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说《隐入尘烟》被偷票房

影艺独舌 2022-09-07 22:11:37

如今电影市场虽然没什么钱挣,但却有不少架吵。

继《独行月球》《明日战记》《新神榜:杨戬》之后,最近靠二创“自来水”逆袭的《隐入尘烟》,也传出了“被偷票房”的争议。

追溯消息来源,原来是有观众在影院观看《隐入尘烟》时,发现右上角有爱奇艺Logo,即视频平台的拷贝版本。

目前,最早发短视频质疑的用户已将账号设为私密,相关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也无法搜到。笔者询问了爱奇艺一位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对此毫不知情。

其实,原视频主要的质疑点,是为何在电影院看到了爱奇艺的片源,虽然同为正版《隐入尘烟》,但二者的清晰度差别很大。在笔者看来,这很大可能是一次将影院不规范操作当做偷票房的乌龙事件。

《隐入尘烟》上映接近两个月,很多影院密钥过期后已将影片拷贝寄回,而《隐入尘烟》因二创爆火延长上映之后,并未给所有影院发送拷贝。

有很多影院经理无奈表示,密钥延期却没收到新拷贝,还要去其他影城借。

博主“电影温特”发文透露,拷贝过期后想继续放映,需要影院将片源转成DCP格式,直接播映带视频平台Logo的版本,恐属于侵权行为。至于观看此“违规版本”是否计入票房,还是要以购买的票务信息为准。

由于空降片过多、热度发酵不规律导致排片滞后等因素,今年暑期档基本每部电影,都传出了相关争议。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不少是因为影院的不规范操作。

首先是《独行月球》观众与《明日战记》观众的扯皮。有人发短视频声称,自己的出票信息并非《明日战记》而是《独行月球》,因此指责《独行月球》偷票房。

后经核实发现,是由于观众购票自第三方公众号平台,第三方公众号弄混影票信息导致。其他几个从影城前台购票的观众,也多是因为售票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出票信息与购票信息不统一。

另一个引起票房争议的原因是影院的冠名厅。

此前已有媒体澄清,影片或明星冠名仅仅是给影厅加了一个名字前缀,该厅所贡献的票房与冠名无关。如今年暑假有粉丝为偶像包场的“王俊凯厅”“朱一龙厅”,这些冠名按月/年计费,仅仅用作宣传。

偷票房乌龙发生后,有不少从业者都在社媒上表示,当下票务系统高度完善,想要暗箱操作票房,背后技术难度很高。

首先,偷票房因受益方不同分为两种类别。

一种是将一部电影的票房分给另一部影片,也就是今年观众所质疑的一类。另一种是影院瞒报票房数据,多出来的收益只留给影院自己,不和片方分账。

这两者的共同点是,都需要避开官方售票系统。如前台购买时的手写票、包场凭证等等,影院获得收入后,如果后续操作不当,很有可能不计入票房,或者计入到其他影片的票房当中。

但从业者也表示,只要是通过猫眼、淘票票等正规渠道购买的电影票,有具体影城、场次和二维码,就算不取票也都会正常录入相应影片的票房。因此,一些观众因影城取票机卡纸,就盖棺定论票房被挪入其他影片的指责,明显是站不住脚的。

实际上,疫情期间院线陆续逐步恢复之后,每年电资办对票房的核查越来越严格。

疫情以来,片方和管理部门更关注的,是影院为自身收益瞒报漏报票房的行为。毕竟大部分“被迫”关张多月的影城已是强弩之末,为了生存可能会使出一些旁门左道。

相对而言,各影片出品及发行方,更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偷挪票房这种得罪同行、损害大盘热度的行为,发生概率应该很低,毕竟每位从业者心里都清楚,电影行业不是一锤子买卖。

无论如何,票房作假都是市场无法容忍的恶劣行为。每年相关部门、片方及院线对票房作假的争论可能迟到但从不缺席,只是在今年暑期集中发酵得尤为明显。

今年暑期档所有票房争议,基本都来源于抖音观众所发的小视频。

今年的短视频宣发,对市场和票房的影响几乎是颠覆级别。虽说《地球最后的夜晚》《前任》系列早就论证了视频情绪营销的价值,但今年无论是《明日战记》“卖惨”式营销,还是《隐入尘烟》因二创自来水,上映56天后首夺日冠,都让我们看到短视频这一载体,在影片映后传播上的更多可能。

从短视频生态来看,“偷票房”乌龙也是长短视频交锋泛起的一层涟漪。短视频平台上聚拢了全国情绪最强烈、言论最不圆融的一波用户,这群观众是绝不容忍自己的心爱影片,遭遇不公平竞争的。

因此购票时任何模糊不实、与心理预期不符的信息都会被放大,最后在口诛笔伐中上升成偷票房的指控。

除此之外,也不排除个别影片跟风营销的情况。有些电影上映没几天,还没看到观众质疑,先看到了官博澄清,不过侧面也看出了片方对这项指控的避之不及。

毕竟,偷票房这盆脏水一旦泼到身上就很难洗干净。取证核实的困难,轻则影响一部影片的口碑信誉,重则挫伤整个行业的创作积极性。

如今电影行业本就负重难行,希望影迷观众都能擦亮眼睛,如果动辄就将服务端的不规范,上升到整个行业的道德审判,长此以往对影视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文/葵涌】

0 阅读:60

影艺独舌

简介:关于影像和艺人最恰如其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