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莫文骅。
作为毛主席精心培养的干部之一,莫文骅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待,逐渐成长为我军出类拔萃的高级干部。
毛主席
今天就来讲讲莫文骅将军的故事……
莫文骅历经近10年终于见到了毛主席莫文骅第一次听到毛主席的名字,是在1926年。
当时,正是大革命时期,莫文骅的家乡广西南宁也正是风雨飘摇的年代,为了拯救人民群众,当地发起了农民运动。
莫文骅敏锐的感觉到,这次的农民运动是共产党领导的。
这年的12月,莫文骅因为对毛主席的崇敬和对革命的理想,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积极从事学生运动。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莫文骅也因此被捕入狱。
在狱中,莫文骅经受了严刑拷打,但是依然没有改变革命理想,反而更加坚定了革命意志,在莫文骅的坚持下,终于成功出狱。
在出狱后,莫文骅偶然得知了在江西已经有红军的部队,莫文骅非常的高兴,认为毛主席组织革命军队是完全正确的,内心也越来越期待有一天能够见到毛主席。
为了参加革命,莫文骅投考了广西陆军军官学校,并且在后来参加了百色起义,在参加百色起义后,莫文骅越来越认识和接受毛主席思想。
莫文骅与众人合影
1930年,莫文骅所在的红7军在敌人的进攻下,遇到了不少困难,而莫文骅也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着学习,在学习中,莫文骅的认识提高了,对于革命的理念也越来越清晰。
1932年,红7军终于到达了中央苏区,与中央红军成功会合,在战斗中,红7军迅速成长,莫文骅也开始迅速成长。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935年。
这一年,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在会议的第二天,总政治部召开了军民大会,毛主席向中央红军传达会议精神。
也是这个时候,莫文骅终于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从知道毛主席,到真正的见到毛主席,历经了将近10年的时间。
站在主席台跟前,莫文骅认真的看着毛主席,听着毛主席讲话,莫文骅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在此后的岁月中,莫文骅开始与毛主席逐渐有了接触,毛主席十分赏识莫文骅,亲自教导莫文骅,在莫文骅犯错的时候,及时给予指点。
莫文骅与众人合影
毛主席的谆谆教诲,让莫文骅成长的越来越迅速!
毛主席向莫文骅提出一个要求1935年,冬天。
这时候,中央已经到达了瓦窑堡一带,毛主席对红军干部的培养很是关注,培养莫文骅,就可见一斑了。
在安定下来后,毛主席下令合并红军学校,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学校,而莫文骅也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就任学校的政治部主任一职。
1936年1月,学校正式改名为西北红军大学。
毛主席对学校很是关心,于是经常喊来莫文骅,询问莫文骅关于西北红军大学的办学情况。
这天上午,毛主席又一次的把莫文骅喊来自己的住处,准备询问一下关于红军干部学习以及学员的一些情况。
在闲聊中,毛主席忽然喊来一位年轻战士,指着这位战士,毛主席向莫文骅提出一个要求:
想把这个战士送到莫文骅那里学习。
毛主席
原来,这个战士正是毛主席的警卫员,叫做陈昌奉,这个警卫员在毛主席的身边已经工作了很多年了,虽然工作很出色,但是文化程度低,一直也没有时间学习。
所以,毛主席希望把陈昌奉送到西北红军大学去,让莫文骅负责管教陈昌奉,教他学习一些文化,早日成长为红军的高级干部。
莫文骅立马向毛主席表示完全接受。
几天后,陈昌奉来到学校报道了,随身带着毛主席给他的本子和铅笔,而莫文骅也很是关注陈昌奉,给予了他很多指导,就像当初毛主席指导他一般认真负责。
时间,来到了1936年。
为了能够更快的提高红军干部的思想政治和军事技术水平,中央决定在西北红军大学的基础上,筹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也是为迎接抗日战争,所做的一个重要决策。
6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开学典礼在瓦窑堡的旧庙前召开。
毛主席,发表了讲话,在讲话中,毛主席表示,期待着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能够培养出大量的红军干部,而这些红军干部将会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主要人才。
莫文骅听着毛主席的讲话,内心也有了一个想法:
提高自己的军事政治文化水平。
莫文骅与罗荣桓等人
于是,莫文骅主动向中央申请,希望进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当学员,而中央也非常的认可莫文骅主动学习的精神,于是同意了莫文骅的请求。
就这样,莫文骅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的第一科学员,与许多的高级干部,例如罗荣桓、罗瑞卿等人成为了同学。
大学创办之初,教员是很稀少的,毛主席经常亲自前来授课,讲《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莫文骅听着毛主席讲课,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这也为莫文骅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
莫文骅得知后,与学员们一起庆祝起来,这下抗日战线终于统一,蒋介石也终于能够和共产党一起参加抗日战争,一致对外了。
莫文骅,期待着抗日战争早日取得胜利!
