他们终于开始分批转移,但此时已经错过了转移的最佳时机。
在这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项英不愿意离开,其实他的想法也很简单,他在皖南好不容易经营成这样,让他贸然北上,他担忧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根据地没有了连兵力也被消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