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一女子生下小孩不久,便被家人送至月子中心,次日独自外出投湖轻生。对于该月子中心的管理,家属表示很愤怒!
“我妻子出走过程中,楼层保安不知所踪,但服务手册中写明‘有严格的安保系统’‘保安24小时值班’!”目前,月子中心回应:积极配合在有关部门的组织协商
据介绍,女子阿漩产后入住设在万江南华国际酒店的馨喜月月子中心,阿漩宝宝因出生后自主呼吸困难、血氧低被送院救治。这让阿漩情绪低落、压力极大,她次日独自外出投湖轻生。
事发后,家属杜先生质疑月子中心疏忽管理责任,合同附有“托护”服务,月子中心却缺乏对这位“特殊”宝妈的照顾,服务内容的“严格的安保系统”“保安24小时值班”等形同虚设,在阿漩出走过程中,楼层保安不在岗。
2月16日,杜先生表示,家属多次与月子中心协商,但是从头到尾没见到月子中心负责人出面沟通,纠纷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对此,月子中心回应:积极配合在有关部门的组织协商。同时,月子中心曾发布《事件信息披露》,公布了杜先生全名。
杜先生家属认为个体隐私权依法得到保护,月子中心公布了杜先生全名,侵犯了他人隐私,触犯法律与社会公德。
评论区中,不少网友留言表示:我感觉这个不能怪月子中心,月子中心又不是医院,月子中心只照顾你生活起居,又不能限制你人生自由。
跟月子中心没关系吧?这是个人情绪有关,产后抑郁,月子中心也是很倒霉,出了事就只能怪月子中心了,要是在家坐月子又怪谁?
还有不少网友强调:家属占主要责任,产妇明明有产后抑郁症,居然任由她一个人住外面,家属居然没有一个人去陪同照顾?拿钱丢给外人照顾?外人能给你上心照顾?出去投湖家属还不知道,极大失职!
产妇家人应该承担主责!哪有刚生孩子家里没人陪的?我家之前也是住月子中心,入住前五天我都住中心陪我老婆。
那么,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情?
第一,月子中心作为专业的服务机构,应当履行安全保障义务!
根据《民法典》第1198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事件中,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讲,阿璇产后住院的月子中心,双方就成立服务合同关系!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公共场所的管理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
也就是说,月子中心作为提供服务的机构,必须确保客户的安全,包括防止客户发生意外。
此时,如果月子中心在安保措施上存在明显漏洞,比如未监控出入口、未及时响应客户异常行为等,可能会被认定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第二,杜先生有证据表明月子中心存在过失的,有权要求对方承担赔偿责任!
此事件中,馨喜月月子中心未能履行服务合同中的心理疏导及安保义务,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违约或侵权责任。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所以说,月子中心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关键要看他们是否存在过失。 如果监控显示宝妈离开时工作人员未及时发现,或者护理记录显示宝妈情绪异常但未采取干预措施,这些都可能成为索赔依据 。
但要注意,证明"安保漏洞直接导致轻生"存在难度,可能需要专业鉴定机构评估宝妈的精神状态与月子中心照护的关联性。
即使月子中心存在安保漏洞,家属需要证明这些漏洞直接导致了宝妈的轻生行为。这可能比较困难,因为自杀通常涉及复杂的个人心理因素。
例如,如果宝妈有精神病史或抑郁倾向,月子中心是否知情,是否有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这些都会影响责任认定。
因此,本事件中,家属需要收集证据证明月子中心的过失,比如监控录像显示宝妈离开时无人阻止,或者护理记录显示工作人员未注意到她的异常情绪。
同时,月子中心会反驳,指出已尽合理义务,或者宝妈的自杀行为超出了他们的预见范围。
赔偿方面,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月子中心被认定有过错,需赔偿医疗费、丧葬费等直接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但具体金额需要法院根据过错程度和实际情况裁定。
第三,类似案件正确的维权方法!家属现在要做三件事:
1.立即保全证据:要求月子中心提供24小时内的监控录像、护理记录、出入登记本,必要时可申请证据保全。如果对方拖延,可向卫健委投诉月子中心未妥善保管医疗护理记录。
2.收集关联证据:整理宝妈产检记录、与家人的聊天记录等,证明其精神状况是否异常。比如发现宝妈曾在微信说过"活着没意思",而月子中心未关注到这些危险信号。
3.协商与诉讼双线推进:先通过当地医调委协商调解,同时准备起诉材料。参照类似案例 , 可主张月子中心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要求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查看《月子服务合同》中的安全条款,特别注意关于"24小时监护"、"外出管理"的约定
·检查月子中心是否具备医疗机构资质,如果是医疗型月子中心,过错认定标准更高
·注意宝妈入住时的健康评估表,如果隐瞒抑郁症病史可能影响责任划分
风险提示: 这类案件调解成功率较高,但精神损害赔偿通常不超过5万元 。如果选择诉讼,建议同时起诉月子中心和其投保的责任险保险公司,增加执行保障。
最后,何律建议家属应依法理性表达诉求,通过协商解决此事。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要求月子中心承担赔偿责任,并加强内部管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