莫文骅为违纪的部下向毛主席求情在战争岁月里,有残酷,也有温情。
在当时,学员们上课是很紧张的,一来是授课比较紧张,二来是6个月毕业,所以大家没有很多的时间去办自己的事情。
而有一些干部,当时在学习期间谈恋爱,既然谈恋爱,是一定会影响学习的,莫文骅对此是十分的担心。
毛主席
一天上午,莫文骅来到毛主席的住处,向毛主席汇报工作。
在汇报完工作后,莫文骅也向毛主席汇报了这种情况,表示最近学校来了一批女学生,大家只顾着谈恋爱了,这样多么耽误学习!
毛主席没有给出回答,反而是反问莫文骅:
“你说怎么办呢?”
莫文骅早就猜到了毛主席会这样问,所以内心早就有了答案,回答毛主席:
“学习期间不能谈恋爱,不能结婚,过半年毕业再谈。”
毛主席想了想,莫文骅说的有道理,表示了同意。
接着,毛主席吩咐莫文骅,等回去学校后,下个通知给学员们,让大家在学习期间不要谈恋爱不要结婚。
随后,莫文骅联系了政治部,下达了这个指示。
不过嘛,总有人是坚持不住的。
莫文骅的一个部下,在学习期间与一个女干部结婚了,因为担心中央不给批,所以这个干部是悄悄结婚的,没有打报告。
俗话说:纸里头包不住火。
毛主席
这位干部和女同志结婚没有打报告的事情,很快就被大家给知道了,这件事情导致大家议论纷纷。
有些学员认为这位干部结婚没什么,不遵守指示也就不遵守了,毕竟不是严重违规嘛;
有些学员认为这位干部瞒着上级悄悄结婚,没有打报告,这实在是一种严重违纪的行为,必须得到处理;
有些学员认为,这位干部没有打报告就结婚,也不知道组织上会不会对此进行处理?会不会处分这位干部;
自然,这件事情很快被毛主席得知了。
毛主席得知后,很是严肃的表示,必须遵守指示手令办事,既然规定了在学习期间不准谈恋爱和结婚,就要严格遵循。于是毛主席下令给了这位干部处分,对这位干部进行了撤职降级。
这位干部对革命立下过功劳,所以学校想从轻处理,莫文骅得知后,也认为学校所想没有错,是应该从轻处理。
于是,莫文骅亲自去找毛主席,为自己这个违纪的部下向毛主席求情,希望毛主席可以从轻处理,不要对他撤职降级。
莫文骅与陈毅等人
毛主席听到后很是严肃的说道:
“你这个莫文骅,规定学习期间不准恋爱,结婚的是你,现在说情的又是你,出尔反尔,这怎么行呢?”
最后,毛主席依然决定坚持处分,给了这位干部撤职降级的处理。
莫文骅完全明白,毛主席并不是针对自己,更不是针对这位干部,而是已经下达了指示,就要严肃处理,不能容情。
毛主席的严肃处理,也使得许多的人真正的认识到,共产党一言九鼎,办事严肃认真,深刻的感受到了纪律教育。
毛主席为何批评莫文骅“军民关系不好?”对于莫文骅,毛主席十分的关注。
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留守兵团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关系十分的密切。
当然,随着局势发展和一些困难情况下,有时候也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
例如去定边运食盐这件事情,部队是公家骡马运的,费用少,而老百姓是自己的骡马运的,费用多;再加上一些干部不会处理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导致了矛盾发生。
毛主席对这种情况,十分的重视。
1939年,冬天。
莫文骅
莫文骅来到警备团视察工作,敏锐的发现了军民关系存在严重的问题,部队反映人民群众不支持,而群众反映部队不重视,只懂得袒护自己的部队。
莫文骅深受毛主席的指导,明白毛主席对军民关系的看重,于是亲自打电话询问了相关情况,请求了边区政府的帮助,希望尽快解决这些困难。
不久后,莫文骅从部队视察回来了。
在莫文骅回来不久后,毛主席便派人把莫文骅喊到了自己的住处,莫文骅也立马前往毛主席的住处,一进门,莫文骅发现除了毛主席之外,还有朱老总、任弼时同志等人都在。
莫文骅一进门,毛主席就十分严肃的表示:
“你们军民关系不好,不检讨自己,还向中央告状,埋怨政府。”
莫文骅瞬间明白,一定是中央误会了,因为自己并没有向中央告状,只是联系了边区政府,希望调和军民关系之间的矛盾,解决部队和群众的困难。
当然,莫文骅并没有多说什么,向毛主席以及在场的人汇报了一些自己了解的矛盾和不守纪律的事情。
在莫文骅的汇报下,毛主席也了解了许多的问题,对军政和军民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指示,也使得他们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1940年,下半年。
毛主席
毛主席亲自接见了莫文骅、肖劲光等等同志们,在谈话中,毛主席深刻的为大家讲解了军民关系:
之前,老百姓见了军队就跑,就害怕,现在老百姓敢批评军队,这说明百姓是信任军队的,变成了民管军,只有人民群众当老师,才能时刻监督着军队不会犯错误。
毛主席的一席话,说的大家豁然开朗,所谓“你把人民放心里,人民把你高高举起”,毛主席说的,正是这个真理。
在毛主席的讲说下,军民关系的矛盾逐渐解开,军队开始树立爱民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人民也开始自愿拥护军队,扩大军队的影响力。
在毛主席的关心下,延安开展了大大小小等多场的军民联欢活动,在这些联欢活动中,军民的关系越来越好,呈现出了空前热烈的团结一致。
许多来延安的国民党将领,例如邓宝珊、卫立煌等人,也对延安军民上下的团结一心,表达了极为敬佩。
团结,战胜一切!
