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6岁的少年,以716分的惊人成绩横扫9省高考状元,创造了"高考神话"。
他3岁就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4岁能够自己阅读四大名著。
他的出现,让老师们既兴奋又害怕。课堂上,只要他一抬头,就意味着讲台上的老师讲错题了。
这个人就是国内唯一"九省状元"王百洋。
那年冬天,王家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王百洋。彼时的王家,算不上富裕,父亲王德昌是个体户,母亲则是一名普通的护士。
然而,这个平凡的家庭,却孕育出了一个全国瞩目的天才。
王德昌虽然学历不高,但他有一个专门放书的房间。每当下班回家,他总会抱着王百洋,坐在那张老旧的藤椅上,为孩子读书。
这些看似平常的时光,为王百洋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王百洋3岁那年的一个下午,王德昌像往常一样在书房里忙碌,突然听到儿子奶声奶气地读出了一个个字。
起初,他以为是儿子在玩耍,但当他仔细一听,不禁大吃一惊:小小的王百洋竟然在流畅地在读一本书!
王德昌难以置信,连忙拿出其他书测试他。结果令他又喜又惊:3岁的王百洋已经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而且理解能力惊人。
从那时起,王百洋喜欢上了读书,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王德昌夫妇担心儿子的眼睛,想要把书从他手中抢走,却他却极力护着书本。
看到儿子这么喜欢读书,王德昌就经常带王百洋去书店逛。只要是儿子感兴趣的书,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就这样,王百洋的书架上很快就堆满了各种书籍,从历史到科普,从小说到地图册,应有尽有。
4岁那年,王百洋已经能够独立阅读《西游记》这样的文学名著了。他常常捧着书,坐在窗边的小板凳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王百洋的学习能力之强,让附近的邻居都惊叹不已。于是呢,"神童"的名号,很快就在邻里间传开了。
王百洋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全家搬到了大连。因为人生地不熟,加上两地的教材版本不同,大连的老师担心他学习跟不上,建议他留级一年。
这时王德昌站了出来。他坚信儿子的能力,主动要求学校给王百洋一次测试的机会。结果王百洋不仅通过了测试,还以优异的成绩征服了所有人,成功实现了跳级。
命运似乎总喜欢和天才开玩笑。仅仅一年后,王德昌夫妇又因工作原因回到了哈尔滨。这一次,王百洋又遇到了升学的问题。
原来,大连实行的是六三学制,而哈尔滨则是五四学制。按理说,已经拿到小学毕业证的王百洋应该直接上初中。但是,新学校的老师却要求他留级一年。
在父亲的要求下,王百洋再次接受了测试。最终,他以出色的表现再次征服了新老师,成功跳级进入了初中。
在接下来的初中生活中,王百洋不仅轻松学会了初中的课程,还开始自学高中的内容。在班上,他总是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们都很喜欢他。
初中时,王百洋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经常泡在图书馆里看各种书,不断增加自己的见识。
上了高中后,王百洋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了,他的存在甚至让一些老师感到有压力。
有一次,物理老师在讲一道难题时,突然看到王百洋皱了皱眉。老师心里一惊,赶紧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果然发现了一个小错误。
这种事情发生得多了,后来就有了"王百洋一抬头,老师两腿抖"的说法。虽然这话说得有点夸张,但也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尽管这么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王百洋却从不自满。他知道,学问是学不完的。
他常在日记里写:"知识就像一座大山,我现在站的地方,不过是山脚而已。要爬上这座山,需要一辈子的努力。"正是这种谦虚的态度,让同学和老师们更喜欢他。
2009年1月,16岁的王百洋来到北京大学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结果轻松地通过了北大的自主招生。
尽管已经获得了保送资格,王百洋还是决定要和同学们一起参加6月的高考。
高考结束后,当父亲问他考得怎么样时,王百洋回答:"还行吧,应该有710分左右。"这个回答差点没把王德昌吓晕。
要知道,高考满分才750分,700分已经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分了。
直到成绩公布那天,真相才大白于天下。王百洋的总分高达716分!这个成绩不仅是黑龙江省的理科第一名,更是击败了其他9个省的高考状元,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考神话"。
就这样,王百洋顺利进入了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他依然保持着优异的表现。
有一次,他的大学室友开玩笑说:"百洋,你这么厉害,以后是不是要留在国外发展啊?"
王百洋很认真地说:"我不管走多远,最后还是想回国的。我想学成后回来,为咱们国家出点力。"
大学毕业后,王百洋继续读书。他先去了香港大学读硕士,然后又去了美国西北大学读博士。在国外学习让他见识更多,也了解了世界上最新的科技发展。
虽然在国外,王百洋心里一直惦记着祖国。他经常关注国内的科技新闻,想着怎么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用到国家建设上。每次看到中国在某个领域有了大进步,他都特别高兴。
拿到博士学位后,虽然国外工作条件好,工资高,但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回国。他说:"我的根在中国,我的未来也在中国,所以我必须回来。"
回国后,王百洋马上投入到物理研究中,很快他就有了重要发现,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反响。
但是做研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王百洋也遇到过困难,实验失败过很多次。每次遇到挫折,他都会想起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回国。
他常对自己说:"失败是难免的,每次失败都能学到东西。"就是这种不放弃的精神,帮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如今的王百洋,已经不再是那个光芒四射的"高考状元"了。他选择了一个低调的方式,默默地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不再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他依然是那颗闪耀的明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照亮这个世界。
王德昌常说,他对儿子的成长是有些帮助,但儿子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还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刻苦努力。
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王德昌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懂得引导的父亲,王百洋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
说到底,一个孩子能走多远,真不是家里有多少钱或者爸妈读过多少书决定的。关键在于父母能不能像王德昌那样,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
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才是培养出优秀孩子的秘诀。
现在,王百洋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心里有梦想,肯下苦功夫,再加上有人在关键时候指点一下,每个人都有可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