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春天,正值多事之秋。
正逢中共“九大”,人民大会堂里几乎见不到熟面孔,以往意气风发的“老帅”们都沉默着,不是“靠边站”,就是连这样重要的场合都见不到人影。
1 徐海东大将
“咳咳咳”,随着一连串的咳嗽声,一个面色青白,揣着氧气袋的老人走进来,他大约是和老一代将领们同龄,只是病弱,使他更显年纪。
虽然坐在角落里,但他身上穿着军服,肩膀上是明晃晃的,象征着“大将”军衔的四颗星。
开国上将王震眉头紧锁,看到他却惊喜地喊了一声:“徐大哥!”
2 王震,开国上将,国务院副总理
原来老人竟是开国大将,过去的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
这一嗓子不要紧,连周总理都扭头过来:“海东同志,你终于来了。”
周总理当即让工作人员为徐海东调换一个方便的座位,叫处理紧急情况的小推车和医务人员专门停在他身边。
3 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握着他的手,犹豫地问:“海东,你的病……”
徐海东摇了摇头:“一个党员要是不能为党工作,那才是耻辱。”现场的人莫不动容。
那么,这位因久病错过解放战争的大将,究竟有什么样的丰功伟绩呢?
4 任红十五军团军团长时期的徐海东
“窑将军”1900年,徐海东出生于湖北黄陂一个世代做窑工的家庭中,兄弟姐妹十个人,只有半亩棉花地,根本不够维持生计。
而远方如火如荼的革命活动,像与这个山村与世隔绝似的,徐家过着一种多年来受压迫,小手工业者的无产阶级生活。
5 现在的黄陂属于武汉市,风景秀丽,发展迅速
父辈兄长,都是靠泥巴活着的“泥巴人”,渐渐地,把自己的一辈子也看得轻贱起来。
徐海东九岁的时候,执意要去念书,父亲拗不过他,只是说,家里连纸笔都买不起,你要学,便去听讲吧。
学堂里都是有钱人家孩子,对这个吃不饱穿不暖,身上破破烂烂的泥巴人孩子动辄横加讥诮,徐海东坚持读了三年,有一天忍不下去,动手揍了地主家的孩子一顿。
6 徐海东旧居
这下可闯了祸,这是地主家的私塾,连老师都是地主花钱拜的,谁会给一个穷苦孩子伸张正义?
徐海东就这样失学了。父辈们也说,泥巴人的命,就是出劳力,吃粗饭,没有读书的福分,当即送他进了窑厂做学徒。这一年,他十三岁。
徐海东的父母虽然生有十个子女,但兄嫂养活自己都成问题,不要说孝顺父母,帮助弟妹,没多久,便闹分家。
兄嫂们都不肯要这个半大小子,徐海东也倔,不想受这个气,一赌气就去了沔阳沙湖,给人放鸭子为生,吃不饱穿不暖地过了一年,勉强算是成人,可以做一个正式的窑工了。
7 当时湖北有很多地方窑址,窑工收入微薄
我们如今说窑工,脑子里想的是热火朝天,汗水滴在泥里面,实际上农村烧陶器的工人,不止要做工,还要挑着担子沿街叫卖,年景不好的时候,跟讨饭没差。
徐海东做了十一年窑工,原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突然听到从武昌读书回来的,一名叫吝积堂的同学说,外面正在闹革命。
8 十月革命旧照
同学给他讲十月革命,讲法国,俄罗斯等地的革命故事,徐海东听不懂,笑道:“武昌我都没到过,你别讲外国人的事了。”
同学失笑,给他讲打倒军阀,地主的事,徐海东一向深恨地主的压迫,在他的影响之下,徐海东产生了一种想要参加革命的想法。
“徐老虎”要说人有股闯劲,就是指徐海东这种,刚过年想到要革命,三月初八就出发了。
9 徐海东做旅长时旧照
他和几个同乡靠脚走了二百多里地,好不容易到了武昌,然而革命活动求告无门,他只好自谋生路,在军阀底下的湖北二师里顶了一个老兵的额。
这种顶额,三个月内不发军饷,只管饭,可盼望着能学到真正的军事技术,徐海东咬咬牙忍了,只是旧军阀队伍里吃喝嫖赌抽大烟成风,他一个“泥巴人”出身的共产党员,常常觉得厌倦。
1926年4月,几个同乡友人想要去广东参加北伐革命军,徐海东决定跟着过去。
一行人走了一个多月,他们在韶关碰上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
