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宴请高僧,高僧只说了个“殊”字,朱元璋为何就将其处死?

三少yun 2020-10-28 20:34:12

文/三 少

做人,需要艺术。做皇帝,更需要精湛的艺术。

一个年仅百岁的高僧,真的只是因为一个字,被朱元璋凌迟处死的吗?

历史,越读越有趣。

我是三少,欢迎关注。

96岁的高僧,一个字丢掉了性命?

关于释来复的生平,资料甚少,各人的说法也有不同。三少最近查阅了许多资料,对释来复的点滴有些大致的了解。

释来复,字见心,号蒲庵,江西丰城人,大约在1298年左右出生。

大约1393年,明太祖朱元璋邀请释来复进宫。在宴会上,释来复应皇帝之邀,作了几首诗。

如果高规格的宴席,释来复的心情自然很好,诗兴大发。其中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

阙下彩云明雉尾,座中红芇动龙光。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醒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这首诗里,释来复尽其所能地歌颂了朱元璋的功德,马屁拍尽。不料,却踢到了铁板!朱元璋看后勃然大怒,说到:

“汝诗用殊字,是想说我歹朱吗?”

“殊”字,拆开就是“歹”+“朱”,“歹”的意思就是坏人之意!你说姓朱的是坏人?这不是自己在找死吗?

最后的结局就是,释来复当即就被下大狱。没多久,释来复就被凌迟处死了!死的时候,释来复大约96岁。

一说,死的时候是76岁。

大家认为释来复死的冤不冤呢?

好像不冤。

你都骂皇帝是坏人,皇帝不砍你的头,砍谁的头呢?

可是,仔细想想,又觉得哪里不对!

释来复又不是只猪,他怎么可能当着皇上的面骂皇上是坏人呢?朱元璋更是明白这个道理。

如此说来,一个“殊”字遭遇杀身之祸,不过是朱元璋杀人的幌子罢了!

那么,朱元璋杀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1:释来复是元惠宗和元朝遗老竭力尊崇的人

《孤树裒谈》是这样记载释来复出家的事。

来复出家,“髯如故”。

明太祖既有天下,召至,怪而问之,曰:”汝不欲仕我,而出家为僧,吾亦任汝,然留须亦有说乎?“

对曰:”削发除烦恼,溜须表丈夫。“

上笑而遣之。

上面一段话说明,释来复曾在元朝为官,元亡而出家。释来复出家后,并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仍然和元朝的遗老或遗老的后裔有交往。

比如:释来复和方国珍的侄子方明敏交情就不浅。

方国珍和方明敏虽然后来都降了朱元璋,但是,在之前,方国珍是其他团队的农民领袖。

当年,方国珍年年修造海船,为张士诚漕运物质到京城,方国珍也多次得到了元朝的提升。而对于当初朱元璋向他频频抛出的橄榄枝,他回复绝无依附之意。

而方明敏,元末曾任浙江行政省参政,为官有政声,诗词文笔极佳。方明敏随方国珍归降大明后,被朱元璋派人暗中监视着呢。

又比如:释来复和宋濂关系也非常好。

有人也许会说,宋濂明明是大明的开国文臣之首呀!

不错,宋濂是大明著名的文臣。甚至元顺帝曾经召宋濂为翰林编修时,都被宋濂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

但是,别忘了哦,宋濂的父亲宋文昭在元朝官至礼部尚书。可以说,宋濂是最典型的元朝遗老的后裔!

这个曾经婉拒过元朝皇帝的元朝遗老的后裔,即使后来为明太祖朱元璋拼命地效力,拼命地忠诚,一生清廉高风。到老年的时候,宋濂还不是和李善长一样,难逃朱元璋的毒手!

又如:释来复和苏伯衡的关系也很不错。

苏伯衡,是宋朝大文豪苏辙的九世孙。其父苏友龙,在元朝官至行省都事,颇有政绩。

再说张翥。

张翥,是元朝人的诗人,死于元亡前夕,遗稿多散失。洪武9年,释来复偷偷地为张翥编写诗集并作序,又将作序的年份改为至正26年,并谎称此序非他所作。

至正,是元惠宗的第3个年号,一共使用了30年。

释来复做的这些事情与谎言,被锦衣卫收集后,一一呈报给了朱元璋。

结论:释来复出家后,与这些元朝遗老的后裔们有着复杂而深厚的交情。明明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表现,释来复其实是给自己编织了一张危险的网!

