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份,美国那边的国家档案馆,公开了好些冷战时候的超机密文件。里头有一份文件,名字叫《1965到1968年,美国空军经历的五大国际风波》,里面说了这么一件事儿:
八月中旬那会儿,战略空军指挥部给关岛的B-47轰炸机部队下了命令,让他们五架飞机随时待命,准备飞到厦门那边执行核打击任务。他们跟下面的单位说清楚了,要是冲突闹大了,这五架轰炸机就会扔下威力相当于1万到1.5万吨TNT的战术原子弹,把厦门的机场给炸了。
在抗美援朝那会儿,麦克阿瑟曾放话,说要拿26颗原子弹来炸咱们中国军队。打那以后,这算是美国第二次明摆着对中国搞核威胁了。
但在那份美国解密的文件里,漏掉了一个事儿。1958年8月23日那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警告美国和蒋介石联手搞的小动作,还有他们对大陆沿海地区的军事挑衅,就搞了个金门炮战。那时候,咱们打下了蒋介石空军20多架到处乱窜的侦察飞机,还让两艘将军级的军舰沉了底。
说白了,就是美国那份顶级机密里提到的冲突加剧的情况,真的出现了。但话说回来,美国到最后也没那个胆子真的扔原子弹。那么,咱们就好奇了,毛主席当时到底使了啥招儿,居然能让美国打消了把厦门变成第二个广岛,用核弹轰一遍的念头呢?
【一、蒋介石的“反攻”计划】
故事得追溯到1958年那场金门炮战,咱们聊聊它为啥会爆发。
说白了,朝鲜战争打完以后,美国就明白了,新中国在东亚这块地方,已经是个不能忽视的大国了。所以他们就开始慢慢试着跟中国搞外交关系。
1954年,日内瓦的会议一完事儿,中美两边就开始了大使级别的聊天。大家熟知的“两弹之父”钱学森先生,之所以能顺顺利利回到祖国,就是靠了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努力。这是会谈带来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钱学森先生能回国,其实是当时中美大使级会谈中一个“附带”的收获。说到底,美国想跟中国搞大使级会谈,主要是为了搞定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的那些事儿;而中国这边呢,答应跟美国聊,主要是为了处理台湾问题,还有让新中国能重新加入联合国这些大事。
从1955年到1957年,两边聊了两年,但啥成果都没拿到。美国一看给中国压力不够大,干脆就把会谈的档次给降了,原本是大使来谈的,结果他们只派了个参赞级别的外交官来跟中国磋商。
外交上可没啥小事儿,一点点小变动,背后都关乎着国家的脸面。特别是降低外交打交道的层次,那就意味着好多事儿商量了也白搭。毕竟参赞这级别,在关键问题上既没有拍板的权力,也不能让步。说白了,美国这就是想拿“不谈了”来吓唬中国,硬逼中国低头。
结果,中美之间的大使级会谈就先停了一段时间。其实,不谈也没啥,毕竟那时候中美分属两个不同阵营,也确实没啥好聊的。
但当美国发现自己用“避而不谈”来威胁中国的策略没奏效后,立马转头跟蒋介石勾结上了。不少政客喊出了“扶持蒋介石”的口号,给他提供军事援助,想借蒋介石之手搅乱大陆,给中国施加压力。
那时候,蒋介石还没放弃,见到美国又开始帮他,他马上就忙活着想要打回大陆。别的不提,就从1958年下半年那会儿起,蒋介石的飞机频繁到大陆这边来侦察骚扰,次数多得上百了。咱们大陆的空军那时候也已经有模有样了,在台海那片天上,跟蒋介石的飞机干了好几仗,打下来的蒋介石飞机,就有二十多架。
虽然取得的成果不少,但回想起来,那时候,因为有了美国的撑腰,蒋介石可真是嚣张至极,给咱们大陆沿海带来了不少骚扰和损害。
在那种情况下,毛主席打算采用炮轰金门这一招,给蒋介石来个下马威,确保咱们国家沿海地区能够安安稳稳,不受侵扰。
不过要打仗,那可得瞅准时机,找个合适的由头,现在金门那边的炮战,就还差这么个理由呢。
1958年夏天7月份中旬那会儿,黎巴嫩发生了大变动,一个名叫“自由军官组织”的团体,头儿是阿卜杜拉·卡里姆·卡塞姆,把跟西方走得近的那个哈希姆王朝给掀翻了。紧接着,伊拉克也跟着行动,说是不再跟着美国混的“巴格达条约”组织了,转头就跟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连串的事儿,直接把中东那边的局势给搅和乱了。
