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的上海阿姨

秦朔朋友圈 2024-10-15 01:50:27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秋天的上海咖啡杯

下午四点半,路过张园,一个闪念,便弯进去喝杯咖啡。

石库门里的咖啡馆,天井散桌坐满了顾客,室内圆桌围坐了七八位五彩斑斓的上海阿姨。

看年纪都在65~70岁之间。

我本想不喝了。后来发现侧间留声机前,还有一张小桌和一把座椅,就改了主意。点好餐,在等待咖啡制作的功夫,我被喝咖啡的上海阿姨们高分贝的谈笑声聒噪到了,也感染到了。

她们应该是同学聚会。每人都打扮得鲜亮,精心化了妆,背包精致,头势清爽,说着沪语,一人一杯咖啡、一块蛋糕。她们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聊着气候、旅游、美食、庖厨、股市、人生感悟和鸡汤。

笑声一阵盖过一阵,十分开怀。聚会时分,她们都变成了当年的女孩子。没人攀比房子钞票,没人聊到是非八卦,没人谈起老公孩子。聚会时分,她们都变成了当年的女孩子。

记得有本上海作家的著作里写过一句话:“张口闭口老公孩子的女人,是十三点。”

这或许是上海人的共识。

欢乐总是很短暂,很多人靠着转瞬即逝的快乐时光度过漫漫一生。四点五十分左右,有人回到现实世界,意兴阑珊地说,“时间不早了,要回家烧晚饭了”。

她们纷纷讨论——“等会儿我坐13号线、你坐14号线,我们是一生一世啊(1314的谐音)。”

有人提议坐到五点散伙。

五点一到,有人起身说先走了。随后大家都纷纷起身离店,约定下次啥地方聚,届时群里再确定。并不忘和我与店员打招呼:“我们声音太大了,吵到你们那么长时间。真不好意思啊!”

到底是上海阿姨。聚会要尽欢,规矩也是懂的。鱼贯而出时,我竟然还看到一位穿着摄影师马甲、背着单反相机的上海爷叔,之前淹没在这群上海阿姨里,估计下午已经帮她们轮流拍了不少照片。

脑补一下,这真是花样阿姨们的美好下午。

记得9月最后一天的上午九点,我来张园开会。游客寥寥。座落在上海顶级商圈——南西商圈的张园依然高级而冷感。一清早已有不少花样阿姨组队来打卡,经过几年的审美迭代,早已不再丝巾招展。

张园是曾经的“海上第一名园”,是海派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历经四年的保护性修缮,张园西区于2022年11月焕新揭幕,凭借历史建筑“修旧如故”和文商旅融合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商业地标。

2023年春节前夕,我在张园揭幕如火如荼的阶段接受了官媒采访并在此录制春节视频。

一晃一年大半了,张园除了起先几个月吸引了如潮打卡的游客与网红,后来就很少再有动静。张园的高端属性,也决定了只有极少人能够去无目地闲逛的同时,顺手带回DIOR、GUCCI、Louis Vuitton、江诗丹顿等奢侈品牌的高端线商品。

也或许小资或中产盲目为奢侈品牌交智商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各路网红退潮后,来张园最多的除了游客,我发现真的就是上海阿姨。打卡、拍照、怀旧、聚会、喝咖啡。花费不多,却能得到很大的情绪附加值。

这些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上海阿姨们对上海任何一个城市更新项目以及新出现的时尚地标都无限关注,并热衷于结伴前往,比如张园、苏河湾万象天地、上生新所-哥伦比亚花园、今潮八弄、前滩太古里、蟠龙天地、“双子山“等,当然还有许多怀旧地标,比如国际饭店、黄河路等。

秋意渐浓,上海音乐厅广场、黄金城道等又将充满拍银杏叶的上海阿姨。

上海阿姨几乎每天都喝咖啡,咖啡机摩卡壶家里必备,咖啡是上海人血液里的氧,已成为上海的本土饮料。她们在家甚至也不排斥速溶咖啡。上海阿姨也是许多餐馆午间套餐和高星级酒店午市自助餐的主要消费群体。她们热衷于在各种APP或直播间里团券,然后结伴去消费。上海阿姨和花样爷叔,也是白天K歌房的主要顾客。

喝咖啡的上海阿姨不太会去跳广场舞。广场舞对于她们而言,有点低维。她们也不会穿廉价不合体的旗袍招摇过市和抖开花丝巾迎风拍照。她们很世俗,但并不油腻,甚至还保留着一些女人独有的天真与侠义,因此仍显得有几分嗲。

上海阿姨的头发是很勤于修剪烫的,还有眉毛,必须是修过的,出门涂兰蔻口红,抹大牌香水。她们热爱旅游,热爱摄影,热爱参加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喜欢听讲座。这几年她们热衷于穿得有松弛感,有品牌的运动休闲鞋于是成了标配。她们还流行穿色彩鲜亮的冲锋衣。带点中性感、户外感的上海阿姨,在同龄人中显得更为高级。

一方水土养一方胃。上海阿姨的胃和胆囊是全球化的,可以生煎馒头配桂花拿铁,鲜肉月饼配海盐奶盖乌龙茶,拿破仑蛋糕配咖喱牛肉粉丝汤也毫不违和。

她们在吃上历来不拘一格且孜孜以求,善于在精微中显出格局和变化来。上海阿姨熟练使用各种生活类APP,盒马、叮咚、美团、小红书,也不排斥拼多多。

最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她们还格外喜欢用“美篇“。

时尚的风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几年,对于时髦知识分子们而言,去有风景或花园的地方吃一提鸟笼子下午茶似乎过时了,显得刻意且村味。一杯手冲、美式或意式浓缩足矣,背包里如果再摸出两枚别致的糖果饼饵,就很宝藏了。

不过鸟笼子茶点下午茶在上海阿姨那里仍在流行的赏味期。因为比起单纯体验,她们也重视拍照,注重仪式感。她们喜欢有腔调的人像和静物摄影,偏爱花园洋房、外白渡桥,浦江苏河和水乡古镇。当然,无论游历过多少地方,她们最喜欢的,除却上海,还是苏杭和日本。

比起内心倦怠躺平的职场打工人,喝咖啡的上海阿姨和为她们拍照的花样爷叔可算得上是如今最活跃、最有热力的群体了。她们有闲,经济上也比较滋润,子女大了,多数也小有成就,老伴老了,该各自周全自己的喜好了。

她们追求的感觉比较贴肉,有要好的闺蜜和蓝颜老友知冷知热且能吃能玩到一起,这比宏大叙事重要得多。

有年资的上海阿姨,再花样斑斓,也是看多炎凉的,知道社会上的路不好走,所以要自我松绑。历尽世事的她们内心很是超脱,生命的大道和世俗的智慧她们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着,明白真正能消耗自己的不是他者的看法,而是自己对看法本身的在意,于是她们很少纠结。

人生似甜实苦,享受当下,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渐渐的,就都能理解与自洽。

其实她们更喜欢自己被称为“姐姐”,并为此一直在努力。

/// END ///

No.6016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何菲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