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中:受宠43年,与张廷玉齐名,66岁收到乾隆的礼物,随即自杀

琴的绕指柔 2025-01-05 19:43:48

于敏中,这位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宰相,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戏剧性。从23岁高中状元,到位极人臣,再到66岁突然离世,这一切都让后人感到扑朔迷离。1779年的一个冬日,年迈的于敏中收到了乾隆皇帝赐予的一份特殊礼物——陀罗尼经被。按说这是天恩浩荡,可为何于敏中在收到这份礼物后便匆匆离世?他与乾隆帝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一代名臣会落得如此下场?让我们走进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一、金坛世家:显赫门第造就状元

在江南水乡金坛,有一个显赫的家族,他们家族的牌匾上刻着"一门五进士"几个大字。这个家族便是于氏家族,而这块牌匾的由来,还要从于敏中的曾祖父说起。

顺治十八年,于敏中的曾祖父于嗣昌高中进士,这是于家的第一位进士。二十多年后,于敏中的祖父于汉翔在康熙二十一年再次考中进士,为家族增添了一份荣耀。到了雍正年间,于敏中的叔父于枋又中了进士,这已经是于家的第三位进士了。

不过最让金坛百姓津津乐道的,还是于家兄弟两位状元的佳话。于敏中的堂兄于振在雍正元年高中状元,而于敏中本人则在乾隆二年也夺得了状元桂冠。一门出了五位进士,其中还有两位状元,这在当时的江南可谓是独一份了。

在金坛老家,至今还流传着于敏中小时候的一件趣事。说是有一年,五岁的于敏中正在院子里玩耍,忽然看见几个哥哥在读《论语》。于敏中走过去,竟然能把哥哥们读过的句子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家里人大为惊讶,从此便对这个聪慧的孩子格外重视。

于家延请了当地最好的夫子来教导于敏中。十岁那年,于敏中已经能给其他兄弟讲解《五经》了。他不但记忆力超群,而且悟性极高,常常能说出一些令夫子都惊叹的见解。

十五岁那年,于敏中参加乡试,一举中举。这个消息传遍了金坛城,街坊邻居纷纷前来道贺。于敏中的父亲欣喜若狂,特意在家中摆了三天酒席。

不过,第二年于敏中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这次失利并没有打击到于敏中的信心,他仍然保持着每天读书十个时辰的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乾隆二年,二十三岁的于敏中再次进京赶考,这一次他不但考中了进士,还被皇帝钦点为状元。

于敏中中状元的消息传回金坛时,整个城都沸腾了。百姓们说,于家果然是书香门第,连出两个状元,真是前无古人啊!于敏中的父亲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连说:"我于家祖上积德,才有今日这般荣耀。"

乾隆对这位年轻的状元格外赏识。在殿试时,乾隆就注意到于敏中不但能写一手漂亮的小楷,还精通满、蒙、藏等多种文字。这在汉族学子中实在少见。正因如此,乾隆破格将于敏中调入翰林院,并且常常召他入宫讲课。

这位出身显赫的状元郎,就这样开启了他在朝廷中的仕途生涯。谁也没想到,这个受尽皇帝恩宠的状元,最终会有着如此戏剧性的人生结局。

二、平步青云:从翰林到军机重臣

在翰林院里,于敏中很快就展露了他的才华。一次,乾隆帝要考校翰林院的新人,出了一道题目要求用满文作答。众人面面相觑,唯独于敏中胸有成竹地写出了一篇漂亮的满文文章。这一下可让乾隆帝眼前一亮。

不久后,宫中开始选拔皇子的教习。乾隆特意点名要于敏中担任这个重任。当时的规矩是,教习每天要先把要讲的内容写成讲章,呈送乾隆过目。于敏中的讲章不但内容精到,而且还常常附上满、蒙、藏等多种文字的注解。这让乾隆帝大为赞赏。

有一次,皇子们在学习《四书》时提出了一个难题:为什么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于敏中不但用儒家经典解释,还引用了佛经中的典故来阐释。这种博学多闻的本事,连乾隆都称赞不已。

乾隆十年,朝廷要选派官员到山西主持乡试。这个差事既要有学问,又要有才干。乾隆一下子就想到了于敏中。在山西期间,于敏中革除了不少积弊。比如以前考场里常有人偷带小抄,于敏中想出了一个妙招:让考生穿统一的考服,这样就杜绝了夹带。这个办法后来在全国推广开来。

