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和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可预测卒中,但很少有研究专门关注处于高社会风险的女性。了解卒中与高危人群中异常的可改变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可能有助于校正一级和二级预防服务。近日,Strok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研究者试图了解多物质使用(重点是兴奋剂使用)与无家可归和居无定所的女性卒中之间的关系。

哪些健康因素影响卒中发病?
除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传统卒中风险因素外,健康和贫困等社会决定因素也增加卒中风险。这使得与贫困相关的因素,例如药物使用和居无定所,在评估卒中风险时尤为重要。
既往研究一致表明,与稳定住所的人相比,居无定所的人患心血管疾病和卒中的几率更高。即使在拥有特殊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覆盖的西海岸城市地区,12%的无家可归和居无定所的中年女性也曾患过卒中。此外,在同一人群中,54%的女性有脑磁共振成像证据显示白质高信号,这是卒中的前兆,与可卡因的使用密切相关。除更高的卒中发病率外,与有稳定住所的人相比,居无定所的卒中住院患者死亡率更高。
鉴于无家可归者卒中和卒中相关死亡率的患病率较高,了解这一人群特有的潜在可改变因素很重要。提出的解释差异的风险因素包括未确诊的合并症,例如心脏病和糖尿病、艾滋病毒、压力和药物使用。药物使用和药物使用模式是卒中重要的潜在可改变风险因素。个别物质通常与卒中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尼古丁产品和可卡因等兴奋剂。长期饮酒与卒中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因为它与高血压有关。然而,既往对居无定所的人群的研究认为药物使用是卒中风险的潜在因素,缺乏足够数量的女性参与者来得出针对性别的结论,而且许多人一次只考虑一种物质,尽管多种物质的使用(多物质使用)非常普遍。
本研究调查了电子健康记录(EHR)中记录的与无家可归和居无定所的女性卒中风险相关的因素。研究假设高危人群中异常常见的因素,特别是兴奋剂和多种药物的使用,可能与卒中有关,并将为未来的预防服务提供重要信息。
与卒中发病最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是什么?
研究从旧金山社区场所招募无家可归和居无定所的女性参加一项队列研究。从2.5年研究期间的电子健康记录中确定卒中,并在研究完成后的2年内进行预测。然后,研究者评估了与基线研究因素的关联,包括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毒理学证实的多种物质的使用和传统的卒中风险因素。研究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和赤池信息准则构建最简洁的校正模型,以确定研究因素与卒中风险之间的独立关系。
结果显示,在245名参与者中,238人有完整的数据集并被纳入本分析。参与者中位年龄为53.4岁(四分位数间距45.4~59.4岁)。9名(3.8%)参与者有卒中记录,其中1人在基线时自我报告有过卒中史。大多数参与者被认为是黑人(92人[38.6%])或白人(68人[28.6%])。89名参与者(37.4%)在过去一个月里经历过无家可归,49%的人患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症。尼古丁(165例[69.3%])是最常见的物质,其次是可卡因(125例[52.5%])、大麻(121例[50.8%])、氨基丙苯(74例[31.1%])、酒精(67例[28.2%])和海洛因或芬太尼以外的阿片类药物(58例[24.4%])。此外,在41名参与者中检测到可卡因(17.2%)。在校正年龄、高脂血症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后,乙醇,一种表明酒精和可卡因同时使用的生物标志物与卒中有特别强的关联(优势比OR=3.22,95%CI:1.02~10.20)。在卒中患者中,没有人服用他汀类药物,2人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至于卒中的其他风险因素,参与者的中位体重指数为27.8(四分位数范围为23.4~33.8),36名参与者(15.1%)被诊断患有糖尿病,129名参与者(54.2%)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血栓病史,19名参与者(8.0%)有过心肌梗死病史,28名参与者(11.8%)有过卒中病史。参与者包括74名(31.1%)感染艾滋病毒的女性。
可卡因和阿片类药物与卒中密切相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观察到3.7%的无家可归或居无定所的女性在4.5年的观察期间有电子健康记录的卒中。纳入标准将参与者限制在一个极其脆弱的样本中,这一决定会自动校正影响健康的各种社会决定因素的结果。在这一高危人群中,可卡因(可卡因和酒精共同使用的代谢物)与卒中几率增加3倍有关。即使在校正包括阿片类药物使用在内的其他改善统计模型的重要因素后,这种关联仍很强。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是已知影响脑血管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它已被广泛认为是阿片类药物导致不良健康结果的一个强大风险因素。本文报道的结果强调了在这一人群中,可卡因和酒精的共同使用对卒中风险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结果也与既往研究一致,可卡因与高敏感性心肌肌钙蛋白测量的心脏损伤之间存在强烈关联,这表明可卡因和酒精共同使用在制定和靶向预防干预措施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性,以减少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女性物质相关伤害。研究表明,与单独使用可卡因或酒精相比,可卡因和酒精共同使用与更有害的心血管结局相关。这首先是在动物模型中提出,可卡因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并且可卡乙碱的致死剂量低于可卡因。研究进一步发现,与单独使用可卡因相比,可卡因和酒精共同使用与心肌需氧量增加有关。病例报告也表明,可卡因和酒精的共同使用与心律失常和卒中有关。这些一致的发现具有研究和临床意义。在研究方面,质谱法在调查药物使用效果的研究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有可能揭示通过自我报告甚至标准毒理学无法检测到的关系。在临床治疗方面,向无法停止使用可卡因的患者提供咨询,使其了解同时使用酒精会带来额外的心血管风险,这可能也是一种伤害形式。
综上得出,在无家可归和居无定所的女性中,可卡因和阿片类药物与卒中密切相关。这表明,在已密切监测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环境中,有两个可能的预防机会。首先,应告知报告同时使用可卡因和酒精的女性这种物质组合对其脑血管健康的特殊有害影响。其次,可卡因用于评估高危人群卒中风险的效用目前可能被低估。
参考文献:Akanksha Vaidya, Torsten B. Neilands , Felicia C. Chow, etal.Stroke Risk in Unstably Housed Women:The Role of Cocaine and Alcohol Co-Use.Stroke. 2025;56:00–00. DOI: 10.1161/STROKEAHA.124.049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