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住建部正式发布了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住宅新规》),这个新规可是个大动作,它将在2025年5月1日开始实施。咱们以后买的新房子,都得按照这个新规来建,这可真是让人期待!
这个《住宅新规》从基本规定、居住环境、建筑空间、结构、室内环境、建筑设备这六大方面,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要求到底有哪些亮点!
先说建筑空间,这可是咱们最关心的。新规里说了,新建住宅建筑的层高不能低于3米。以前很多房子的层高都是2.8米,有时候装修吊个顶,就显得特别压抑。现在好了,层高提高到3米,以后住起来肯定更宽敞、更舒服。
还有卧室的使用面积也有规定,不能小于5平方米。兼起居室的卧室使用面积得更大,不能小于9平方米。卧室的短边净宽也不能小于1.8米,这样咱们放床、放柜子就更方便了。
新建住宅的室内净高也有要求,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不能低于2.6米,局部净高不能低于2.2米,而且局部净高低于2.6米的面积,不能超过室内使用面积的1/3。这样一来,咱们住房子就不会觉得压抑了,空间感会更好。
厨房和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也不能低于2.2米,厨房的使用面积不能小于3.5平方米。这些规定都是为了让咱们住得更舒服、更便利。
再说说过道,套内入口过道的净宽不能小于1.1米,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净宽不能小于1米,通往厨房、卫生间、贮藏室的过道净宽不能小于0.9米。这样一来,咱们在家里走来走去,就不会觉得拥挤了。
户门的通行净宽也有规定,新建住宅建筑户门通行净宽不能小于0.9米,既有住宅建筑改造户门通行净宽不能小于0.8米。卧室门的通行净宽不能小于0.8米,厨房门和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不能小于0.7米,还得预留无障碍改造的条件,这些都是为了让咱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说到阳台,新规里也有详细要求。阳台栏杆的净高不能低于1.2米,还得采取防止攀登的措施。各套住宅之间毗连的阳台,得设分户隔板。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能保护咱们的隐私。
临空外窗的窗台距室内地面的净高小于0.9米时,也得配置防护设施,防护设施的高度从室内地面或可登踏面起算,不能小于0.9米。凸窗的防护设施也有详细规定,这些都是为了咱们的安全着想。
公共空间方面,新规也没忽略。设有公共走廊时,走廊净宽不能小于1.2米,净高不能低于2.2米。当设置封闭外廊时,还得设可开启的窗扇。公共楼梯也有详细规定,梯段净宽、楼梯井净宽都有要求,还得采取防止人员坠落和儿童攀登的措施。
说到电梯,这可是新规里的一个大亮点。新规要求,最高入户层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或最高入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9米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得设置1台电梯。最高入户层为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或最高入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33米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得设置2台电梯。这样一来,咱们以后住高楼就不用担心爬楼梯了,出行肯定更方便。
而且电梯的轿厢门净宽也有要求,不能小于0.9米。采用宽轿厢时,轿厢的长边尺寸不能小于1.6米,短边尺寸不能小于1.5米;采用深轿厢时,轿厢的宽度不能小于1.1米,深度不能小于2.1米。电梯紧急呼叫按钮的中心距地面高度也得是0.85米。
既有住宅建筑加装电梯也有规定,不能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功能。加装电梯的载重量不能小于320公斤,轿厢门净宽不能小于0.8米。
公共出入口方面,新规也有详细要求。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得有1个无障碍公共出入口,公共出入口的外门通行净宽不能小于1.1米。当外门为双扇门时,至少得有1扇门的通行净宽不小于0.8米。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方便咱们出行,特别是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并楼梯平台的下部时,还得采取防止坠物伤害的安全措施。公共出入口上方得设雨篷,雨篷的宽度不能小于门洞的宽度,雨篷的挑出长度得超过门扇开启时的最远点,且不能小于1米。
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室外楼梯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也得设防护栏杆,栏杆净高不能低于1.2米;栏杆还得有防止攀登和物品坠落的措施,栏杆竖向杆件间的净距不能大于0.11米。这些规定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让咱们住得更安心。
公共出入口内外、公共走廊、公共楼梯、电梯厅等处的地面也得采用防滑铺装,地面静摩擦系数不能小于0.6。这样一来,咱们在这些地方走路就不会滑倒了,安全性肯定更高。
结构方面,新规也有严格要求。住宅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不能低于二级,新建住宅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心楼板厚度不能小于100毫米。这些是为了保证咱们住的房子结实、耐用。
室内环境方面,新规也考虑得很周到。住宅卧室、起居室与相邻房间之间的墙、楼板的隔声性能都有要求,卧室分户墙及分户楼板两侧房间之间的计权标准化声压级差与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不能小于50分贝。卧室、起居室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能大于65分贝。这样一来,咱们住房子就不会被邻居家的噪音打扰了。
每套住宅至少得有一个卧室或起居室能满足日照标准;卧室、起居室、厨房都得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能小于地面面积的5%。
说到这个《住宅新规》,它可不是凭空出来的,而是整合了28项现行标准,经过3年调研和200余次专家论证才形成的。这可真是下了大功夫!新规出台之后建设的住宅,有望在空间舒适性、声光热环境、安全防护与智能化配套以及适老与无障碍系统设计等方面得到优化和提升。这可真是让人期待不已!
业界对新规的解读也是热点纷呈。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就指出,新的《住宅项目规范》突出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具体要求,通过系统性技术规定补齐当下存在的居住短板。这是提升居住品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住宅建设从“有的住”向“住得好”在规范层面迈出了一大步,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专家表示,在提升居住舒适性方面,层高标准从传统2.8米提升至不低于3米,这不仅能解决吊顶后空间压抑问题,还能更有利于室内通风采光。而对每套住宅提出满足日照标准,并且在夏热冬冷地区需预留供暖空调设施,这也能更好地提升居住的健康度。
在强化适老化方面,新规要求4层及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这也是为了更好地方便老年人与行动不便者出行。建筑空间设计还需考虑轮椅通行、扶手安装等细节,这更是体现了老龄化社会的包容性。
除此之外,新规还多维度强化了规范要求,包括节能、雨水径流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技术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引入了智慧社区概念,要求住宅配备智能化设施,提升管理效率与居住便利性。对于安全性方面呢,也明确建筑需在设计年限内满足抗震、防火等要求,并限制擅自改动承重结构。
专家还说了,此次发布的新规作为底线指标,提高了住房建筑标准,这对所有买新房的人群来说都是个好消息。住宅新标准的发布啊,最大的影响就是激发大家改善住房的愿望,促进换房需求,这也让市场上的产品供给更加多元多样。
在换房需求释放出来以后,会带动二手房挂牌,促进新市民、年轻人上车。这样一来,就能带动构建先租后买、先小后大、先上车后改善、逐步提升居住福利的梯度购房消费模式。这也是我国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更是房地产的新模式。
话说回来,有了“好房子”,现在住的老房子还会香么?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