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仔细看的话,名列战国四大将的白起、李牧、王翦、廉颇这四人都是硬战绩,而乐毅的伐齐之战属于软战绩。什么叫软战绩呢?就是乐毅仅有的这一巅峰之战,看不出乐毅的军事水平有多高,高到何种层次。
白起就不用说了,整个战国战功第一,魏、楚、赵三大国的大批军队都摧折于白起之手。李牧守代地时击杀匈奴十万人,又以弱国之力两挫秦军,让与之对阵的王翦都赶到没有把握取胜,要用反间计除掉李牧。王翦王贲父子打的都是灭国战,虽然战国末期这些国家的实力都已不同往日,但参考项燕率领的楚军能击破李信的二十万秦军,而王翦率六十万秦军灭楚,仍彰显其用兵水准。
乐毅唯一能勉强比较高低的就是廉颇了,不巧的是廉颇打的仗很多、战绩没水分,战功几乎是凭自己的实力干出来的:廉颇随乐毅伐齐,破齐,取阳晋;伐齐,破齐一军;攻克齐之几;伐魏,取得防陵、安阳二城;阏与之战,赵奢大胜秦军,廉颇又趁此在秦之几大破秦军(这一役只见之于《战国策》,《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没有记载,可能是司马迁只把这场当作阏与之战的尾声,功劳当作是赵奢的),后指挥长平之战,被王龁攻破两道防线,赵军阵亡六个都尉,坚守不出,被范雎使用反间计换上赵括指挥。
邯郸之战赵军的主将史书没有明载,但当时赵国没有比廉颇更有资历和能力的将军了,故从情理上推测应该是廉颇指挥了改战。燕王乘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而伐赵,被廉颇反推,打到燕国都城下。廉颇又伐魏,取繁阳。
廉颇一生九战,有两战之胜借势于乐毅、赵奢,一战以赵国军民同仇敌忾的士气抵住了秦军的强攻,支撑到楚魏援军的到来,长平一役失利,其他五战打齐国、魏国、燕国都获胜。
至于乐毅伐齐一战,水分就太多了。首先,在齐将匡章攻破燕都后,赵武灵王有心存燕而防止齐国坐大,这时乐毅就考虑让赵武灵王合纵攻齐,先用赵国的河东之地去交换齐国占领的燕国河北之地,这样赵燕由来已久的北境矛盾就以齐国之手解决,让燕国内心更加怨齐,然后接燕昭王回国继位,让其与赵国一同亲齐,引起楚魏两国的不满和忌惮,再伺机进行合纵活动。从这里就表现出了乐毅相当有战略眼光,但谋划合纵攻齐的不只有乐毅一人。
同时还有燕昭王所招养的顶级间谍苏秦,苏秦的策略是:齐、秦作为二强,相互抵触,自己到齐国去搞合纵攻秦的活动,给秦国增加压力,齐赵魏韩燕攻秦之际,让齐湣王留后手灭宋国,这样就既得罪了赵魏楚三国(魏楚早对宋国的土地垂涎三尺,而赵国也绝对不想让齐国再进一步坐大),又因灭宋而让齐国损耗了兵力。
被齐湣王挤走而到魏国当相国的孟尝君田文,与赵将韩徐为谋划联燕伐齐,于是在齐军不断攻打宋国的同时(公元前288年齐国伐宋),赵惠文王于同年派赵梁为将攻打齐国,公元前287年派韩徐为伐齐,赵国的这两次军事行动都意图干扰齐国的灭宋一部署,但都没有达到效果,宋国最终在公元前286年被齐国吞并了。
各国都在谋齐,而对于兼并欲最强烈的秦国,是不可能被动地等待事态发展的。灭宋后的次年(公元前285年),秦昭王与赵惠文王相会,该年秦国派出蒙骜经韩魏而绕过赵国领土去攻打齐国,获得河东九城,秦国这样做当然是为伐齐造声势。同样也是这一年,乐毅以秦赵魏韩燕五国联军统帅的身份(乐毅之所以能当上统帅,一是因乐毅熟兵事,二是《战国纵横家书》所载的“燕赵共相,二国为一”,乐毅此前就是赵武灵王时代的赵臣,沙丘之乱后,出走魏国又转到燕昭王手下任亚卿)攻打齐国,取得灵丘。
秦国为彻底击垮齐国这个强手,送质子到赵、燕两国作为信用保障,好让此处合纵能成功,同时让御史大夫起贾驻在魏国,作为五国合纵攻齐的组织者和监督人。于是在次年公元前284年,乐毅再度领秦赵魏韩燕五国之兵攻齐,这就是济西之战。齐国召集大军以触子为将,齐湣王为让触子出战获胜,说如果你不出战,就灭了你的宗族、挖了你们家祖坟,触子大恐之下作战不利,乘车逃跑了,齐军没了主帅一败涂地。
济西之战胜后,赵秦魏韩各军都回去了,乐毅独率燕军深入齐地,与齐军战于秦周,齐军主帅达子为激励士气而请求齐湣王赏赐将士,齐湣王不肯,齐军再度溃败,达子战死。秦周失守,齐国都城临淄没了屏障守不住,齐湣王逃往莒。在齐国五年,乐毅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仅有莒、即墨两城坚守。
