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勇
摘 要:近年来,吉林省依托优秀的冰雪资源,连续多年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冰雪品牌和独具特色的冰雪产业.面对机遇,通化市作为吉林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结合自身的冰雪资源优势,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冰雪产业和冰雪文化.与此同时,在其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该文在对通化市冰雪产业发展的优势、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通化市冰雪产业的发展策略.
吉林省是我国冰雪大省,得益于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优势,拥有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冰雪资源,是我国冰雪运动开展时间较早、参与较为广泛、冰雪产业发展较为繁荣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吉林省借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的“东风”,大力发展“白色经济”加快推进“白雪换白银”的战略部署,对自身的冰雪旅游资源进行切实有效的挖掘,合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进一步发展冰雪旅游产业,有效提高自身影响力,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1].目前,吉林省着力打造的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为核心的“3+X”冰雪全产业链已经初步建成,已经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增长极.在此背景之下,吉林省各市州近年来积极发展冰雪产业,并结合各自区域的冰雪资源和冰雪文化氛围,打造了丰富多样的特色冰雪产业.本文将以吉林省通化市为例,对通化市冰雪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政策需求、产业融合、区域协作,以及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1 通化市冰雪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1.1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吉林省地处“冰雪黄金纬度带”,拥有优质的冰雪资源.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冬季时间跨度长,雪量足、雪质好、风速低,冬季平均气温常年保持在-7℃左右,滑雪期可达到5个月,适合开展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地形条件方面,通化市三分之二以上面积为山区,属长白山系,长白山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和北美的落基山脉被称为世界三大粉雪基地[2].通化区域内的山区、丘陵地带,具备建设符合国际高标准的坡度、垂直落差以及雪道长度的大型滑雪场地条件.同时,通化区域内水系丰富,具备开展冬季大型户外冰上项目的自然条件.因此,通化市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十分利于冰雪产业的发展.
1.2 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开展基础位于长白山脚下的通化市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冬捕、冰灯、冰雕、滑冰车、抽冰猴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冰雪项目早已成为通化市重要的文化符号.
在滑雪运动方面,通化市是新中国滑雪运动的发祥地,素有中国“滑雪之乡”的美誉,建有新中国第一座具有国际水平的竞技滑雪场.通化市是全国冰雪体育开展时间最早、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中国第一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第一位全国滑雪冠军,以及第一个亚洲滑雪冠军都是通化人.据吉林省体育局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通化市共培养冰雪运动全国冠军72人,亚洲冠军4人,通化市运动员在全国各项冰雪比赛中共获金牌239枚,目前有5名教练员和30名运动员在国家队备战2022冬奥会.独特的冰雪文化和深厚的冰雪体育基础赋予了通化地区独特的冰雪魅力,为通化市发展冰雪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1.3 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近年来,吉林省各级政府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推动冰雪产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通化市也将冰雪产业的发展列为重点任务,积极出台政策推动冰雪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在“三亿人上冰雪”“冰雪运动进学校”等号召和举措的推动下,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的关注度、参与度空前高涨.
在省级政策环境方面,吉林省是我国最早发布有关冰雪产业发展政策性文件的省份之一.2016年,吉林省政府发布《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全省冰雪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原则,以及各方面的保障工作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近年来,在利好政策的指导和推动下,吉林省通过举办雪博会等大型冰雪活动、推动冰雪文旅项目建设、推广冰雪体育运动项目、促进冰雪消费、研发冰雪产品等举措,有效推动了吉林省冰雪产业的发展.
