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秘书长一职,由于这几十年已不再设立这一职位,军迷们已有些淡忘。但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间,这可是一个绝对炙手可热、绝对位高权重的职位。最厉害时,军委秘书长是军队的大管家,在军队内除军委主席、副主席之外的前二三号人物。
然而,却有这样的一位开国上将,当征求让他当军委秘书长时,他却推辞婉拒,并推荐罗瑞卿来当。多年后当人们问及他对这件事后不后悔时,他却表示这是他一生中最心甘情愿让出的一个职位。为何他说出这样的话呢?为何圈内的人们提起这件事来都“颇有微词”呢?
(一)
1977年邓公复出后不久,在考虑“11大”军委秘书长人选时,他非常慎重。因为这是“四人帮”倒台、“WG”结束后任命的第一个军委秘书长,这个秘书长不仅需要政治过硬、军事过硬,还需要作风过硬,魄力一定要强,一定要勇于开拓。因为在那个拨乱反正大的政治环境下,在那个需要大刀阔斧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紧迫形势下,选定的军委秘书长,必须能够准确地领会统帅部的战略意图,必须能够快准狠地推进军队的拨乱反正,必须能够紧而又紧地推进军队各项改革和事业。无疑,此时担任军委秘书长,大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味道。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当王震向邓公推荐开国上将张爱萍当这个军委秘书长,邓公也觉得很合适,并在征求张爱萍本人意见时,张爱萍却明确地表示他不想当这个军委秘书长。他觉得罗瑞卿曾在五六十年代当过军委秘书长,有能力、有魄力、有经验,他来当更合适。张爱萍同时还这样向邓公说道:
“军队,说这说那,最根本的还是个武器装备的现代化问题,这非一朝一夕之功。从目前高级干部队伍的现状看,搞军事行政工作的不乏其人,但搞武器装备、抓国防科技的,相对要少得多了。我从56年起就在协助聂老总抓这一摊,整整20年了。我自己认为,在这方面作为你的助手更合适些。我今年67岁了,再干3年吧,争取把我军装备搞出个样子来,交给你!”
最终,邓公同意了张爱萍的建议。就这样,因主动推辞婉拒,开国上将张爱萍与军委秘书长一职擦肩而过。
(二)
按说,邓公如此信任,军委秘书长又是如此位高权重,斯时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又恰是那么需要张爱萍这样有理论、有实践、有魄力的人来具体担纲和推进落实。可张爱萍为何还是予以推辞婉拒呢?并且称这是他一生中最心甘情愿推掉的一个职务呢?
实际上,我们从他上面回答邓公的话中不难找到逻辑和答案。他的这种心甘情愿,主要是基于两点:
第一点是,搞军事行政的不乏其人,而搞国防科技和军队装备的将才少之又少。当时,我军经过十年的特殊时期,军队装备发展已严重滞后。技术决定战术。军队实现现代化,最主要的还是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张爱萍作为领导组织国防科技和军事装备实践最丰富的开国将军,可以说没有谁比他更合适来担任这一角色。
第二点是,他是我国国防科技和军事装备特别是战略武器研发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总指挥是他后半生岗位职业的最好一个诠释与写照。换句话说,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是张爱萍心中永远的一个执念。所以,尽管他当时已67岁,但他仍期望用三年的时间来实现他一直追求的梦。
果然,三年后的1980年,他的梦经他的手上再一次实现:我国第一枚洲际战略导弹发射成功。这预示着我从此有了对全球的战略威慑和打击能力。抑制不住激动心情的张爱萍当时这样写道:“今日雕弓满月,敢平寇蹄狼烟”。
(三)
对于张爱萍与军委秘书长一职擦肩而过,尽管他本人表示这是他最心甘情愿推掉的职务,但从国防和军队整个建设角度来讲,多少还是给人留有一丝余味甚至是遗憾。《从战争中走来:张爱萍人生记录》中有这样两句话:“国防科技事业再宏伟,与主持全军工作相比,毕竟只是个局部。对于父亲放弃担任军委秘书长一职,圈内的友人们提起来都颇有微词。”
话虽说得不够直接,但也能大致看出:圈内的友人们对于张爱萍推辞婉拒军委秘书长一职,还是有不少想法的,还是觉得很婉惜的,甚至是“颇有微词”。这种颇有微词,无非是畅想张爱萍如果接下军委秘书长一职,以他的开拓创新,以他的能力魄力和执行力,在邓公的统帅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或许可能又是另外一种发展路径和特色。相信会和他领导组织搞原子弹、洲际导弹一样,给国防和军队建设带来另一样的惊喜。
历史不好假设,但研究总结历史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迪启示。帅克作为一个后辈军人,作为一个曾在总部工作,搞过战略筹划研究工作的参谋人员,在心底间也曾作过张爱萍真当军委秘书长时,会是怎样的假想和畅想,并且一度还把这种假想和畅想进一步幻化和延伸:因为,让主席称之为“好犯上”、让邓公称之为“惹不起”、让叶帅称之为“浑身带刺”的张爱萍来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来在那个改开初期的军队舞台上挥洒豪放,相信我们的国防和军队事业,一样会与那个伟大的时代同频同步蓬勃与迸发的......
主要参考文献:《从战争中走来:张爱萍人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