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7)兵败大田(上)

子名历史回忆录 2025-04-10 15:00:59

1950年7月12日,决心尽一切可能长久固守战略要地大田的迪安将军终于意识到,从日本抵达朝鲜的增援部队,根本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早在1949年夏天,沃克将军就已开始实行一项旨在使第8集团军在长期的占领任务以后做好战斗准备的训练计划。

不过,该集团军的大部分官兵进行了营一级的训练,但没有进行过团一级、师一级和军一级的协同作战训练,更没有进行过军事演习,因为,在人口稠密的日本没有可供军事演习的场所。

当时,美军带到朝鲜的军事装备也是又破又旧,有些汽车是被拖上开往釜山的运输船的,许多电讯设备不能正常运作,有些武器(从M-1型步枪到迫击炮)根本不适于作战,抵达朝鲜的第一批美军甚至没有擦拭武器的装备。

沃克深知他的部队在训练、装备和数量等方面的不足,但他是个标准的军人,没有抱怨政府和五角大楼的那些应该对部队这种悲惨状况负责的人。

现在,他的职责是守住战略要地大田,以待更多的援军从日本赶来。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迪安。

迪安推测,敌人的主要进攻将来自汉城-釜山公路与锦江的交叉处、距大田东北20英里的大坪里。另外,迪安预计在锦江下游8英里处的公州,也会有强大的攻势。

这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得由迪安兵员不足的24师来完成,他的3个团(34团、21团和19团)的战斗力都已很弱。

第34团在过去一周内已被击溃,它的指挥官之一被解职,继任者又在一次激烈战斗中被炸成两半,第三任团长罗伯特·“长者”·韦德林顿上校,49岁,是该团原来的主任参谋。

由理查德·斯蒂芬斯指挥的第21团在艰苦条件下打得相对出色一些,但在天安和鸟致院的两次残酷战斗之后,该团减员,只有1100人。

图片来自网络

迪安命令这两个残破不全的团,作为预备队部署在大田以北的飞机场。

第19团团长是小盖伊·梅洛伊,该团有着辉煌的历史,在上个世纪的美国内战中因战功卓著而获得了“奇克莫加磐石”的称号。

但是,梅洛伊手下的2276人中绝大部分都是新兵,而且尚未来得及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编组。更为不幸的是,他们在向北去汉城-釜山公路大桥途中,见到了撤往预备阵地的疲弱之师——第21团。

这些年轻人看到第21团的模样后,产生了动摇,自信心减退。7月12日,他们在公路大桥两侧挖好了战壕。那天夜里,工兵炸毁了部分大桥,准备第二天再彻底炸掉。

在锦江下游8英里处,第34团的工兵于12日凌晨4点钟,成功地破坏了公州的钢梁桥。

他们炸的正是时候,因为黎明时分,朝鲜人民军第4师的步兵就把机枪架到了锦江北岸。

罗伯特·韦德林顿的部下看到一辆坦克正在逼近,便匆忙隐蔽到离锦江数百码远的散兵坑里。直到下午,敌人才向公州城发射了炮弹,但随即又停了下来,美军不知道锦江战役何时才能打响。

杜鲁门总统派柯林斯将军和范登堡将军亲临远东直接判断形势。他们二人从华盛顿飞抵东京,于上午9点钟会见了麦克阿瑟,以及麦克阿瑟的参谋长阿尔蒙德少将和刚从朝鲜飞回的沃克。

麦克阿瑟希望卡断中国对北朝鲜的援助,但只有中程轰炸机才能做到这一点,他断定苏联人不会参战,但会继续支援敌人,呼吁立即最大限度地增援美军和韩国军队,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调兵遣将。他说:

“让平时的办事观念见鬼去吧。”

柯林斯和范登堡都同意必须挡住北朝鲜军的推进,柯林斯说他必须把麦克阿瑟的要求和政府总的军事计划结合起来,因此他需要知道麦克阿瑟什么时候能够发动大规模反攻。

麦克阿瑟答以目前还无法确定,他希望美军3个师投入战斗后能挡住敌人的挺进,目标不仅仅是把北朝鲜军赶回三八线的另一边,而且是要消灭他们,并进而“统一朝鲜”。他也许得占领朝鲜全境,为此,他需要8个步兵师。

范登堡问如果中国人参战怎么办,麦克阿瑟说:

把他们消灭在北朝鲜。这是动用原子弹和卡断他们的补给线的大好时机!