几年后,于敏中又被派往浙江、山东担任学政。在浙江时,他发现很多学子家境贫寒,连考试的路费都凑不齐。于敏中便出资修建了几座义舍,供考生免费住宿。这件事在江南一带传为佳话。

乾隆十二年,朝廷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正在编纂《律例统纂》,需要一位既通晓律法又精通文字的人来主持。大臣们一合计,觉得非于敏中莫属。于敏中接手后,很快就理出了头绪,把这部浩大的典籍编得井井有条。

在修书期间,于敏中常常工作到深夜。有一次,乾隆半夜来到文渊阁,看见灯火通明,走近一看,原来是于敏中还在校对文稿。这一幕让乾隆深受感动,当即赏赐了于敏中一套御用的文房四宝。

乾隆二十年左右,朝廷开始筹划修建圆明园。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精通多国文字的人来统筹。于敏中再次被选中,负责园中各处匾额的撰写工作。他写的匾额既雅致又工整,很多都保留到了后来。

就这样,于敏中在朝廷中越来越受重用。乾隆二十五年,一个重大的机会来了。当时的军机处缺人,乾隆决定提拔于敏中为军机大臣。这一下,于敏中可算是真正进入了朝廷的核心圈子。在军机处,于敏中展现出了超强的记忆力和办事能力,每次乾隆的旨意他都能一字不差地记下来,而且办事利索,从不拖沓。

从一个年轻的翰林,到位居军机要职,于敏中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但这还不是他仕途的顶点,更大的权势还在等着他。只是那时的于敏中,恐怕还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三、权势之巅:权倾朝野的辉煌岁月

那时的于敏中可谓是权倾朝野。每天早上卯时(清晨5点左右),于敏中就要进宫当值。无论是军国大事,还是地方奏报,都要经过他的手。乾隆帝对于敏中如此信任,以至于连上朝议事时都要让于敏中坐在自己身边。

有一次,乾隆要在圆明园举办诗会。按照规矩,参加诗会的大臣要提前准备诗稿。可于敏中偏偏迟迟不交。到了诗会当天,众人才知道于敏中的用意。原来他早就把乾隆以前写过的诗全都背了下来,这次他写的诗,每一句都暗含乾隆诗作中的典故。乾隆听后连声叫好,当场赐给于敏中一支白玉笔。

乾隆不但重用于敏中,还格外照顾他的家人。乾隆破例封于敏中的儿子于齐贤为世职一等轻车都尉。这在清朝可是破天荒的事,能获得世袭职位的汉臣,除了于敏中父子,就只有雍正朝的张廷玉一家了。

在军机处,于敏中经常和和珅打交道。当时的和珅还是个新贵,但已经显露出日后权倾朝野的势头。据说有一次,和珅请教于敏中如何写奏折,于敏中说:"写折子要像写家书一样,既要显得恭敬,又要表现出真诚。"这番话后来成了和珅写奏折的准则。

纪晓岚也曾经和于敏中共事过。当时朝廷正在编纂《四库全书》,于敏中是总裁,纪晓岚是纂修官。于敏中对这部巨著的架构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要把所有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这个分类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乾隆三十九年,大小金川之战爆发。作为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要负责协调军需物资。他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运输方案,确保前线将士衣食无忧。战事结束后,于敏中因功获赐双眼花翎,这是清朝官员最高的荣誉之一。

在位高权重的日子里,朝廷大臣无不以能得到于敏中一句话为荣。每逢节假日,前来拜访的官员络绎不绝。就连一些外藩的王爷,也要给于敏中送礼。这种风光,在当时的朝廷中可谓少见。

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在于敏中春风得意的时候,一场风暴正悄然酝酿。谁也没想到,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宫廷小事,竟然会成为于敏中命运的转折点。

