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新纪元执笔原创:
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电影年代。
李连杰与徐克风云际会,一连拍了《黄飞鸿》系列三部和《东方不败》。但同时,李连杰惨遭罗大卫和嘉禾压榨,其苦不堪说,其痛难言停。
观众则认为李连杰很难突破,走在香港街头人家都叫他黄师傅。
为了不受某些大的公司和利益集团掣肘,1992年,李连杰自组正东电影公司,他以“李阳中”之名担任影片监制,开始为自己的事业打拼。
到1994年,正东一共做了五部电影(《方世玉》、《谁与争锋》、《太极张三丰》、《中南海保镖》、《精武英雄》)。
其中,《精武英雄》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正东电影公司联合摄制,该片代表了李连杰电影生涯、以及香港功夫片的一个新高度。
在这部呕心沥血的影片中,李连杰把自己多年研习的中国功夫和西洋拳法融合得相得益彰,几次重要的打斗场面都相当写实,没有分毫传统功夫片的花里胡哨风格。
另外,该片在立意上不再局限于对于外来列强的民族仇恨,当是以阐述“献身精神”映现出了中国应该具备的大国风范。
李小龙的《精武门》中的陈真迎着子弹凌空跃起壮烈牺牲的结尾,在李连杰的《精武英雄》里,被陈嘉上导演改为了他杀死藤田刚后,面对日本军队要借此开战的威胁,甘愿牺牲自己来延缓战争,为落后的中国争取发展时间。
显而易见,后者“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更加伟大、更具历史高度。
故《精武英雄》虽然是向当年李小龙《精武门》的一次致敬,同时也是一次超越。
只可惜当年该片在香港上映时,由于好莱坞特效大片的强烈冲击以及市场上众多优秀港片的竞争,投资成本达2500万元的《精武英雄》,15天仅取得了1478万港币票房的成绩,之后便匆匆下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精武英雄》作为武术片的价值被重新发掘——该片初步探讨了一种更具时代感、与时俱进的实战精神观念。如今,称之为里程碑式的巨作恰如其分。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李连杰在他的事业巅峰期,以“精武英雄”陈真的师父霍元甲为主角,拍了他从影履历最后一部武术电影《霍元甲》。
《霍元甲》06年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阵观影热潮,全球票房报收680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