沃克将军说道:

他需要马上得到11个步兵营。

麦克阿瑟在最后说:

“我们要么在这个地方赢,要么在所有的地方输,如果我们在这儿赢了,我们就增加了在所有的地方蠃的机会。”

会议结束后,沃克和柯林斯飞往朝鲜。下午,他们抵达第8集团军在大邱新设的司令部,沃克同意麦克阿瑟对战局的估计,认为如不出现意外情况,他可以在半岛南端守住一片很大的根据地。

柯林斯只停留了一个小时,但却感到不虚此行,他更了解了朝鲜山地的崎岖难行和美军在战场上面临的难题。

在前线的女记者玛吉·希金斯受到了一次严重打击,就“像被子弹射中一样”令她震惊:

她被命令离开朝鲜。

她认为,这可能是有人指责她写了对敌人有帮助和安慰作用的报道的结果。后来,她才得知这是因为沃克将军认为在朝鲜没有妇女的容身之处。

麦克阿瑟赞同这项命令,他说沃克有权管理所有的随军记者,而且有权“决定哪些记者可以留在朝鲜”。

虽然得到了迈登斯和比奇的安慰,希金斯还是很担心自己的工作。自从比加特警告她如果继续留在朝鲜将被解雇之后,她就一直未接到来自《论坛报》报社的任何消息。

她给自己在纽约的办公室打电话:

“我要到大邱沃克将军的司令部去提醒他,我是受正式委任的特派记者,并说服他相信,我是一个称职的记者,而不仅仅是一个妇女。”

她的声明被《纽约先驱论坛报》刊出,并通过电信机构传遍了世界,希金斯还向麦克阿瑟发出了呼吁,迪安和许多官兵支持她,斯蒂芬斯上校甚至答应,如果她被报社解雇,他将让她加入步枪排。

柯林斯将军和范登堡将军刚一离开朝鲜,沃克将军就召集各部负责人开会,向他们阐述首要任务和作战方针,这次会议对参战的高级官员都是第一次。

沃克的开场白就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你们应该忘掉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而应记住那些失败。我们就像开战初期与日军作战的那些美军。

我们的指挥官几乎没有经验。我们的部队缺乏训练,装备残缺不全,状态极差。我们缺乏足够的通讯设备。我们的供应系统令人头痛,火力支援几乎谈不上。你们当中也许有人认为我们的情况比敌人好,其实不然!

大田以北的战况即可证明此点。但是,我们一定会把局面扭转过来。”

他还说:

敌人打算夺取南朝鲜,“就我个人所看到的而言,他们也许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这时,他的脸绷紧了,更突出了他的硬汉形象。他继续说道:

“我不打算让他们得逞。现在我们无力阻止他们,但援军已在途中。我们必须延缓他们的推进以待援军的到来。”

7月14日晨,罗伯特·韦德林顿上校的第34团在公州发现朝鲜人民军在锦江北岸集结了更多的坦克。

不久,L连的侦察员报告说北朝鲜军正在下游乘两条驳船渡江。到9点半钟,已有大约500名敌军渡过了锦江。

L连连长阿尔奇·史密斯中尉由于无从寻求机枪和迫击炮的支援,下令全连撤退。当他到了营部报告了他的撤退以后,即被解除了职务。

这时,第34团的整个左翼防线已完全不复存在,北朝鲜军蜂拥进入阵地。不久,在准确的迫击炮火支援下,占领了第34团的炮兵指挥部。

当沃克获悉敌人正在强渡锦江时,他就知道第24师的火力不足以抵挡敌人的大规模进攻,他们急需空军的近距离支援。于是,他立即把这个情况通知了正从其他地方调集飞机的第5航空队。

沃克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沃克和他的私人飞行员尤金·迈克尔·林奇上尉乘飞机前去视察战场。在飞往大田途中,沃克收听了报告战况的电讯,许多飞行员说发现的目标太多,不知道首先轰炸哪个才好,锦江已“红浪滔滔”!

飞临现场上空后,沃克将军震惊了,北朝鲜第4师的全师部队正在渡江猛攻第31步兵团设在公州以北的防线,正在燃烧的敌军坦克停在江岸,直接向守军开炮轰击,大炮炮弹也不断落在34团的前沿阵地上。驳船、泅水或涉水过江的士兵以及漂浮的尸体充斥锦江水面,还有更多的敌军在岸上等待渡江。

下游几英里处,另一个渡江地点的战斗,也同样激烈。

在沃克观察地面的激烈战斗时,空军联络员在东线看到朝鲜人民军第3师的部队正在突破第19步兵团的防线挥师向东。

苏式坦克利用成堆的干草和小木屋隐蔽了起来,第24师一架联络机的飞行员发现许多坦克履带印痕通向不同的地点,但没有返回的印痕,便进行了汇报。

这个消息引起美军的不安,这意味着敌人改变了战术,在夜间向前推进以躲避侦察。第24师的左右两翼现在均受到了威胁,如果在该师右边的韩国军队也受到进攻的话,迪安很可能被消灭在大田。