四、转折命运:高云从案件的隐情

乾隆三十九年的一个春日,宫中太监高云从找到了于敏中。原来高云从在外面买地时被人骗了,想请于敏中帮忙摆平这件事。这本是一件小事,却没想到引发了一场惊天风波。

当时的顺天府尹是蒋赐棨,于敏中答应给他写信说情。但于敏中提出了一个条件:让高云从帮他偷看乾隆帝的朱批。在清朝,皇帝的朱批是最机密的文件,任何人擅自窥视都是重罪。

这天晚上,高云从趁值班时偷偷打开了装有朱批的文件。不巧被巡查的总管太监撞见,高云从当场就被抓了个正着。在严刑拷打下,高云从招认了是于敏中指使他这么做的。

消息传到乾隆帝耳中,乾隆大怒。多年来乾隆对于敏中如此信任,没想到他竟然做出这种事。乾隆立即下令刑部严查此案。

在审讯过程中,事情越查越大。原来于敏中不止一次指使太监偷看朱批。他利用这些机密信息,在朝中结党营私,甚至暗中收取贿赂。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朝廷规矩。

按照清律,于敏中这样的罪行足以处以极刑。但乾隆念在于敏中多年来的功劳,最终只是将他革职查办。过了几个月,乾隆又下令从宽处理,让于敏中降级留任。

从此,于敏中在朝廷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虽然表面上他还是军机大臣,但已经失去了乾隆的信任。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于敏中小心翼翼,生怕再犯什么错误。

乾隆四十四年,年迈的于敏中染病在床。这一年冬天,乾隆派和珅带着两支人参去看望于敏中。和珅还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陀罗尼经被。

在清朝,陀罗尼经被是皇帝赐给将死之人的特殊礼物。当于敏中看到这床被子时,他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含义。第二天,六十六岁的于敏中就去世了。

关于于敏中的死因,一直有很多说法。有人说他是畏罪自杀,也有人说是病死。但更多的人认为,这床陀罗尼经被是乾隆的一个暗示。或许在那五年里,于敏中还犯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大错。

但无论如何,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军机大臣,就这样悄然离世。他的死亡还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风波还在后面。在他去世后,一桩桩积压多年的案件终于浮出水面。这些案件揭示了于敏中在位时期的种种不法行为,也让他死后的声名彻底毁于一旦。

五、身后真相:死因之谜与家产风波

乾隆四十五年,于敏中去世刚满一年,一场家族纷争揭开了他的诸多秘密。这事还得从他的孙子于德裕说起。

于德裕和族叔为了争夺家产,闹到了官府。这本是寻常的家务事,但因为于敏中曾是朝廷重臣,这案子很快就惊动了乾隆帝。乾隆派了大将军阿桂和英廉(和珅的岳祖父)前往金坛查办此案。

谁知这一查不要紧,竟在于敏中的老宅里发现了一笔惊人的财富:整整二百万两白银!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当时一个中等省份三年的财政收入。乾隆大为震惊,立即下令彻查这些钱财的来源。

很快,更多的内幕被揭露出来。原来于敏中在世时,利用军机大臣的权势,在各地暗中收受贿赂。光是从盐商那里,他就收了近百万两银子。此外,他还让家人在江南置办了大量产业,甚至连几个皇庄的地都被他暗中买下了。

正当朝廷准备进一步追查时,又一桩大案爆发了。浙江巡抚王亶望因贪污赈灾银两被查办,案情查到最后,竟然牵扯出了于敏中。原来王亶望贪污的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交给了于敏中。

这下乾隆再也按捺不住怒火。他说:"朕待于敏中不薄,没想到他如此贪婪无度!"乾隆立即下令没收了于敏中家族的全部财产,并撤销了他们的世职。

但事情还没完。乾隆五十一年,乾隆在整理宫中旧物时,偶然看到了一件明朝嘉靖年间的古董。这件古董让他想起了明朝著名的奸臣严嵩。他突然意识到,于敏中和严嵩何其相似!

于是,乾隆决定彻底清算于敏中。他命人将于敏中的罪状公之于众: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窃览朱批、欺君罔上。最后,乾隆更是将于敏中的牌位从贤良祠中撤了出来。

在金坛,于家的牌匾被摘下,曾经显赫一时的"一门五进士"成了过眼云烟。于敏中的子孙们也从此沦为平民。那些曾经依附于敏中的官员纷纷避之不及,生怕受到牵连。

关于于敏中的种种传闻仍在民间流传。有人说他是被乾隆赐死的,也有人说他是畏罪自杀。但无论如何,这位曾与张廷玉齐名的重臣,最终也没能逃过身后清算的命运。他的一生,就这样成了清朝官场上的一个警示:荣宠再盛,也抵不过始终如一的清廉。

0 阅读:4
琴的绕指柔

琴的绕指柔

琴音绕指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