在通化市政策环境层面,通化市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围绕‘一核、两翼、三带’产业布局,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全省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重要节点城市,构建旅游产业体系[3]”.冰雪产业、冰雪运动在通化市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为重点,在《通化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通化市旅游优化发展专项规划》等政策文件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地区域冰雪产业的发展方向明确.2020年冬季,为促进冰雪旅游消费,通化市出台全市各类雪场对外地游客实行免教练费,旅行社包机、切位补贴,旅游专列、汽车团队以及自驾游补贴等政策,为冰雪产业发展打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通化市冰雪产业的发展还拥有良好的市场环境,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冰雪产业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通化市是吉林省重要的旅游城市,入选国家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旅游业市场发展火热,是吉林省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据统计,2019年通化市接待游客总数1 433.93万人次,同比增长17.12%;实现旅游的总收入154.31亿元,同比增长25.64%[4].同时,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冬季发布的《全国冰雪运动参与和消费报告》显示:“2019—2020冬季,全国约有1.5亿人参加过冰雪运动,近三年来民众对北京冬奥会的关注持续增高[5]”.随着冰雪项目、基础设施以及高铁等交通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通化市的冰雪旅游将成为推动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冰雪运动方面,通化市群众健身氛围浓厚,据统计,通化全市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1.85平方米,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07.97万人次.冰雪运动作为冬季户外运动健身的首选在通化地区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 通化市冰雪产业发展现状2.1 呈现出良好效益和发展趋势通过多年的持续发力,冰雪产业在吉林省已逐渐形成规模,呈现出不断转型升级的良好发展势头.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器具等产业都得到长足发展,冰雪人才培养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吉林省冰雪产业的估值已经达到20亿.《2017—2018年雪季吉林省冰雪旅游调查报告》显示,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快速发展,已经迈上了新的高度,冰雪季年度接待游客7 263.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 421.81亿元,无论是游客流量还是旅游收入均比上一年度有了大幅度增长.《2018—2019年雪季吉林省冰雪旅游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11月1日—2019年3月31日,全省接待游客8 431.84万人次,同比增长16.08%;实现旅游收入1 698.08亿元,同比增长19.43%[6].通化市作为衔接“长吉都市冰雪运动休闲度假产业集聚区”与“大长白山区域冰雪度假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区域,充分发挥区域内优秀的冰雪资源禀赋、良好的冰雪运动开展基础,在全省冰雪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作用.在通化市政府的推动下,一批重大冰雪项目的建设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已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的“新引擎”.其中,总投资100亿元,集滑雪旅游、温泉酒店、度假公寓、商业综合体等内容于一体的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项目一期工程将于2021年冬季投入运营,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40亿元,利税10亿元.
同时,通化地区冰雪产业在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呈现出良好态势.
在冰雪品牌建设方面,通化地区连续开展“冰雪文化旅游季”活动,将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红色旅游、冰雪文化、康养产业等有机结合,打造了通化“七个一”冰雪季文旅品牌.同时,为了扩大冰雪产业、冰雪项目的影响力,通化市还与新疆阿勒泰、广东珠三角等地区建立冰雪产业合作关系,并借助其技术和资金优势,推动冰雪文旅项目、冰雪运动场馆的建设.
在冰雪人才培养方面,通化市近年来广泛开展冰雪运动“六进”工程,推广和普及冰雪运动知识,提升冰雪产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成立通化师范学院冰雪产业学院、筹建通化·长白山冰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为培育冰雪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2 特色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吉林省凭借冰雪资源优势已经成功打造多个全国性冰雪产业品牌.长白山是享誉全国的冰雪旅游胜地,长春、延边、吉林也是全国著名的冰雪旅游城市,雪博会、长春冰雪大世界、查干湖冬捕、吉林雾凇、吉林北大壶滑雪场等冰雪产业品牌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得到增强,成为吉林省冰雪产业的金字招牌,带动区域冰雪旅游、冰雪产业的突飞猛进发展.
通化地区重点围绕佟佳江的冬季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将冰雪产业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秀的自然生态环境、坚实的冰雪运动基础有机结合,连续推出以康养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培训体验为主题的冬季旅游特色品牌.打造中国·通化柳河寒地冰雪经济发展论坛、“冰雪产业示范新城”“金厂冰雪运动小镇”等具有通化特色的冰雪产业品牌,借此提升通化冰雪产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中国·通化MVR世博村一体化实验区”“通化市跳台滑雪训练中心项目”等一批科技性、专业性较强的特色冰雪产业项目相继启动,也会为通化市冰雪产业的发展增强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3 通化市冰雪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1 产业结构单一,未形成完整产业链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参与到冰雪运动、冰雪文旅项目中,冰雪产业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对服务品质、项目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的需求正在从观光式、体验式的消费向更深入的度假式、深度式消费转变,虽然“冰雪旅游综合体”式的大型项目相继落地和筹建,但由于文化内涵的缺失,导致冰雪旅游、冰雪运动行业仍然存在较为普遍的单一化、同质化问题.另外一方面,目前通化市的冰雪产业集中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领域,产业链上的冰雪装备制造、培训、赛事产业等方面仍未形成规模.冰雪产业在场地建设、设施设备的消费与维护等方面的衔接存在明显不足.特别在通化,冰雪产业配套设备、设施制造的相关产业仍属空白.按照吉林省“3+X”冰雪全产业链的发展规划,通化市在“3+X”中的“3”,即发展冰雪旅游、推广冰雪体育、打造冰雪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如何做好“X”,还需要促进住宿、餐饮、度假、装备、赛事、培训等配套产业同步发展,培育形成冰雪产业链.
