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愿意被脐带拴一辈子

鉴策史海说社会 2024-09-27 03:09:42

“没人愿意被脐带栓一辈子!”

年仅30岁的杨元元在说完这句话后,用毛巾结束了自己生命。

2009年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的她,本该前途一片光明,却因为母亲步步紧逼选择自杀。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生命的终结

2009年11月的一天,望瑞玲突然联系不上女儿。

她心急如焚,赶到学校寻找。

当她来到杨元元的宿舍时,眼前的一幕让她瞬间崩溃。

杨元元在宿舍的卫生间内上吊自杀了。

年仅30岁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

警方调查发现,就在杨元元自杀的前一天晚上,母女俩曾在校园内露宿。

原来,她们租的房子还需要几天才能入住,望瑞玲嫌宾馆太贵,执意要在学校将就一宿。

那一夜,望瑞玲蜷缩在教学楼的角落,杨元元心疼不已,陪伴在母亲身旁。

望着母亲苍老的面容,杨元元内心五味杂陈。

她想起了这些年母亲对自己的种种管控,想起了那些错失的机会和破碎的梦想。

她明白,母亲是爱自己的,但这种爱却成了一种枷锁,让自己喘不过气来。

杨元元突然意识到,也许这一生,自己都无法摆脱母亲的控制了。

未来,还会有无数个这样的夜晚,无数个被管束的日子。

想到这里,她感到一阵绝望。

第二天,当望瑞玲醒来时,身边的女儿已经不见了踪影。

她心急如焚,四处寻找,最终在宿舍的卫生间里,看到了让她终生难忘的一幕。

女儿像一只折翼的天鹅,静静地垂吊在那里。

而她究竟经历了什么?

不幸的家庭

在湖北宜昌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杨元元出生了。

父亲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在本地的化工厂担任着技术员的职位。

母亲望瑞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杨元元的名字寄托了父母的厚望,希望她能成为"人上人",赚很多钱。

两年后弟弟杨平平出生,一家四口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其乐融融。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变故让这个家庭土崩瓦解。

在杨元元6岁的时候,父亲被确诊患上肝病,昂贵的医药费很快掏空了家里的积蓄,最终父亲还是没能战胜病魔,撒手人寰。

杨元元一家,一夜之间没有了顶梁柱,也没有了经济来源。

作为母亲的望瑞玲不得不扛起家里的重担。

从那时起,杨元元和她的弟弟开始变得成熟懂事,比同龄人更能体会母亲的不易。

杨元元更是如此,看着母亲每日操劳,心里的愧疚也越来越重,对于母亲的话,无有不依。

渐渐地,这种愧疚感演变成了一种自我束缚。

杨元元觉得,母亲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自己就应该完全服从母亲的安排,哪怕违背自己的意愿。

梦想的初次破灭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杨元元高考的时候。

凭借优异的成绩,她本可以选择任何理想的大学和专业。

然而,当她向母亲提出想学法律、当律师时,遭到了断然拒绝。

"学法律有什么出息,还不如学经济的,将来好找工作挣钱!"望瑞玲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

杨元元努力争取,但最终还是屈服了。

她深知母亲的不易,不忍心违背母亲的意愿。

于是,杨元元填报了武汉大学经济系。

这个决定,注定了她与法律梦想的初次诀别。

尽管如此,杨元元在大学里依然刻苦学习,品学兼优,在老师同学眼中都是个腼腆上进的好学生。

让杨元元感到一丝欣慰的是,弟弟杨平平紧随她的脚步,也考入了武汉大学。

望瑞玲为有这样优秀的一双儿女而自豪,觉得多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女儿的内心早已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那颗渴望自由的心,正一点点被无形的枷锁禁锢。

失控的母爱

杨元元本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摆脱母亲的控制,过自己向往的生活。

然而命运再次跟她开了玩笑。

大三那年,望瑞玲突然出现在了女儿的宿舍门口。

原来,望瑞玲所在的兵工厂要搬迁,她不愿随厂迁移,也不愿在老房子里独自生活,就索性办理了内退。

她决定,要搬到女儿的宿舍里,跟女儿同吃同住。

杨元元听到这个消息,几乎崩溃。

她不敢想象,在狭小的宿舍空间里,自己还要忍受母亲的唠叨和掌控。

可是,面对母亲的一意孤行,她根本无力反抗。

从那天起,杨元元就失去了全部的自由和隐私。

母女俩共用一部手机,连银行账户都是一个。

望瑞玲事无巨细地安排女儿的生活,杨元元的一举一动都在母亲的监视之下。

因为望瑞玲的到来,原本和睦的宿舍变得沉默不语,其他的室友对杨元元也是多有不满。

其他女生对杨元元和她母亲敬而远之,再没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学校虽然最终为母女俩腾出了一间宿舍,但杨元元的心理创伤已经种下。