莫文骅面见毛主席之后请求帮忙题写3个字莫文骅的成绩,离不开毛主席的关怀。与毛主席的交往中,莫文骅学到了很多。
首先是第一个:深知慎处。
1941年的时候,中共西北局邀请莫文骅前去谈话,在莫文骅到了之后,组织部部长向莫文骅汇报了一件事情:
莫文骅
359旅的两个连排长,因为做生意与县政府发生了冲突,甚至在县政府开了枪。
莫文骅听到后大惊失色,因为这件事情他完全不知道,于是莫文骅当即表示回去立马调查,这不是一件小事。
但是西北局正在气头上,于是坚持要求莫文骅必须立刻处决两人,莫文骅认为不妥当,于是来了脾气,表示绝不同意。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知道莫文骅绝对不是一个护短的人,于是下令彻查。
在调查中,当事人都表示是对方先开的枪,毛主席派去调查的人,从枪眼以及射击距离,查出了真正开枪的人是县政府的人,而不是这两个连排长。
毛主席的指示,不仅拯救了这两个原本要被枪决的连排长,还查清楚了真相,还了大家一个清白。
莫文骅认为毛主席的处理十分高明,后来便以“深知慎处”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向毛主席学习。
接着是第二个:心细如发。
1951年的时候,莫文骅在中央的调任下,从广西前往东北军区任职。
在前往东北的时候,莫文骅路过北京,于是想要亲自面见一下毛主席,随后莫文骅联系了毛主席的卫士叶子龙,而叶子龙也向毛主席汇报了情况。
毛主席
毛主席表示同意接见莫文骅。
当天下午4点,莫文骅来到了中南海面见毛主席,毛主席很是热情的招待了莫文骅,还请莫文骅留下来一起吃晚饭,甚至为了欢迎莫文骅的到来,毛主席专门开了一瓶葡萄酒。
在席间,毛主席也与莫文骅谈论了不少工作,关于广西剿匪的情况,毛主席十分的关注,而莫文骅也向毛主席做了汇报。
当然,得知莫文骅调任前往东北军区担任政治部主任,毛主席也对莫文骅表示了期待和鼓励。
今天来面见毛主席,除了是想与毛主席见面寒暄,莫文骅也是带着一个请求来的,于是莫文骅向毛主席表示,希望请求毛主席帮忙题写3个字:
镇南关。
原来,广西省人民政府准备要重修“镇南关”了,广西是莫文骅的家乡,莫文骅自然很是关注,所以也希望在保存这一古迹的同时,能够由毛主席题写关名,为这一古迹增添色彩。
毛主席听到后沉思了片刻,表示:越南同志会不高兴的。
毛主席这样说并非没有道理,“镇南关”是中越边境的历史名关,重建关楼自然是好事,但是关名得好好想想,“镇南关”这个关名不符合时代了,会让越南同志不高兴的。
毛主席的心细如发,让莫文骅瞬间感觉到了自己的鲁莽,于是当即表示请毛主席考虑另外起名。
莫文骅
随后,毛主席决定将“镇南关”改名为“友谊关”,既能体现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也能体现毛主席心细如发的国际主义思想。
在毛主席的身上,莫文骅学到了很多很多。
我想,莫文骅能成为我军高级干部,绝对离不开毛主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