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怎么样?实力好不好?学生团队国际赛事摘金

知高校 2024-12-03 17:42:40

提起脑机接口,相信许多人对于它的了解是从科幻电影开始的:一根数据线,将我们的大脑和机器连接,凭借意念实现“随心而动”。聚焦现实生活,脑机接口技术究竟发展到了哪一步?它将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这些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当前,针对这一前沿科技,我国尚有一些技术难点还未攻克。例如,相较于传统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来说更加安全、高效、能够持续采集脑电信号的介入式脑机接口存在着电极支架难以精准到达指定脑区、传统尺寸电极无法安全通过脑血管回路,以及体内留置电源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且支架无法安全取出这三大难点。

而近期,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医学院本硕博学生共同组成的“‘灵犀意通’介入式脑机接口”项目团队则就上述难点取得了重大突破。

首先,南开在国内首创了支架全程显影技术,规避了血管显影盲区,将手术精度直接提升30%。更形象一些来说,这项技术就像在血管内安装了北斗导航,使手术定位更准确、效率更高,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其次,该团队研制了全球最小的颅内脑电传感器,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1/6,通过细小到几乎没有触感的厚度,在直径最小为2mm的脑血管内采集信号,破解了核心传感器件的“卡脖子”难题。

最后,其全球首创了无限传输系统,通过体外供能规避了电池发热、漏液对人体的伤害,实现了高频信号传输和支架3个月内可安全取出。据悉,这一技术已经通过灵长类动物实验证明了其可行性,团队正与多所知名医院合作,推进人体试验,预计三年内将实现临床应用。

这一项目也让南开大学的团队一举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学校的514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摘得金奖。

此外,早在8月该团队牵头完成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传感器血管内取出试验,成果就获得了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人民日报》专栏报道,以及新华网、《光明日报》等百余家主流媒体报道,并与“朱雀二号”“中国天眼”“中国空间站”等八项成果共同入选《人民日报》评选的“2023年我国重大科技成就”,还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世界机器人大赛冠军等等众多国内外知名赛事奖项。

南开大学在脑机接口这一前沿项目上的卓越成就,无疑是其科研实力与创新精神的又一次璀璨绽放。该校在2007-2020年就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三大奖”7项,其中周其林院士领衔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近年来南开的学者团队更是以第一单位在Science与Nature这类国际顶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回到“‘灵犀意通’介入式脑机接口”项目团队,我们会发现这支包揽各大赛事奖项、屡获国家级媒体报道的团队,不止是由硕博生组成,还有本科生的参与,这让小编尤为震惊。我们都知道,正常情况下本科阶段接触的科研项目往往难度较小,而南开本科生能够进入这一前沿领域进行研究创新,足以可见其创新能力之强劲。

小编期待,未来南开大学能在更多领域取得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培养出更多更多科研工作者,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的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0 阅读:2
知高校

知高校

好的大学,当然得用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