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之路:无问东西,且行且珍惜

职场人到底要说 2024-07-13 06:41:51

我很喜欢北大阎步克老师的一句话:“每座墓碑下都是一部世界史。”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细碎的生活中参与着、述说着历史,而我们在书中读到的历史,不过是现代与过去之间诸多对话方式中的一种。有时候我们轻轻来,匆匆去,以为挥洒不羁,其实已经落入了历史的网罟。

十多年前我偶然接到一份job offer,随团访问一个非洲前西班牙殖民地国家,我把这当作一次新鲜有趣的小挑战。我以为一点职业经历的侧枝斜杈,不过是人生的些微点缀,谁能料到非洲炽烈的太阳从此炙烤了我大半个青春,我在这里生根发芽,创业成家,蓦然想起顾望来处,已是潮回江岸远,雁下水云深。

每周两趟从赤几首都到马德里的往返航班、相同的语言和信仰文化、频繁的商旅往来,使赤几与西班牙有着天然的亲近,远去的殖民史似乎并没有留下多少隔膜和尴尬。

当我目不暇接地观览着欧洲第三大皇宫——马德里皇宫时,并没有那种游人该有的悠游和赞叹,那些富丽堂皇的装饰和色彩,我在非洲很多富人高门府邸里也见到过,并没有带给我太多的视觉冲击。

我脑海里出现的,是比奥科岛岸边的港口旁,有一处名叫“三炮台”的殖民时期遗迹:三座勉强能辨出形状的黑色钢铁大炮筒,杵在高岸上仰望云天,日晒雨淋中已是百年之身,不知仍在思考还是在发呆,看上去平淡又笨重,摸上去冰冷又粗砺。

那里曾经有一家宾馆,设有阳台咖啡馆。我喜欢端一杯卡布,在那里凭栏。几内亚湾的潮水,蕴着大西洋深涵的诗心,云霞浪礁归帆远棹,都如诗似画,绮丽幽艳,连涌上高岸的浪头都迎风婉转、一唱三叹、发人远思。

后来几经改建,“三炮台”这个本就寂寞的“景点”,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是可惜,少了一处登高望远、把盏临风的地方。

比奥科岛风情与西班牙建筑杰作

我干脆转而在马德里皇宫陷入了一种耿耿于怀的职业偏执,试图在那些精巧的细节里寻找“新古典主义”的印证,模棱两可的结论让我有些沮丧,却逗乐了同事:“哎呀你这古怪的小脑斧,又打结儿啦?”好吧,是有点纠结。我很想知道,一代明君卡洛斯三世在1778年下令修建后来成为新古典主义标志性建筑的的阿尔卡拉之门时,是不是也在为远在大西洋东岸的比奥科岛划归自己势力范围感到快慰和振奋?

不久又接到了到菲律宾出差的任务,猝不及防。

我在马尼拉邂逅了西班牙王城和圣地亚戈古堡。满城缤纷慵懒的东南亚风情簇拥下,这片古典欧式建筑群显得格外宏伟肃穆,沧桑斑驳,给我的视觉冲击已然超过了马德里皇宫。隔着数百年的烽烟战火风雨变迁,依然能感受到欧洲哈布斯堡王朝的赫赫声威。

始建于16世纪的马尼拉西班牙王城(英语/菲律宾语:Intramuros),由西班牙殖民者德莱加斯皮依据腓力二世在1573年5月于西班牙圣洛伦索颁布的皇家法令为马尼拉规划的蓝图建造,是当时西班牙在菲律宾的行政,军事和宗教中心。一座被坚固厚重的城墙包围的市中之市,记录的是殖民时期森严的等级统治。当时西班牙旅法规定,唯有合法的“白种人”(西班牙语:blancos) 才能在王城区内居住。

王城附近的圣地亚戈古堡,更是菲律宾与西班牙爱恨纠葛的历史见证。有意思的是我在圣地亚戈古堡也见到了比奥科岛上的那种钢铁炮台,算来年代应该比赤几那三座要久远,却保存得较好,也或许是气候条件的原因,摸上去也更光滑一些。

王城心脏部位是菲律宾最古老的石砌教堂圣奥古斯丁教堂,巴洛克、天主教和罗马式风情在这里交汇,繁复精致的雕刻艺术、华丽庄严的神像、错锦列金的彩绘玻璃、珍贵的历史绘画和文物装饰,都让人联想到西班牙民族对建筑艺术的执着和探索。

庄严的圣奥古斯丁教堂门外,不少彩绘鲜艳的马车正在等待游客生意;人们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地聊天避暑;菲律宾小哥推着别致的小车叫卖ice cream……我舔着香甜的水果冰淇淋,凉意沁心,瞬间从“历史”的大梦中醒来,嘿,还是人间烟火最动人。

“顿悟”之后,便是“大杀四方”。菲律宾的美食东西交融,又自成一派,值得深入调研。

长年东奔西跑,其实本人是个实打实的路痴+数盲,缺乏方向感和时空概念,多年来深受其害。“时空”这个概念大概于我有点不一样的意味,有时候我会做关于平行时空的梦,比如同时有一个我坐在比奥科岛上喝咖啡,一个我在加泰罗尼亚膜拜高迪,还有一个我在菲律宾的海岸上看惊恐地望见了麦哲伦的船帆。如此种种,不知你们有没有过。

去年年假期间,在高校任教的学姐突然来电,让我到她学校外语系去做个报告,跟学弟学妹们交流一下职业规划—— 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猛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别人口中的“过来人”,一种马上要被拍扁在沙滩上的危机感!至于“规划”,什么规划?我有过“规划”吗?翻翻我那几页姑且称为“丰富”的简历,似乎找不出什么主题和逻辑,惟“随缘”二字可以概括。

然而缘分,又何尝不是一条思路呢?

驻外之路无问东西,或山海重重,悲恨相续;或日复一日,孤心寂守;或困于责任、油盐和鸡毛蒜皮……皆是一场接一场的修行。我们只是不喜欢精确规划好的平行线,愿意用心去体会每一次相遇的意义,感受每一次碰撞产生的震动和纠结,并内化为再次出发的力量。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我们各自书写的历史,又会在哪里相遇?

0 阅读:0

职场人到底要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