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早就识破了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军?诸葛亮:不撤,必死无疑
空城计,这一经典的历史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电视剧中,司马懿被空城吓得仓皇撤离的桥段,让人忍俊不禁。但司马懿真的是因为年老犯糊涂吗?显然不是。历史告诉我们,他若轻举妄动,自己必将成为牺牲品。

公元 228 年,诸葛亮北伐,魏国派司马懿率军抵御。诸葛亮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于是设下空城计。当时,诸葛亮身边只有少数老弱残兵,而司马懿率领的是魏国大军。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抚琴弹奏,身边的小童也显得气定神闲。司马懿见状,心中生疑,担心城中有埋伏,于是下令撤军。

很多人不理解司马懿为何不派一小队士兵进城探查,而是直接撤军。其实,司马懿有着更深的考虑。他深知,一旦诸葛亮死了,自己在魏国的地位也将不保。曹操在世时,就对司马懿有所防备。曹丕继位后,对司马懿的防备更加强烈,只给他安排一些不重要的工作。直到曹叡继位,因无人可用,才重新启用司马懿。但曹叡对司马懿也并非完全信任,一直在观察他。

司马懿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他知道,只有诸葛亮活着,自己才有存在的价值。如果诸葛亮死了,他很可能会被曹叡以各种理由除掉。因此,他选择了撤军,以保全自己。

空城计不仅仅是一场心理战,更是一场政治权谋的较量。诸葛亮用自己的命作为赌注,成功地让司马懿做出了撤军的决定。这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司马懿的远见。

那么,司马懿的选择是否正确呢?如果他当时攻打了空城,会有怎样的后果呢?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可以从一些资料中找到答案。

根据《晋书》记载,司马懿在撤军后,曾对儿子说:“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这句话表明,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了解非常深刻,他知道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不会轻易冒险。如果司马懿攻打了空城,很可能会中诸葛亮的埋伏,导致全军覆没。

此外,从当时的政治形势来看,司马懿也不能攻打空城。如果他攻打了空城,蜀汉必亡,那么魏国的统一大业就会提前完成。但这样一来,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也将变得非常尴尬。他很可能会被曹叡视为威胁,从而遭到打压。

因此,司马懿的选择是明智的。他通过撤军,不仅保全了自己,也为自己在魏国的政治生涯赢得了更多的机会。
空城计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那么,你认为司马懿的选择是否正确呢?如果你是司马懿,你会怎么做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