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人像逛商场一样喊着“买岛”,还闹腾得国际社会鸡飞狗跳。2019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打起了格陵兰岛的主意。这事听着像玩笑,但却让丹麦政府气得拍桌子。
作为全球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在地图上像是北大西洋里的一块巨无霸牛排,背后却藏着巨大的资源秘密。那么,特朗普究竟为何盯上这块“冰冷的蛋糕”?咱们今天就来说道说道。
对于很多人来说,格陵兰听起来就像地球遥远角落的“冰国世界”,似乎除了寒冷和孤独,一无所有。但只要挖开一层冰盖,你会发现这座“冷宝库”其实藏满了宝贝。尤其稀土矿,那可是现代科技的“黄金”。要造手机、芯片、高端武器,没有稀土根本玩不转。而提到稀土矿的储量,格陵兰是个大玩家。
巧的是,美国在稀土上吃过大亏。全球大约80%的稀土加工都靠中国,说白了,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军事装备对中国稀土有很大依赖。
这一点让特朗普寝食难安。2018年,他就指示政府对稀土资源展开调查,甚至用“危害国家安全”这种大帽子,来描述中国的稀土地位——这事被纳入了关税战的牌桌。
所以,特朗普盯上格陵兰绝非心血来潮,而是看中了岛上的稀土矿。这块“冰冷平原”能让美国绕开中国,自己掌控资源。而且,格陵兰还扮演着北极航道的重要角色。随着全球变暖,北极航道逐渐开放,从格陵兰起航能让美国迅速连接欧洲和亚洲,节省运输成本。这相当于走捷径跑进资源开发的决赛圈,谁能不心动?
说实话,特朗普提出买岛计划时,全世界都傻了眼。丹麦政府的反应就像被人休想强买强卖,直接回怼:“格陵兰不是卖品。”不仅如此,丹麦首相用“荒谬”来形容这提议。当时不少人调侃,美国随后会不会开出一套什么“买岛套餐”,变成全球抢岛游戏。
表面看,特朗普的提议是狂想症,但从历史上讲,这事儿也不算毫无根据。咱们回头看看1867年,美国用区区720万美元从俄罗斯手上买下了阿拉斯加。当时外界也冷嘲热讽,说这是“买下一块无用的冰冻土地”。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阿拉斯加的大量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让美国赚得盆满钵满。特朗普显然想复刻这种模式,转眼成就现代的“地缘大发现”,只不过他的手法从谈买卖变成了“强人锁男”:用威胁、霸权去逼对方就范。
其实,“买岛梦”并不是特朗普随口一说,这家伙的算盘早就拨弄响了。2017年上台后,他先干了一件事:推翻奥巴马政府颁布的北极保护政策。奥巴马那时候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给北极资源开发设了不少限制。可特朗普直接喊停,宣布要推动北极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开发。这为美国在北极的资源大抢掀开了序幕。
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密会了不少矿业公司,什么合作开发格陵兰矿产、税收优惠方案都摆到台面上了。不得不说,这样的操作,让“买岛”的国家版图目标,多了几分私人商业怀疑:这事儿到底是为了国家利益,还是为了集团分肥?
特朗普这次强行“买岛”的举动犹如一记重拳,直接打在了北约盟友丹麦的脸上。结果呢?大家不欢而散。丹麦的小伙伴们怎么看?连带着整个北欧都开始警惕,美国原来不是合作伙伴,而是强行大哥。
这一场风波的直接后果就是撕裂了西方国家之间的信任。再怎么讲,北约也算是一个强调“共同利益”的军事和经济联盟,特朗普这一招算是拆了自己搭的台。
更要命的是,这波操作,还在地缘政治上给中俄送了助攻。尤其是北极,对于俄罗斯来说,它是下一个资源开发的黄金地段,能源、矿产、航道,通通在计划范围内。而中国也没闲着,依托“冰上丝绸之路”,开始布局北极合作。一边是中俄逐渐“抱团取暖”,一边是特朗普急不可耐地“裂盟强吞”,结果可想而知。
这一场关于“买岛”、资源争夺的戏码,早已超越了一座岛的归属问题。美国的稀土焦虑,中国的资源优势,中俄的北极合作,再加上美国对盟友的蛮横态度,种种矛盾纠葛构成了21世纪地缘关系里的新冲突。特朗普的“买岛梦”落空,但背后的种种启示却值得各方深思:在资源争夺这盘棋上,谁也不是单打一方的赢家。
“买岛”的故事落幕了,但大国之间围绕资源的交锋才刚刚开始。在这场游戏里,谁能笑到最后?
或许,答案并不取决于谁的拳头大,而是看谁更懂“共赢”二字的分量。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