10 张发奎 北伐名将,“铁军”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第一代将领
第四军的治军思想深受孙中山三民主义影响,作风相对正规,12师师长张发奎以擅长搞军需粮饷,重用共产党员著称,将士们吃饱穿暖,行军打仗都特别积极。
经过介绍,徐海东被派往三营九连做代理排长,这个连的连长就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这支队伍里是得到保护,也有合法地位的,徐海东十分高兴,在轰轰烈烈的胜利形势下,他先后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等重大战斗。
然而好景不长,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要求各部“清党”,张发奎不想让自己的兵死在自己手里,安排军队中的共产党员开始疏散。
徐海东回到黄陂家乡,发现党在这里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发展的很好,县委希望他能做农民自卫军队长,虽然才十三个人,可是,一想到能为自己的家乡做实事,能为人民做实事,徐海东高兴极了。
11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近照
鄂豫皖地区的革命斗争,逐渐在波动中走上轨道。红军逐渐找到了游击战,山地战的精髓,徐海东也从只有七杆枪的自卫队长,历经艰辛,到1931年成为鄂东警卫二团团长,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开始,徐海东开始担任师级指挥官。
辗转久病三十年事实上,徐海东是十大将军中唯一一位没有参加过解放战争的,他早在1940年就病倒在皖东战场上,从此告别前线,不再领导具体职务。
病倒之前,他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徐老虎”,打起仗来不要命,连着三十多天不能上床睡觉,一倒下能睡三十多个小时,起床之后便吐血如流。
12 长征中的徐海东(右上)
只是那时候反“围剿”不利,行军紧张,作战频繁,徐海东是地方最高军事将领,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也非同一般,围七里坪共四十三天,部队仅饿死,病死便有三千多人,给养十分困难,有时候为了给部队吃上两顿南瓜,他要自己骑马去找地区政委开条子,只是为了再多十三元钱。
过皖西一路,他几乎都在病中不能行走,路上遇到埋伏,便带着部队边打边撤。
从省委书记到政委,每个人都信赖徐海东的指挥能力,他几乎像英雄一样站在将士身前,带着将士们一次又一次地突围。
1935年7月中旬,他带领红二十五军西进,忍饥挨饿,克服重重困难,将部队带入陕北苏区。
徐海东个性豪爽,是个实心眼儿,真诚拥护毛主席。
会师之后,杨志诚同志拿着毛主席批的条子来要两千五百元钱,其实这钱,哪一分不是从将士的牙缝里省出来的,但凡是个私心重的人,克扣些,哭穷,也是正常。
13 那时候的毛主席也刚刚经历了自己的低谷期
徐海东却叫来供给部长,闻说账面上还剩七千元,干脆叫拿了五千元给中央,自己的部队只留下两千元出粮饷。
徐海东的身体长期不好,到1938年春天,又开始发病吐血,1940年经医生诊断,是旧的肺病复发,原本想着养养就能好,谁知道病情一天天严重起来,竟到了无法起身的地步。
建国后,徐海东长期在大连养病,1962年后病情再次加重,一天二十四小时离不开氧气,情况好时勉强起身一个小时左右,有时 全天不能起床。
14 徐海东和周恩来
结语1970年3月25日,徐海东被“疏散”至河南郑州,重病不治。
毛主席曾经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他具有一个贫苦出身湖北人的所有特质,勤劳,辛辣,不畏惧困难和苦难,他又有罕见的勇气,救千万将士于一旦,永远不肯停息。
15 徐海东和妻子周东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