3.2 冰雪产业人才匮乏通化市作为我国冰雪运动、冰雪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储备了一定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在冰雪运动方面拥有优秀的教练员团队.近年来,通过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在冰雪旅游管理和运营方面的人才培养工作已有显著的提升.但随着冰雪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品类的不断丰富,对冰雪人才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目前通化市在人才培养、冰雪项目和赛事管理与运营、场地场馆的管理和维护、冰雪项目的专业宣传、设施设备的研发与制造等全产业链条上都出现了人才缺口.而相关高校的冰雪产业专业起步较晚,受学科建设有限、培养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还无法完全填补人才需求的缺口.此外,目前全国范围的冰雪产业人才缺口普遍较大,在人才引进方面通化要与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同台竞争,为通化市冰雪人才的引进增加了压力.冰雪产业本身专业性强,受淡旺季、节假日影响明显的特点,也给冰雪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招聘增加了难度.
3.3 协同发展尚未形成合力一方面是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吉林省全域冰雪产业链并未形成.从地区分布看,通化市在吉林全省雪道总面积中的占比较低,一些地区招商引资或项目前期进展缓慢,转型升级提质扩容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优势资源还未能释放[7].而且由于目前的冰雪项目同质化较为普遍,各地区间的竞争关系强于互补关系,各地区间的冰雪赛事交流也少之甚少,并未形成常态有效的联动,未能形成产业的聚集效益.另一方面冰雪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尚未形成合力,虽然通化市在冰雪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上做了很多尝试,如将冰雪产业与康养产业相融合,但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
4 通化市冰雪产业发展应对措施4.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和引导冰雪产业发展针对目前通化市冰雪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在产业发展、区域协同发展,以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方面仍需要更有力的政策支持.首先,在产业政策支持方面,冰雪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完善消费政策、加大土地政策支持,以及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通过优惠政策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民营企业进军冰雪产业.要做好整体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大产业政策的引导力度,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为冰雪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围绕吉林省冰雪产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政策推动在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补齐短板.其次,要在政府层面推动与吉林省内其他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围绕吉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制定适合地区发展的全域旅游战略.最后,政府还要制定更大优惠力度的冰雪人才战略,在户籍、福利待遇、落户安家等方面吸引人才,并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填补冰雪人才缺口.
4.2 以冰雪文旅、冰雪运动为主,打造冰雪文化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冰雪文旅、冰雪运动是通化市冰雪产业的核心优势项目,也是打造通化特色冰雪文化的最佳载体.冰雪文旅项目要依托通化市优秀的冰雪资源禀赋,与通化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充分融合,不断提升项目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提升冰雪文旅项目的科技含量、艺术审美水平,打造兼具大众性、娱乐性和体验性的文旅品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完善服务提升消费者黏度.通化地区要充分利用其丰富多样的文化财富,如红色文化、康养文化、文化遗产等,开发符合区域特色的冰雪文旅项目,使其成为吉林省冰雪产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和重要补充.冰雪运动要“软硬兼施”,在发挥特色的冰雪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推广冰雪赛事、冰雪运动的同时,还要在社会营造浓厚的冰雪运动氛围和冰雪运动文化.通化地区可以通过传承和发展独具特色的滑雪文化,传播推广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体育经济.与此同时,还要不断补充冰雪全产业链薄弱、空白环节,因地制宜地拓展、补充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闭环.形成冰雪旅游、冰雪赛事、冰雪运动培训、冰雪营销及冰雪装备协调发展的完整冰雪产业链.
4.3 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冰雪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建设培训、管理、运营、维护、科研等全方位无死角的人才储备体系,首先要利用高校资源,进一步完善相关学科和院系建设,同时要通过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方式在市场、经济、运动训练、医学康复、机械设计等其他学科培养人才,增强与其他省市、其他国家间的人才交流与学习;其次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相关人才待遇水平,借此度过人才匮乏的过渡时期;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模式培养人才,注重相关企业内部人才的培训与挖掘,构建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最大程度缓解人才匮乏现状.
4.4 构建冰雪产业全域协同、跨业融合发展模式通化市可以利用与吉林省其他地区冰雪产业不同的特点,形成资源和类型的互补、流量互换,在吉林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大长白山全域旅游”等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基础上探索冰雪产业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如山地滑雪可以与长吉地区的大型冰雪文旅项目互补,以通化“滑雪之乡”为源头溯源吉林省滑雪文化,形成流量循环,合理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还要在各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做好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通化、白山地区利用生态环境、中医药优势与康养产业相融合,打造集度假、避暑、冰雪旅游为一体的全季旅游产业,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产业融合,创造更好的经济收益.
作者简介:林勇,吉林集安人,通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授(吉林通化134002)
基金:2020年通化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Y2020008);2021年度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JJKH20210560SK);202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来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