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衔前预估自己是中校,结果成开国中将,他活百岁一生圆满

独家故事 2025-02-17 21:10:51

在1955年大授衔之前,众多将领都预估了自己的军衔,为此有不少将领主动让衔,留下了让衔的美谈,也有少数将领认为自己军衔低了,甚至还发生了出人意料的情况,他预估自己是中校,结果成了开国中将。

他就是孔庆德,一位名气不怎么大的开国中将。孔庆德是山东曲阜人,他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家中靠租种地主的田地过日子,在他十来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了,从此家中生活更为艰难。

后来为了谋生,1928年,17岁的孔庆德参军了,成为了国民党陈调元手下第46师的兵,1931年2月,孔庆德憎恶旧军队的恶习,跟随营长魏孟贤等人一起起义了,他跟随队伍编入了鄂豫皖苏区的红军教导第2师。

成为红军战士的孔庆德受到了积极良好的影响,他还在队伍里学习到了文化知识,每次作战孔庆德都十分勇猛,孔庆德多次在战场上负伤,有几次甚至差点牺牲了,好在每次他都是大难不死。

1931年,时任四方面军第10师第30团8连连长的孔庆德,率全连参加了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在一次战斗中孔庆德的头部被弹片击中,顿时鲜血直冒,他却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才去医院处理。

医生见到伤处忍不住感叹:“如果再扎得深一点,性命就难保了!”伤愈之后孔庆德重新回到一线参与作战,后来先后担任过营长、团长。1935年,在嘉陵江战役之后,孔庆德跟随四方面军进行长征。

长征路上,孔庆德调任红12师第36团团长,一路上他打了许多恶战硬仗,其中有一次孔庆德的胸部被打中,原本是战友抬着他走,然而艰辛的长征路上抬着一个人太困难了,孔庆德不愿拖累战友。

于是孔庆德坚持不坐担架,要自己骑马走,实际上过草地时马也难以行走,多数情况下都是孔庆德牵着马在走,最终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走出了草地,在抵达陕北之后,孔庆德调任红4军第10师师长。

全面抗战之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许多将领都降级了,孔庆德也没有例外,他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第1营营长,参与了奇袭阳明堡的战斗,之后他又跟随徐向前南下冀南,调任第769团团长。

抗战时期,孔庆德在前线与日寇足足打了8年,各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称得上是身经百战,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孔庆德立下的战功更是数不胜数,1949年2月,他被任命为第58军军长。

新中国建立后,孔庆德被安排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调任中南军区炮兵代司令,后调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在大授衔之前,负责授衔工作的人员找孔庆德谈话,他表示能授自己中校就足矣。

孔庆德虽然打仗勇猛,但是他为人却非常温和谦虚,更不在乎名利,当他得知自己被拟授中将时,显得诚惶诚恐,他也提出过降低自己的军衔,不过为了授衔工作顺利进行,他的请求没有被批准。

1955年大授衔时,孔庆德被授予中将衔,之后他长期在武汉军区任职,在后来的运动中也没有受到影响,他一直到1983年离休,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孔庆德将军于2010年9月病逝,享年100岁,称得上是一生圆满。

0 阅读:59
独家故事

独家故事

分析讲解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