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还记得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那个因为“反华”而臭名昭著的卢比奥吗?
如今他成为了特朗普第二个任期的国务卿,政治地位青云直上,再一次回到了大众视野。
昨日有外媒记者发现中国把卢比奥的名字改了,这是何用意?
面对外媒记者的提问,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巧妙回应。
国务卿卢比奥被改名
随着特朗普正式上任,马尔科·卢比奥出任国务卿的决议也被全票通过。
就在他走马上任后,一个有趣的细节就被外媒记者捕捉到了,他发现中方把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的中文译名改成了“鲁比奥”。
这引起了不少外媒的猜测,中国这一举动是何用意?
在昨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有外媒记者向中方抛出这个疑问:“这次改变译名,是不是意味着鲁比奥先生就不再被中方制裁?”
这个猜想乍一听还真有几分道理,中方的意思难道是给鲁比奥“重新来过”的机会吗?
难道以前的过错既往不咎了,让“卢比奥”去承担制裁,而“鲁比奥”则会被中方重新接纳吗?
要搞清楚中方会不会取消对鲁比奥的制裁,那可得好好扒一扒他以前干的那些事儿,以及中国是怎么制裁他的。
反华急先锋——鲁比奥
他之所以在中外媒体都获得此“称号”,是因为他在“反华”这件事上太卖力了。
在涉港问题上,他公然给“反中乱港”分子站台撑腰,比如那个目前已经被关起来的黄之锋。
他曾经会见了多名乱港分子,给他们加油打气,向外界传递出美国对乱港分子的支持信号,让黄之锋等人误以为自己有美国这座靠山。
同时他炮制出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为乱港分子提供“法律依据”,为这些人披上合法外衣。
而当中国出手打击黄之锋等人时,鲁比奥又一次跳了出来,指责中国政府依法治理香港是“侵犯人权和自由”。
在涉疆问题上,鲁比奥更是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
可事实上呢,新疆地区的经济近年来连年增长,GDP已经突破两万亿大关,社会繁荣稳定。
2023年新疆粮食产量2119万吨,增产16.9%,2024年更是首次跃居全国第一,这个成绩狠狠打了鲁比奥等反华政客的脸。
新疆人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如美国反华政客嘴里说的“那么惨”。
鲁比奥这么做,纯粹就是想把中国的国际声誉毁掉,给中国发展使绊子,遏制中国崛起。
不仅如此,在破坏中美贸易方面,鲁比奥也是“功不可没”。
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鲁比奥一个劲儿地鼓吹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推动了中美贸易摩擦。
他宣扬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占尽利好,但对于中国商品给美国人民带来的好处却视而不见。
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确实增大了中美贸易顺差,但这也切实让美国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让当地企业生产成本下降。
他这种推动贸易摩擦的短视行为,让中美两国的企业和消费者都吃了不少苦头。
面对鲁比奥这一系列恶劣的反华行径,中国可不会惯着他,对其实施了严厉制裁。
中国冻结了鲁比奥在中国境内的所有现金和不动产,同时禁止他和他的亲属入境。
同时禁止中国境内组织、企业、个人与其进行一切交易合作。
有网友可能要问了,此次鲁比奥上任后,如果对华政策一改往常,这些制裁还会保留吗?
上任即针对中国
目前来看,他压根儿就没打算改。
上任还不到24小时,他就马上会见了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的最高外交官,搞起了“四方安全对话”(QUAD)会议。
在这次会议中,他主张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反对任何试图通过武力改变现状的单方面行动。
这场会议联合声明里,虽然没直接点名中国,但话里话外那意思,明眼人都能听出来是在针对中国。
这个“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本来是为了应对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四国一起互帮互助搞人道和灾难援助的。
结果被美国政府一顿操作,活生生变成了美国围堵中国的工具,也就是所谓“印太战略”的重要棋子。
鲁比奥刚上任第一天就搞这一出,摆明了就是要延续美国遏制中国的那一套。
美国近期似乎释放了几次愿意跟中国和谐相处的信号,但行为上目前全是背道而驰。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可能对美国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更别提改名字是为了取消对他的制裁了。
外交部回应“鲁比奥改名”
对于各界外媒记者的猜测,我国外交部给出了明确回应。
发言人毛宁表示:“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方的制裁针对的是损害中国正当权益的言行。”
的确如此,中国针对的可不是一个名字,而是鲁比奥的所作所为。
只要鲁比奥那些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还在,中方的制裁就绝对不会取消。
同时她还说:“我想更重要的是他的英文名字”。
这番巧妙回答可以说打消了外界的猜测,中国改的只是音译而已,他的英文名字又没有变。
就像新民晚报调侃的那样,测测DNA看是不是同一个人,如果是,那制裁就不会免除。
参考信源:
2025-01-22 环球网——中方将“卢比奥”中文译名更改为“鲁比奥”,是否意味着他不再被中方制裁?外交部回应
2025-01-22 观察者网——鲁比奥刚换“新马甲”,就冲中国来
2025-01-23 新民晚报——卢比奥更名鲁比奥,再走马上任,难道就能逃脱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