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里,东王杨秀清对太平天国的发展贡献可大了,那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他就像太平天国的顶梁柱一样。特别是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军事、政治这两方面的事儿都管着。
但得说,权力对人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就因为这个,杨秀清落了个悲剧的下场。杨秀清一死,太平天国就一败涂地了。难道没了杨秀清,太平天国就真撑不下去了吗?
大家都知道,最开始是洪秀全和冯云山一起创立的上帝会。早期的时候,他俩的地位那可是最高的。可没想到,冯云山在后来的战斗里去世了,结果就变成洪秀全一个人独揽大权的局面。
这之后,杨秀清就慢慢崛起。杨秀清这人,在军事方面可有很高的天分。就因为这个,他在太平天国里的地位蹭蹭往上升,到最后就慢慢成了除洪秀全之外最有权力的人。
金田起义是在杨秀清指挥下进行的。要知道,金田起义在太平天国运动里的作用可大,就像是一块带着历史印记的里程碑一样。之后,杨秀清靠着自己的努力,又让太平天国更上一层楼。
在太平天国内部,杨秀清真的得算最有远见的人了。刚开始局势不稳定的时候,大家对往后该咋走说法可多了。洪秀全想去河南那边,石达开,更偏向于四川。当时高层里还有其他的想法,杨秀清,那可是当机立断,说去南京。
当初,不管是哪个朝代,金陵那可都是超级重要的经济中心,而且特别发达。杨秀清这一招可太对,一下子就给太平天国带来不一样的好处。
南京被攻下之后,洪秀全和石达开他俩,还是抱着之前的念头,没打算在南京定都。最后,还是杨秀清排除了众人的不同意见。现在回过头看,还好当时洪秀全听了杨秀清的想法,要不然,太平天国说不定都撑不了这么久。
当然,虽说已经定都了,可当时太平天国的局势还是不怎么好。不管怎么说,清朝就算再不行,那也在这片土地上统治了好几百年。在这种时候,为了让政权更稳固,杨秀清就决定带兵出去打仗了。
定好的方向是西征和北伐,这就得讲讲杨秀清的本事了。他带的北伐军是全军覆没了没错,可拿两万人换清朝十万人,这买卖不管咋看都挺划算的。
从这儿能看出来,杨秀清可不只是军事能力强,他还特别有魄力。兵力差了五倍,他还能勇往直前,这难道不就是勇气吗?
北伐的时候,杨秀清的军队全被打败了。可西征的部队,那可是赢得相当漂亮。就这一场战役,直接就把太平天国的不利局面给扭转过来了。这时候,就算是曾国藩手握好多兵力,他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守着城池了。
杨秀清擅权这事儿,后世那是议论老多了。不过,从开头到结尾,就没一个人对他的战绩有啥疑问的。
权力,常常能把人的双眼给迷得晕头转向的。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把大权都揽到自己怀里了,那时候不管是军政方面的权力,都在杨秀清手上抓着。
当年平定内部叛乱的时候,杨秀清自称为“天父”。大家都知道,太平天国起事的时候,依靠的就是上帝。这么一来,就能想象到这之后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内部是啥地位了。慢慢地,杨秀清就开始享受起权力带来的乐趣了。
能随意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再没有比这更让人觉得有快感的事儿了。杨秀清没读过多少书,他身上还是有着农民阶级的特性。
杨秀清可狠了,那就是典型的顺他者活逆他者死。只要稍微让他心里不舒坦了,他就会找你算账,对那些王爷他也是这么个做法。
杨秀清看韦昌辉不顺眼,老是找个由头就对他又打又骂。韦昌辉哪是那种大度的人?这俩都是有仇必报的主儿,凑一块儿,肯定得闹出血光之灾来。
特别是后来杨秀清越来越过分,手都伸到洪秀全的利益地盘去了。他把太多人都给得罪了,最后落得个满门被诛杀的悲惨结局,真的是让人不住地叹息。
“天京事变”对整个太平天国的影响可太大了,直接就让太平天国走起了下坡路。咱先说说杨秀清在太平天国里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太平天国里大部分都是穷苦老百姓,识字的人少得很。连字都不认识,让他们处理政务,那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杨秀清处理政务的时候,都是让别人先口述情况,然后他再口述处理办法。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影响,那就是杨秀清一死,内政就没人处理了。
太平天国有很多武将都是起义出身的,这些武将大多没什么文化。带兵打仗嘛,有经验就行,没文化影响也不是很大。可内政就不一样,杨秀清一死,短期内根本找不到能处理内政的人。
太平天国对大清那是恨得牙根痒痒,所以根本不可能任用大清的官吏。在杨秀清去世之前,一直都是杨秀清在处理事务,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了,难道都是他一个人在处理,他就没培养其他人吗?
得说一下,杨秀清这时候还特别年轻,根本就没到去想身后之事的地步。而且,杨秀清对权力那可看得相当重。刚开始的时候,在那些接触内政的将领里头,杨秀清是最有天赋的一个。
最后,洪秀全把所有的内政事务都交给了杨秀清。后来,事情变得越来越繁杂,杨秀清就开始找个人来给自己搭把手。虽说只是帮忙,可这人在处理内政方面和杨秀清一样特别有天分,这人就是陈承镕。
杨秀清死了之后,他就能顶杨秀清的位置了。虽说刚开始的时候不像杨秀清那样处理事情那么得当,不过历练历练也就没问题了。
可惜,杨秀清一死没多久,陈承镕就被石达开给杀掉了。杨秀清主政的时候其实也有好的地方,杨秀清手段特别严厉,大家心里有不满也只能憋着。
可是石达开主政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可没有杨秀清之前的那种待遇,各种事儿都冒出来了。首先,陈玉成对石达开就很不满意,其次还有秦日纲……
石达开不管是打仗方面,还是处理内政,都比不上杨秀清。本来就已经够艰难的了,下面的人还各种不满,太平天国的内政能好到哪儿去,这都能想象得到。接着石达开就出走了,这一下整个太平天国又乱套了。没辙了,洪秀全只能把陈玉成他们这些人给启用起来。
可是,人心要是不齐,大家都各有各的小算盘,这不管啥时候都不行的,那覆灭也就是早晚的事儿了。
结语最后发生“天京事变”这么个悲剧,杨秀清可是脱不了干系的,就是他跟其他王爷有矛盾才搞成现在这样的。
杨秀清死了之后,太平天国还是特别推崇他。不但把纪念杨秀清的两大节日保留下来了,杨秀清的封号也留着,最后还把他儿子封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