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阿维塔 06 搭载的华为智驾系统,在市区拥堵的时候,那表现真的挺让人惊喜。早高峰路上车挨着车,走走停停,开启智驾功能后,阿维塔 06 能稳稳地跟着前车,保持安全距离,还能自动判断什么时候该刹车、什么时候该起步,就跟个熟练的老司机似的。遇到加塞的车辆,它也能及时做出反应,不会手忙脚乱。比如有一次我在市区试驾,旁边突然有辆车强行加塞,华为智驾系统瞬间就识别到了,稳稳地刹住车,等加塞的车过去后,又继续平稳行驶,完全没有那种急刹车带来的顿挫感,乘坐体验很好。
再看看高速巡航场景,华为智驾系统的表现同样出色。开启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功能后,车辆能根据导航自动规划路线,自动超车、变道。在高速上,它会提前识别前方路况和限速标识,要是前面路段限速降低,它能提前减速,非常智能。而且,在超车的时候,它会先观察周围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再快速、平稳地完成超车动作,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就像我上次跑高速,从北京到天津,全程开启 NOA 功能,车子自己就能根据路况和导航行驶,我只需要偶尔关注一下路况就行,轻松了不少。
在高速巡航方面,特斯拉 Autopilot 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它能保持稳定的车速和车距,长时间驾驶也能让驾驶员轻松不少。但在使用 NOA 功能时,它也出过一些小状况。像汽车博主陈震在实测时就发现,特斯拉在左转进入车道后,无视道路中间的双黄线,逆行了一段距离后才重新驶入正确车道;在即将下匝道时,车辆也没有提前在虚线路段变道至最右侧,而是在临近匝道口时压实线驶出匝道 ,这些违章行为还是挺让人担忧的。
不过,家人们,咱可千万不能过度依赖智能驾驶。虽然这些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不错,但它们毕竟还是辅助工具。从硬件上来说,现在的智能驾驶主要靠视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来当 “眼睛”,芯片来当 “大脑” 做决策。但这些 “眼睛” 和 “大脑” 还不够完美,比如摄像头探测范围有限,容易受光线影响;毫米波雷达侧向定位不准,分辨率也不高,还易受干扰,无法探测行人 。从算法角度看,现在采用的 “端到端” 模型有 “不可解释性”,决策背后的逻辑无法追溯,有时会做出离谱的决定。而且,目前的 AI 模型大多是用理想化的驾驶环境进行训练,现实世界千变万化,一旦遇到极端情况,系统可能就不知所措了。
所以啊,智能驾驶虽然很厉害,但咱开车的时候还是得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把安全完全交给机器。在高速或者车少的路段,偶尔用用智能驾驶放松一下没问题,但进入城市道路,路况复杂,还是自己亲自操控更靠谱。家人们,你们对智能驾驶有啥看法?有没有体验过华为或者特斯拉的智驾系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