原因2:释来复是佛教的领袖。

出家后,释来复精勤学佛,成为了元末明初临济宗的名僧。

后来,释来复到浙江参访名寺,得到了径山寺第50代住持,临济宗名僧南楚悦禅师的喜爱和传教,释来复也得到了临济宗旨。

因他通儒术,又善为诗文,在元朝末年,释来复住持过定水院。

洪武初年,释来复兼主明州天宁寺。

洪武3年,明太祖召释来复等十大高僧入京,朱元璋览其诗褒美,赐他金斓袈裟和御食!

洪武5年,释来复参与蒋山法会,应聘住持灵隐寺。

灵隐寺是杭州名刹,为禅宗”五山“中的第二山,在佛教内部具有很高的地位。有资料显示,自南宋以来,担任五山住持的,“犹如宦而至将相,为人情之至荣”!

因此,释来复任灵隐寺的住持,表明了他的佛学地位得到了朝廷及江南僧俗两界的承认。随着释来复的名誉鹊起,他逐渐成为了江南佛教的代表人物之一。

洪武15年,落魄的释来复再次受到了朱元璋的重视,在他80余高龄的时候,被朱元璋授予僧录司左觉义。

小结:

佛教的领袖?

但是,领袖背后一群僧与俗的势力,却是皇帝最忌惮的!

原因3:不甘寂寞,留念红尘。

释来复是个僧人,但是,他并没有脱离红尘。

释来复道高博学,很受文人学士的欢迎。

比如:朱元璋的第11个儿子蜀王朱椿,就是他的学生。二人亦师亦友,感情至深。“何啻骨肉亲”,朱椿和释来复亲如一家人。

释来复与大儒李叔荆、大儒李鸿渐,刘丞直等等也有很多交往。

在释来复的《蒲庵集》中,释来复为赴任县官等职位低的朋友写送行诗文,这些人包括赵俶、钱宰等儒仕。

在大明时期,释来复与刘崧、高彬、何贵等交情很深。他们这些人,可都是元朝金哈刺的旧部!

小结:

来复,你一出家的和尚,为什么要结交这么多达官贵族的朋友?

原因4:看不透的命运,文字惹来生死劫。

释来复在刻苦磨砺佛学的同时,又旁及儒学,诗文等等。

有人说:来复,作为一代诗僧,他是个千载难遇的人才。他的才华与辉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个人的观点是否有夸张之嫌,三少暂且不提。但是,有一点可以说明的是,释来复不仅是个高僧,还是个大才子。

然而,祸,从口出!

洪武5年,他将自己的大作《淡游集》赠送给宋濂和苏伯衡,并请二位大师为诗集作序。

在《淡游集》里,有元朝的皇帝元惠宗,也有元朝的公卿显贵,以及其他大儒文人的诗作。还有,元惠宗对释来复曾经的诗作的赞美。

尤其是,在《淡游集》里,释来复大骂盗贼,诗意里表露出了期盼收复被盗寇侵占的土地!

这不是在赞美元朝,怀念元朝吗?所谓的盗贼,不就是指的朱元璋吗?这样的诗集,叫大明皇帝朱元璋看到了,情何以堪?他不生气才怪!

事实证明:在政治上有些幼稚的大文豪苏伯衡因文字的笔误,被砍了脑袋。连皇子朱椿,大臣方孝儒解救也无果。

不幸的是,朱元璋也读到了苏伯衡收藏的《淡游集》,真的读到了那些关于元朝的诗文,读到了……

我想,聪明如你,千年之后,我们在电脑的这端依然可以感觉到朱元璋当时的愤怒与震惊!铁青着脸,咬着牙齿,握紧拳头,恨不得把释来复碎尸万段!

这就是释来复遭难的主要原因!

所谓“殊”之祸,不过是朱元璋设下了一个局而已。这恐怕就是皇帝杀人的艺术吧!

只是,释来复遇难后,朱元璋的儿子朱椿哭得死去活来。

三少说:

名利是什么?荣华富贵又是什么?

官场的黑暗与潜规则,皇室的冷漠与无情,自己几次人生的起伏,来复:你作为一代高僧,你竟然无法参透?

0 阅读:110

三少yun

简介:历史没有真相,只有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