那时候,英国和法国的实力大不如前,美国和苏联在中东争得不可开交,尤其是黎巴嫩和伊拉克,地位举足轻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一拍板,决定派兵进驻黎巴嫩。他还说了,美国在远东和台湾的部队,都进入战斗准备了。
蒋介石觉得,他期盼已久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机会,似乎又一次降临了。于是,在1958年7月17日,他直接命令手下的所有军队进入“高度警戒状态”,并且加强了对大陆的骚扰和侦察行动。
毛主席等的那事儿终于来了。1958年7月18号,中央下了决心,要对金门开炮,让蒋介石瞧瞧厉害。
1958年8月23日,金门那边儿的炮战终于开打了,这事儿咱们可是准备了一个月呢。那天,炮声隆隆,响个不停,蒋军那边儿被打得可惨了。
但就在那会儿,美国也开始搞起了核威胁那一套。
【二、区区一个金门炮战,美国为何想要动用核武器?】
金门炮战没多久,美国那边,太平洋司令部的头儿劳伦斯·库特,还有空军副参谋长内森·特文宁这些大官们,立马就琢磨出一个主意,说要拿原子弹炸咱们中国。
这次轰炸瞄准的是厦门的军事机场,计划用的原子弹威力,跟美国之前扔在广岛的那个“小男孩”炸弹差不多大,大概就是在1万到1.5万吨TNT炸药那么个威力范围。所以,好多美西方的媒体都跟着起哄,说美国要把厦门变成第二个广岛那样。
但现在回头来看这事儿,真的挺让人琢磨不透。战争嘛,它有自己的那一套规则。金门炮战,说白了就是两边隔着海打了一场小规模的炮仗。蒋介石那边的军队虽然吃了大亏,但主要原因还是金门岛地盘太小,他们一下子派了太多人过去,挤得满满当当的,这可不是说战争本身有多大规模。
说白了,这就像俩人有纠纷,动手干架了,一开始肯定是先挥几拳头,要打急了眼了,才会去找棍子啥的。要是有人一开始就掏刀子,那这人不是疯子就是有问题,这根本不符合一般人打架的步骤。
金门炮战那会儿,虽说美蒋之间有个《共同防御条约》,但说白了,美国就是来帮个忙,真正动手的还是蒋介石的军队和咱们的解放军。
没过几天战斗,美军就急着想要扔原子弹了。这就像两个人在吵架动手,旁边本该劝和的人,却突然掏出一把刀要捅向对方。
为啥美国人会这样做呢?
其实,这主要是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那时候美国和蒋介石那边合作得挺紧密,美国参谋人员都配到了蒋介石的军营级单位。换句话说,金门那边蒋介石的军队里,有不少美国军官。金门一开炮,那些美国军官也有死伤的。这样一来,美军就有了理由报复和参战了。
另外,1958年的时候,朝鲜战争打完才五年。在这段时间里,美军的力量没啥大长进,可解放军因为有了苏联的帮忙,实力那是嗖嗖地往上涨。
五年前,美国回想起在朝鲜跟志愿军交手的那段日子,心里就明白自己根本占不到便宜。现在要是再派常规军队去掺和中国内战,那更是自找没趣,肯定搞不定。所以美军从一开始就彻底打消了用常规武器帮蒋介石军队打仗的念头。
第三,那会儿中东那边乱得一塌糊涂,美国大兵正在伊拉克跟苏联撑腰的游击队干架呢,局势已经够紧绷绷的了,他们当然不想再在另一条战线上扯皮。
金门那边炮火连天,咱们肯定不能跟它陷入常规战争,但也不能干瞅着啥也不做。于是,美国军方那边就开始琢磨,要不拿核武器来吓唬吓唬中国。
好了,最后一个事儿,咱们聊聊为啥艾森豪威尔没听军方的呢?
【三、被看穿的“底牌”】
很多人一琢磨为啥美国没对中国扔原子弹,首先蹦到脑海里的就是苏联。
没错,1958年金门发生炮战那会儿,苏联的老大赫鲁晓夫,自己动手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写了封信。信里头他讲道:
核垄断局面已被彻底改变后,美国还想拿原子弹吓唬其他国家,这种做法根本没法让人接受。要是他们对中国动用了核武器,那就得看作是向苏联发起的核攻击。
这么一说,只要美国不敢跟苏联挑起核大战,那他们肯定也就不敢对中国扔原子弹了。
可赫鲁晓夫真的那么善良吗?1958年的时候,中苏之间因为走的道路不一样,矛盾就已经冒头了,只不过美国那些西方国家还没察觉罢了。但中苏两边,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得很。
赫鲁晓夫在后来跟毛主席见面的时候,直接对中国炮击金门没跟苏联说一声表示了不高兴。他说,中国这么做,苏联事先竟然一点消息都没得到。
再说,当赫鲁晓夫给艾森豪威尔写信那会儿,金门那边的炮战都快收尾了。要是美国真打算对中国扔原子弹,那他们早就动手了,哪会拖到那时。因此啊,苏联给美国的警告,并不是美国没在厦门扔原子弹的主要原因。
那究竟是啥原因导致的呢?
