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观察丨多品牌VS精聚焦:车企“摊大饼”能否“吃遍天”?

陶雨薇侃车 2025-04-13 17:51:35

一场牌局正在上演。只牌桌上没有筹码,只有琳琅满目的汽车品牌标识。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甚至蔚来、理想……它们如同牌手,各自亮出手中不同定位、不同价位的“牌”,试图在看似无限可能的中国汽车市场,抢占更多的“地盘”。“多生孩子好打架”,这句朴素的民间谚语,似乎成了当下车企们心照不宣的“财富密码”。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真的是孩子越多越好吗?在一片看似繁荣的景象背后,这种“多子多福”的战略,究竟是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还是潜藏危机的“地雷阵”?

先别急着下结论。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最近的齐鲁春季车展,这场被称为“山东车市风向标”的盛会,恰恰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车市的绝佳窗口。

步入展馆,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不是某一款惊艳的新车,也不是某一项炫酷的黑科技,而是铺天盖地的品牌矩阵。一个集团旗下,动辄三五个品牌同时亮相,从经济型轿车到豪华SUV,从家用MPV到硬派越野,几乎涵盖了所有细分市场。

这股“集团化”的风潮,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说,过去大众集团凭借奥迪、保时捷、斯柯达等品牌构建起金字塔式的品牌结构,还只是汽车工业“贵族”的游戏,那么现在,这种“多生孩子”的策略,已经渗透到中国车企的骨髓里。

比亚迪不用多说,王朝、海洋、腾势、方程豹,几乎覆盖了所有你能想到的用车场景。吉利更是夸张,有了吉利、领克、极氪还不够,又推出了银河系列,恨不得把天上所有的星星都摘下来。长城也毫不示弱,哈弗、魏牌、坦克、欧拉,再加上皮卡长城炮,简直就是一个“军团”。

这种“多子多福”的现象,也不仅仅存在于传统车企。新势力们也纷纷入局。蔚来推出了乐道,理想虽然还在坚持“套娃”脸的SUV策略,但MEGA的出现,也暗示着它们开始探索MPV领域的野心。

“多生孩子”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不同品牌定位不同,价格也不同,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就像一个超市,商品种类越丰富,吸引的顾客就越多。可以分摊研发成本。很多技术和平台可以共享,降低了单个品牌的运营成本。

但硬币总有两面。在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隐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隐患。

首当其冲的,就是品牌定位的模糊。太多的品牌,太多的车型,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脸盲症”。就像走进口腔科,看到各种牙膏,各种刷,很难快速选择。

更严重的是,子品牌之间还会形成“内卷”。都是同一个集团旗下的品牌,技术平台类似,目标客户群体也相近,很容易出现“左右互搏”的局面。比如,吉利银河和领克,极氪,目标消费者是不是有诸多重叠?长城哈弗和魏牌,坦克,是否也存在客群上的冲突?

“自己人打自己人”,结果可能就是谁也讨不到好处,反而白白消耗了企业的资源。

“多生孩子”还会分散企业的精力。研发一款新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一个企业同时运营多个品牌,研发力量就会被稀释,很难打造出真正的“爆款”产品。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车企为了追求数量,牺牲了质量。一些子品牌的车型,只是在外观上做了一些简单的改动,内在技术和品质并没有本质的提升。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最终只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透支品牌的信任度。

既然如此,“多子多福”的战略,为何还能成为中国车企的集体选择?

答案或许在于,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随着消费升级的加速,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过去,一款车就能满足全家人的需求。现在,年轻人喜欢追求个性,中年人注重舒适,老年人则更看重实用。同一款车,很难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这就迫使车企不得不推出更多的车型,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也给车企带来了新的机遇。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更容易实现差异化竞争。一些车企抓住这个机会,推出了全新的品牌,试图在新能源领域抢占先机。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消费者和Z世代的崛起,也深刻影响着汽车市场的格局。女性消费者更加注重颜值、舒适性和智能化配置,而Z世代则更加追求个性、潮流和科技感。为了迎合这些新兴消费群体的需求,车企不得不推出更加多元化的产品。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子多福”的战略,是中国车企适应市场变革的一种必然选择。

只不过,选择是一回事,能否成功又是另一回事。

在“多子多福”的道路上,中国车企们需要解决的难题还有很多。

要明确每个品牌的定位。避免品牌之间出现同质化竞争,确保每个品牌都有独特的个性和优势。就像盖房子,首先要设计好图纸,确定每个房间的功能,才能避免出现“空间浪费”的情况。

要注重技术研发。不能只是在外观上做文章,更要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要关注用户体验。不能只追求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

“多子多福”的战略,并非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而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冒险。只有真正理解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这场“大逃杀”中存活下来,甚至实现突围。

未来的中国车市,又将走向何方?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车企之间的分化将会更加明显。一些车企可能会选择“广撒网”,继续推出更多的品牌和车型,以覆盖更广泛的市场。另一些车企则可能会选择“重点突破”,专注于打造某一个细分市场的“爆款”产品。

无论选择哪条道路,最终的胜负都将由市场来决定。只有那些真正理解消费者需求,能够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车企,才能赢得未来。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把中国车市比作一场牌局,那么现在,牌局才刚刚开始。各家车企都拿到了自己的“底牌”,,就要看谁能更好地运用策略,把握机遇,最终赢得这场“战争”。

而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最策略,莫过于保持理性,擦亮眼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车。汽车不是“多多益善”的商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累计销量达到3009.4万辆,同比增长1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这组数据表明,中国汽车市场依然充满活力,但竞争也异常激烈。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多子多福”的战略,能否成为中国车企成功的关键?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4

评论列表

用户98xxx77

用户98xxx77

2
2025-04-13 19:21

反观tsl就那两个主力车型[流鼻涕]

陶雨薇侃车

陶雨薇侃车

陶雨薇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