由此可见,乐毅伐齐不单单只是乐毅一人所促成的,是各方为防止齐国独大而谋划造成的结果。灵丘、济西两战是五国之兵对敌齐国之兵,属于以众击寡,加上内有苏秦谍间,齐湣王又昏招迭出,这种形势下即使是让一般水平的将领当统帅打这一仗,也有较高赢的可能性。而乐毅之后打下的齐国七十多座城,在齐军主力丧失殆尽的情况下也守不住,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如果不是都城和战略要地大城,其他城的规模都不如秦汉以后扩建的城大,能被乐毅轻松打下来很正常。所以,乐毅的这一巅峰之战虽搞垮了齐国,终究还是显不出乐毅的水准。
乐毅的军事才能肯定很高(或许高过廉颇),只是仅有的伐齐之战占了很多便宜,他缺少更多的战役来表现其才能。从将领的归类看,他属于才将,军事、内政、外交三手在行,属于管仲、吴起、诸葛亮、陆逊这一类的,而信陵君魏无忌也偏向于这方面的。以上两种原因就是乐毅没能列名战国四大将的原因。
说句老实话,没有匡章是真想不通。
匡章的战绩那么辉煌都没进四大!乐毅何德何能!匡章在世时本就是战国第一名将、带领战斗力一般的齐军横扫天下!四大名将分别是秦国赵国各两个!当时的赵军战斗力冠绝天下、唯一能和赵军比拼战斗力的也就秦国!如果是四大名将带领齐军决定打不出那么多的辉煌战绩
战国四大名将两个是秦国的,怎么打败秦国。应该是以一一己之力有改变历史性的能力,或者有他在会改变历史的,白起人屠长平之战,如果廉颇继续留在长平,胜负不一定,至少不会被坑杀这么多男丁,王剪灭赵灭楚都是硬仗,但是李牧没被害,王翦一时半会还真难灭赵
你以为的四大名将评选,文臣武将各说各的道理,最后评出来四位,实际上的四大名将评选,儿童读物千字文,方便小孩认字选出来的[笑着哭]
现在的影视剧都是以秦国为主线拍的,估计都很少人知道匡章了,剧情也就是齐国打败秦国割地求和这样草草带过。
姜子牙孙子孙膑吴起更多的是因为有军事思想的著作流传,论军功还是王翦白起最盛,两军对垒更看好王翦,能一线能后方,政治军事都没有破绽。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啊[笑着哭]
战国四大名将出自儿童启蒙的千字文,本是押韵易背读,加上4个本身很强就默认了,真要排除了白起其他人都得给乐毅和吴起让位,白起吴起乐毅位于武庙十哲明显高其他人一个档次。
乐毅伐齐,田单复齐
至于赵国还有人吹什么实力冠绝天下,巅峰期的赵国都达不到巅峰的魏齐楚秦那种高度,请问李牧廉颇这么厉害,打进过秦国函谷关吗,跟匡章能比吗
战国4大战,千字文写的,兵家没这说法,乐毅位列十哲之一已是很好证明
十哲地位
乐毅本来就是被吹出来的!
四大名将确实强
吴起都没进,四大名将已经偷着乐了,乐毅算什么?
魏公子无忌还帅五国攻破函谷关让秦昭王吐出一些土地给韩魏
别争论不休了,战国四大名将没毛病 吴起跟孙武一样都是兵家的代表人物,只不过吴起集兵,法,儒于一身,排在四大名将里有点委屈他了 匡章估计是司马迁看不上他,没给他列传,也没有确定他的准确地位 乐毅要是在齐魏秦任何一国当统帅绝对能排上四大名将,甚至能跟兵圣兵仙齐名,个人最欣赏的就是乐毅,只是燕国无论疆域地理位置人口物产都限制了它称霸
齐国是输给燕国吗?
好像是百家讲坛还是哪个节目里面说过,四大名将有个硬性标准是要能打败秦国,而且是大败。当然这只是标准之一。
箕子朝鲜为什么显示在辽东半岛?不是给南朝鲜人借口么?
乐毅是燕国亚卿,应该算相。吴起在楚国为相一年。这两个文武全才不能单单算是将了。
因为是五国联军打的,最后四国撤兵,后面自大了,挖齐人的坟,加上败在牛手里,四大名将能败但是不能败在牛手里。田单的火牛阵大败燕军。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其上伐谋,其次伐交,其下伐兵,管仲经济战,王翦借刀杀人都是不费吹灰之力,是最顶尖的军事家。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齐国有七十城吗?[笑着哭]
看乐毅的事迹他更像是纵横家
乐毅好歹还是个十哲,匡章连武庙都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