其实一开始,毛主席心里也犯嘀咕,美国到底会不会扔原子弹呢,毕竟他也不清楚美国的战略底线究竟是啥样。
9月7号那天,事情有了新动静。从8月23日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在金门的军队就损失很大,补给严重不足。可国民党海军,却不敢顶着炮火去帮忙。一直到9月7日,情况才有了变化,6艘美国军舰带着7艘国民党军舰,打算给金门送物资去。
美国人琢磨着,只要自己摆出一副要参战的模样,大陆那边就不敢对蒋军的军舰动手了。可没想到,毛主席直接拍板,说打就打,不过有个条件,那就是在美国军舰没开枪之前,咱们不惹他们,专挑国民党军舰收拾。
结果是这样的:国民党那边,一艘军舰被打沉了,另一艘也受了重伤。而在旁边护航的美国军舰,一看解放军真的动手开炮了,立马掉头就跑,根本不管国民党军舰的安危。
这次对战,在金门炮战的整体里,军事上不算啥大事。不过,它在政治上那可是意义重大。这次动手之后,毛主席算是彻底明白了,美国那“纸老虎”的本质。
说白了,金门炮战一打响,美国心里就没打算真动手。艾森豪威尔采用的是“边缘战术”,说什么要用原子弹炸中国,把厦门变成第二个广岛,那些都不过是他们夸大战争、吓唬咱们的把戏罢了。
但吓唬终归只是吓唬,要是别人瞧出你只是在虚张声势,没胆子来真的,那这玩意儿立马就不顶用了。
【四、结语】
原子弹这种炸弹被造出来后,在全球的大国里,要说被原子弹吓唬得最多的,那肯定是中国。
尽管每次遇到敲诈,都是靠着那些厉害人物的聪明才智和勇气,才顺利摆平了麻烦。但这种被人拿捏着把柄的感觉,真是让人不爽,虽然不至于造成伤害,但心里头就是别扭。
就像钱学森年轻时讲的那句话:手里拿着剑但不用,和手里压根没剑,那可是两码事。
还好,中国眼下拥有了东风系列这样的强大武器,这让咱们这一代人,再也不用受那种时不时被人拿核武器吓唬的窝囊气了。
这也许就是为啥近些年来,咱们中国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有底气的其中一个原因。
《揭秘历史:金门炮战绝密情报为何提前泄露》金门炮战,那段烽火连天的日子,总是让人心生好奇。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个神秘的事儿——那些绝密的情报,究竟是怎么提前曝光的?故事得从那时候的紧张局势说起。两边剑拔弩张,都在暗中较劲,情报工作自然就成了重中之重。可谁也没想到,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些绝密的情报竟然提前漏了出去。这可不是小事,毕竟情报的保密性直接关系到战局的走向。那么,这些情报是怎么泄露的呢?有人猜测是内部出了问题,可能是有人为了私利,或是被敌人策反,偷偷将情报传了出去。也有人觉得可能是传递过程中出了差错,毕竟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信息传递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漏洞。但真相往往比猜测更复杂。经过一番深入调查,人们发现,这次情报泄露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多个因素。既有内部管理的疏漏,也有外部势力的渗透。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技术手段有限,很难对情报进行绝对安全的保护。总之,这次金门炮战绝密情报的提前曝光,不仅让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它告诉我们,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保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就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
《1958年美国入侵黎巴嫩简析》1958年那会儿,美国派兵去了黎巴嫩,这事儿咱们得聊聊。当时黎巴嫩国内局势动荡,各种矛盾激化,美国一看这形势,觉得得出手管管。他们出兵的理由嘛,说白了就是为了维护中东地区的稳定,还有保护他们在那一带的利益。毕竟,黎巴嫩地理位置重要,又是石油运输的关键节点,美国可不想这儿乱了套。但出兵这事儿,也不是那么简单。美国得考虑怎么跟国际社会交代,还得应对各种可能的反应。不过,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出手,派出了不少兵力去黎巴嫩维持秩序。然而,这场军事行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美国军队在黎巴嫩遇到了不少麻烦,当地局势复杂,各种势力盘根错节,让他们头疼不已。最终,虽然美国军队在黎巴嫩待了一段时间,但也没能解决所有问题,只能逐步撤离。总的来说,1958年美国出兵黎巴嫩,是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一次军事行动。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们还是尽力去应对了。这事儿也告诉我们,国际事务复杂多变,出兵这种大事儿,得慎重考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