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忠告:“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啥?

史今独畅 2023-03-03 20:58:09

“俗语”,是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语言形式,始见于《史记·滑稽列传》。

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禁忌、喜恶与向往。

主要指民间广泛流传的说法,或者是通俗流行并已形成定型的短句。

比如《史记》中”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

《红楼梦》中”这厅上也有一处匾,题着“补仁谕德”四字;家下俗语皆只叫“议事厅儿”等句。

但是,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更为广泛的禁忌类俗语:”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

坟前供和人肉凳听着似乎很吓人,那这两句究竟有什么深意呢?

不能吃的”坟前供“

在我国一直以来的生死观念中,人是拥有魂魄的,在死后行好事的人会去往极乐世界,而做恶多端的人则会被打入阴曹地府。

所以一直有着“事死如事生”的观念。

也就是说,即使人死了也要像生前一样,拥有自己的居所、婚姻,以及金钱等人间的物质。

所以,我们经常会在博物馆看到华丽的陪葬品,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墓。

而,祭祀也是子孙侍奉死者的一种仪式,是不可或缺的。

在古人思想里,只有每年按时为死者上供,才能保佑风调雨顺、家族兴旺。

祭祀就需要用到些供品,而这些东西是早已规定好制式的,是万万不能动的。

在《左传》中就有相似的记载:“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主要就是指的猪和羊,“玉帛”就是各种皮帛和玉制礼器,”弗敢加也“就是说,祭祀的东西不敢虚报数目,必须要做到诚信。

一是人们认为供品是给先辈吃的,动了是大不敬。二是动了鬼魂的食物会引祸上身。

第一点其实很好解释,对死者的尊重是做人的本分,“死者为大”这句话就是这样来的。

封建社会里非常讲究家族礼法,这也与家国同构的国家治理模式有关。

皇权再大也难以触及到家庭的末端,只有每家严于律己,才能维护好整个社会的统治秩序。

再加上古代连坐式的处罚方式,所以人们很看重对子孙行为的规范。

尊重祖先,是维系宗族秩序的出发点。

另外,我们每家都会有长辈去世的一天,对别人死去的长辈尊敬,才能够保全自家的面子,这也是从自身出发所考虑的。

所以,供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家族的脸面,动了供品就是打了家族的脸。

另外一点则有些迷信色彩,今天的人,大部分都接受了唯物主义思想,不再迷信世间有鬼神的存在。

但是,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一些解释不清的情况,或许会导致人们的恐慌,人们便自觉地联想到了鬼魂。

其实,从现代的角度来看,第二个说法很容易解释。

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土地贫瘠,要是再不幸地赶上连年的灾荒,很多农民便失去了食物来源,所以,只能打破禁忌去偷食供桌上的食物。

可是清明和重阳时期,也就是人们祭祀祖先的时候,天气往往已经比较热,供桌上的食物不过多久便会变馊。

即使当时吃了没事,可是回到家里不久,便会感到肚子疼等症状。

那么农民自然会联想到,刚刚偷食的供桌上的食物,会认为是得罪了先人才遭此不幸。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即使是假事也被传成了真事,也就自然有了这句俗语。

不能坐的”人肉凳“

人肉凳乍听起来十分骇人听闻,有一种”画皮“的感觉。

其实它指的是将人的身体当作凳子来坐。

我们听过木凳竹凳塑料凳,马凳石凳宝玉凳,可就是没怎么听过人肉凳。

那是因为,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以及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社会秩序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不再有人对人的压榨和剥削,更没有低人一等的地位,也就不会再有人将人的身体当作凳子。

这种人格上的侮辱,已经不复存在了。

可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则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我们知道,古代官员出行都会给自己的马车,配备专门的马凳,用以上下车。

可是当官员心情不好时,便会时不时地唤来侍从,踩着侍从的背下车,到哪累了,便直接坐在侍从的背上。

对他们来说,软和且有温度的背,可比冰凉生硬的凳子好多了。

据《清史稿》记载,大贪官和珅,在自己的恭王府里豢养了几个体态端庄的仕女,经常坐在她们背上用膳,还要一旁的仕女亲自喂他。

即使是在封建的古代,都是不能够被接受的,更别说思想更为开明的今天。

另外一种解释是说,坐人肉凳是指坐在人的腿上,这是一种,在古人看来非常亲密的动作,当着别人的面,即使是夫妻之间也难以被接受。

这与”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有关,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下,男性让女性坐在身上,被视为一种耻辱。

另外,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道德行为,规范极为严格。

尤其是大家闺秀,要求行止端方温婉,不能越了规矩。

我们在《穆桂英挂帅》这部电视剧中,就看到了穆桂英为嫁给杨宗保,苦学礼仪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其中就有练习坐相的桥段。

由此可见,坐在大腿上在古代是多么逾矩的行为。

守住最后的底线

这两句俗语,虽然出于迷信的色彩。

但都是,在教诲人们要守住人性最后的底线。

即使是饥寒交迫,也不要去打祖先供品的心思,即使是再荣华富贵,也不要践踏了人的尊严。

虽然,黑暗的封建时代已经过去,愚昧的思想已经破除。

但是,老祖宗的生活智慧还是值得借鉴的。

我们需要在“明辨”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教训和经验,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俗语,好好传承下去。

12 阅读:4361
评论列表
  • 2023-03-04 14:06

    说了半天就是不捡东西吃不搞骑乘位![得瑟]

史今独畅

简介: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