在那两年的时间里,她的个性变得越发内向自卑,没有朋友,也不敢谈恋爱,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人"。

而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一地鸡毛的生活

2002年,杨元元结束了四年的大学生活。

由于之前学费是靠助学贷款完成的,毕业的时候还没有还清,还欠了将近4000元,所以她没有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书。

为了还清欠款拿到证书,杨元元不得不四处打工赚钱。

她曾在培训中心当过英语老师,在保险公司当过业务员,在报社打过零工,什么活都干。

然而,杨元元的血汗钱,全都补贴了母亲和弟弟的开销。

望瑞玲习惯了依赖女儿,根本不把钱当回事。

杨平平在北大读书,每月的生活费都是姐姐寄去的。

就这样,直到2007年,杨元元才终于还清了最后一笔助学贷款。

而那时,她已经27岁了,同龄人大多已经成家立业,她却还在为生计奔波。

其实,命运并非没有给过杨元元改变人生的机会。

只是每一次,这些机会都被母亲望瑞玲无情地扼杀了。

第一次,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向杨元元发出的研究生入学通知书。

这本是她梦寐以求的机会,可以让她在法律领域继续深造,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而,望瑞玲却以学费昂贵为由,强行阻拦了女儿求学的道路。

杨元元的梦想,就这样被母亲狠狠地踩碎了。

第二次,是杨元元收到的公务员录取通知。

这是一个稳定而体面的工作,许多人梦寐以求。

杨元元本以为,母亲会为自己高兴,会支持自己的选择。

可是,望瑞玲却嫌弃地方太小,非要女儿留在大城市。

杨元元再次感受到了梦想破灭的绝望。

第三次,是西北大学向杨元元伸出的橄榄枝。

一所优秀的大学,愿意聘请她担任教师,这是对她能力的认可,也是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

然而,望瑞玲却担心女儿离家太远,断然拒绝了这个机会。

杨元元眼睁睁地看着,又一个梦想在母亲的掌控下破碎。

望瑞玲一而再再而三的阻碍,导致杨元元的梦想和机会一次次的破灭与失去。

这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绝望,让杨元元感到自己就像一只困兽,无论如何挣扎,都逃不出母亲为她设下的牢笼。

她开始变得自暴自弃,觉得无论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母亲主宰自己人生的现实。

最后一搏

就在杨元元几乎要放弃自己的时候,一个消息重新点燃了她的希望。

弟弟杨平平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博士,这让她再次萌生了考研的念头。

她想,如果能够继续深造,也许就能摆脱母亲的控制,开启崭新的人生。

杨元元小心翼翼地向母亲提出了这个想法,出乎意料的是,望瑞玲竟然同意了。

原来,望瑞玲一直心仪上海这座繁华都市,她觉得女儿若是能考到上海的大学,自己也能跟着沾光。

于是,在望瑞玲的默许下,杨元元开始了考研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元元最终被上海海事大学法律专业录取。

望瑞玲欣喜若狂,执意要跟女儿一起去上海。

杨元元虽然不情愿,但也无力阻拦。

开学后,望瑞玲再次出现在了女儿的宿舍里。

她我行我素的作风很快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反感。

大家都觉得,研究生宿舍本就拥挤,再加上一个长辈,实在难以忍受。

学校得知此事后,直接下了通告,要求望瑞玲搬出宿舍。

望瑞玲百般不愿,却也无可奈何。

母女俩只好在外面租了一间简陋的房子。

尽管不再住在一起,望瑞玲对女儿的管控却有增无减。

她每天都会打电话过问杨元元的生活,从饮食起居到学习工作,事无巨细。

杨元元感到窒息,却又无力反抗。

慢慢的,杨元元也放弃抵抗,也放弃生的念头,最终酿成悲剧。

结语

杨元元的悲剧,给所有父母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学会放手,给孩子属于自己的天空;我们要学会倾听,了解孩子真正的梦想;我们要学会尊重,接纳孩子的不同人生。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避免更多杨元元的出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爱不再是一种伤害。

让我们铭记杨元元的故事,从此以爱的名义,给孩子自由、给孩子力量、给孩子希望。

信息来源

1.凤凰网,2010-01-25,《揭秘贫困女研究生自杀背后的真相》

2.中国新闻网,2009-12-11,《杨元元的最后24小时 不解:知识为何难改命运》

3.钱江晚报,2009-12-18,《贫困女研究生自杀续:曾倾尽积蓄创业办杂志》

0 阅读:0

鉴策史海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