在返回指挥部的途中,沃克飞临南朝鲜军队上空,看到他们仍在牢牢地坚守朝北的阵地,这才松了口气。很显然,第8集团军组织最后防御的速度必须加快。

一下飞机,沃克看见了作战处的阿伦·麦克莱恩,他是一位冲锋陷阵的虎将,希望采取行动,不愿长时间等待。

沃克把地图铺到飞机机翼上,大略介绍了建立著名的“釜山防御圈”的计划。他说:

“麦克,我要你找到尽可能靠前的最佳防线。”

麦克莱恩点头答应。沃克又说:

“林奇和你一同去,他参加过步兵作战,知道怎样看地形。乘我的飞机去。”

麦克莱恩问:

“你什么时候要结果?”

沃克回答:

“就现在。”

麦克莱恩又问:

“你想让我们从这条线向前飞多远?”

沃克从地图上抬起眼睛盯着他说:

“一直往前,直到他们开炮轰击为止。”

罗伯特·韦德林顿直到下午3点一刻,才获悉团部和两个炮兵阵地都已被敌人攻占。他命令1营发动反攻,一个多小时后,1营才向北出击。

他们在途中一直未遇到敌人,直到先头连接近被攻占的大炮阵地时,才听到了零星的枪声,由于夜幕即将降临,营长下令全体撤退。

锦江防御战一开始就是一场灾难。一天下来,防线的西端即被敌人攻占。第34团的撤退使其东部第19团的左翼门户洞开。

T-34型坦克和自行火炮在被炸毁的公路大桥附近渡过锦江后,对美军开炮轰击。第19团毫无作战经验的士兵们防守着大约30英里的锦江防线。很明显,敌人不久就会从他们的两翼包抄过来。

迪安将军通过无线电给韦德林顿和从未率军队打过仗的第19团团长,47岁的小盖伊·梅洛伊上校下达了激励士气的命令:

“固守所有阵地,直到我们能够打垮敌人并重新控制局面为止。眼下我正在赶往前线的途中。”

但在写这道电令时,迪安肯定清楚他守不住大田,他通知斯蒂芬斯上校说第34团已遇到了麻烦,他必须率21团进入大田以东的阵地。

他在命令中写到:

“我们必须同心协力让19团和34团撤出来。”

斯蒂芬斯上校带领他第21团,只剩下1100人了,从大田机场向北回军8英里奔向沃川——一个在汉城至釜山干线公路上的村庄。

被击毁的苏式坦克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迪安命令史蒂芬斯率部占领沃川以西的高地以保护第34团的背面,史蒂芬斯还派遣一个工兵连去准备爆破大田以东的所有隧道和桥梁。

梅洛伊所能做的,就是派托马斯·麦格莱尔中校率领一个连,开着两辆M-24轻型坦克和两辆载有0.50英寸口径机关枪的防空车(占预备队总数的2/3)前去阻挡敌人在左翼的进攻,这就是麦格莱尔特遣队,任务是保卫左翼的安全。

阵地上的寂静是一种假象,梅洛伊知道大规模的进攻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对着他的阵地中心,即被炸毁的公路桥附近有一些试探性的射击,但并不密集,敌军的坦克和大炮也只是偶尔从对岸打过几发炮弹来。

晚上,只有一些小规模的进攻。凌晨3点钟,一架北朝鲜飞机扔下了一颗照明弹,梅洛伊的部队开始受到敌军坦克和大炮的猛烈轰击。

一小时后,北朝鲜军在C连和E连阵地的间隙渡过了锦江,C连连长亨利·麦吉尔中尉打电话给1排排长托马斯·马尔少尉,问他是怎么搞的。

马尔说:

“我们干得很出色,只是弹药打光了。”

半分钟后,一发小型冲锋枪子弹射进了他的脑袋。

3小时之内,C连就被彻底打垮,北朝鲜军队冲过了滩头阵地,这就像一道堤坝被炸开了口子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整个第19团一下子陷入了将要被包围的险境。

梅洛伊上校迅速组织炊事兵、面包师、司机、技术兵、文职人员和警卫排发动反击,但是,遭到了失败。

在组织第二次反击时,梅洛伊受了伤,不得不把指挥权交给1营营长奥索·温斯特德中校。温斯特德中校下令向大田撤退,但南撤数英里后,他们又遭到了一股强敌的伏击。

7月14日晨,除了一个高地外,美军挡住了敌人的所有进攻,但是到了下午,整个锦江防线完全崩溃。

0 阅读:4
子名历史回忆录

子名历史回忆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