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博物馆馆藏文物鉴赏(一)

丽旭聊文化 2023-04-20 01:08:01

定边县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居住、生息、繁衍。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大量石器、陶器的出土,可判断其文化类型属于“河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范畴。

定边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主要分布在白于山脉从东到西一带。杨井镇发现的“东塘遗址”、“吴庄遗址”、“解前梁遗址”,新安边镇的“马鞍梁遗址”、张腰岘镇的“康梁遗址”、“前洼遗址”、“红胶泥湾遗址”、“大路岗遗址” 姬塬镇的“伙场湾遗址”,这些遗址的文化堆积以及见到的器物标本、器物,正是这个时期的实物见证。

明 石罗汉

高175毫米,座宽70毫米。高鼻深目,双耳垂肩,身着长袍,袒右肩,细带束腰,左臂倚膝上翘,左手残缺,右手持佛尘着地,坐于崖石座上,座石镂孔互穿,石质细腻,面相可亲,衣纹流畅,艺术价值颇高。

清 八卦形石砚台

直径166毫米,高10毫米。砚呈八角形,砚面呈圆形八掛,内凹。造型优美。

明 “威镇紫塞”石匾

长890毫米,宽480毫米,厚140毫米。砂石质,正面镌刻魏体阳文“威镇紫塞”四字,石刻四周遍刻连续折带纹,石刻背面有碑文,与石刻无关。此石匾应是一块旧石碑截取,背文系原石碑文字,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汉 石研子

边长30毫米,厚10毫米。青石质,上为圆形,下为正方形,有红彩痕迹,保存较好。

汉 彩绘龟形石砚

高28毫米,长142毫米,直径103毫米。由研石和砚组成。砚呈圆形,平面,边饰凹纹,龟形座,龟首尾兼备,四着地,施红、黑彩绘,形象逼真。

研石,状似暖水瓶塞,研面有墨痕。砂石质较细,色微泛紫。研质稍粗,色灰。造型优美,制作精巧,有较高的文物艺术价值,且出土地明确。

新石器 石斧

长85毫米,宽43毫米,厚24毫米。青石质,长条形,上窄下宽,下端为双面磨刃。

新石器 石刀

长92毫米,宽50毫米,厚3毫米。青石质,薄长方形,一端磨刃,中间单面钻孔,保存较好。

新石器 石凿

长57毫米,宽24毫米,厚3毫米。青石质,长条形,上窄下宽,下端双面磨刃,保存较好。

新石器 石锤

长14毫米,厚75毫米。青石质,长条形,上窄下宽,打磨光滑,保存较好。

新石器 石杵

长197毫米,厚53毫米。青石质,长条形,一端规整,上窄下宽,保存较好。

新石器 玉环

直径95毫米,孔径6毫米,内沿厚4毫米。圆环状,不透明墨玉,内缘厚,外缘薄,边棱呈钝刃状,环体剖面呈弧,素面无纹饰,玉质不纯。出土于新石器遗址的陶窑里,伴有夹砂绳纹红陶罐残片及窑壁烧土残块。

新石器 三孔玉环

外径96毫米,内径58毫米,厚5毫米。圆环状,玉色青绿、深灰混杂,不透明。环内缘厚,外缘薄,呈钝刃状,环身有一处天然断裂纹,裂纹两边有三个钻孔,孔从两面对钻,有偏斜,孔径外粗内细,右孔上有台痕。造型古朴,制作规整。

明 玛瑙鼓珠

高28毫米,口径20毫米。形呈鼓形,鼓面平滑,鼓腹为八瓣爪楞形,两端分别阴刻两周弦纹,腹部有穿贯爪楞,佩戴之用,为白、黄、黑色相间。

此器出土于定边县城明代鼓楼洞顶八卦棰鱼下,有考证,有明确来源地,故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新石器 红陶罐

高308毫米,口径153毫米,底径90毫米。泥质红陶,敞口,短颈,溜肩,圆腹下收,平底,器形完整。

新石器 磨光陶壶

高170毫米,口径74毫米,底径42毫米。侈口,束颈,球腹下收,小平底,器表通身磨光。制作规整,磨光陶器较为少见。

新石器 单耳红陶罐

高170毫米,口径74毫米,底径42毫米。泥质夹砂红陶,泥条盘筑法,手工制作。直口微侈,高领,溜肩,鼓腹下收,小平底。颈肩部有一宽带单耳,上饰竖线纹,肩上部周饰乳钉纹四个,乳钉下分别饰放射状三道划纹,领部磨光,其余通体饰绳纹,腹部有烟炱痕。

新石器 三耳陶罐

高70毫米,口径83毫米。泥质灰陶,敞口,束腰,折腹,平底。口沿至底有三耳,耳及腹部饰竖直线纹,该器较为少见。

1 阅读:41

丽旭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