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闰土的叉
编辑|闰土的叉
他中学没毕业却破格当上了北大教授,他满腹才华却爱打“嘴巴仗”,更是主动求别人骂他。
并且因为一个汉字发明,他被全国女性追骂了三年,他本人躲在家里数年不敢出门,就连鲁迅都说“这是一场大战”。
然而,这个被所有人都看不上的字如今却随处可见,无人不用。
一个被创造的字,为何会给他带来无数骂声呢?
“求骂”的北大教授1917年,可以说是刘半农命运转折的一年,在准确的说,刘半农因为一篇文章,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此前因为对教育体制的不满,他在常州府毕业前一年,选择辍学来到上海。
他在书局当过编译员,给各大杂志社写过言情小说,但日子一直过得并不富裕,甚至一度拮据到变卖家产和接待度日。
时代造就英雄,可刘半农的人生看起来算是不幸运的。
他既没有赶上清朝的鼎盛时期,又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成立,他一生都在晚清的腐败噩耗革命动荡中坐立难安。
直到这一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文字改革的文章。
信息来源:人民政协网
要知道在当时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为了救亡图存,国内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无数文人才子涌现。
我们所知道的在这场运动中,关于“文字”迎来了一场改革。
而刘半农,恰好是支持白话文的那一批。
也正因如此,他发表文章,从而被北大教授蔡元培看中,仅有初中学历的他被破格提拔到了北大做国文教授。
一次机缘巧合下,他在《新青年》上看到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一刻他血脉喷张,他好像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文学方向。
文字革命洋洋洒洒,刘半农积极投身当中。
从此以后他决定和旧文学彻底割裂,之后他开始在各种杂志和文章中不断发表文章,提倡白话文和“俗文学”。
当时他突发奇想,能不能出一本“骂人专辑”,这样大家都能通过各地的骂人语言,了解到白话的艺术。
于是他张贴告示,寻求大家的帮助,语言学家赵元任见到告示后,立刻赶往他宿舍对着他“臭骂”一通。
后来,不少北大教授都纷纷来捧场,分别用湖南、四川、安徽等大白话方言把刘半农骂了个狗血淋头。
一句句脏话说出口,反观刘半农却笑脸相迎,不仅如此,对于这些骂他的人,刘半农一边道谢一边恭敬的把对方送出去。
后来,刘半农把这本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骂人专辑”整理拿给身边人看,周围人都被这种新颖的创作方式给吸引纷纷叫好。
而刘半农也因这种“主动找骂”的方式大大的推动了白话文的发展。
然而让刘半农没想到的是,自己之后创作的另一篇新颖题材的文章,却让他彻底背上骂名。
一字引争议正如前边所讲,刘半农受到新文化思想是引导,她开始不断的创作发表文章,在文学界可可以说是小有轰动,并在当时受到一些追捧。
借助北大这个平台,刘半农可以说是在文学界声名鹊起。
1920年,为了更好的搞文学创作,刘半农决定出国深造,他先后来到伦敦大学、法兰西学院等名校进行语言专修。
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了世界级的语言学专家,可以说,刘半农的这段留学经历为他日后在国内的发展,和汉字语言的改革做了不少贡献。
然而国外留学五年,当刘半农终于可以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时,他怎么也没想到。
等待他的不是国人的欢迎,而是千万女性的漫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留学期间,刘半农翻译了不少文学著作。
其中关于人称代指是最让他头疼的,因为当时国内不管男女,统一用“他”代指。
但在很多西方文学著作中,女性角色的出现几乎占据了大版本书籍,无奈,刘半农只能用“这女人”、“那女人”来区分不同的角色,但读起来依然很麻烦。
直到他在翻译英国戏剧《琴魂》时,刘半农有刘凯意外发现。
他发现国外英文中有专门代指女性的第三人称“she”,而男性就是“he”,如此来区分简洁明了
于是,刘半农心想,自己能不能创造一个全新的汉字来代指所有女性呢?
但其实,与刘半农有同样想法的文人不在少数,早年在外文翻译中,为了区分男女,鲁迅就借用《诗经》中的“伊”来代指女性。
但这样用下来,一整片译文全文都成了“伊”,不仅影响美观,读起来还十分拗口。
于是他开始大量的查阅资料,发明了“女字旁”的“她”来代指女性。
不仅如此,刘半农还决定用“他、她、它”来区分男性、女性和物品。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
他还写下一篇短文小诗《教我如何不想她》,文中他用了“她”来代指女性,表达了一个游子对于家乡“她”的思念。
然而刘半农没想到,文章一经发表彻底激起了千层浪。
一字改命运在那个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代动荡的年代,“她”字一处无疑捅了马蜂窝。
当时时代,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女性,她们反对破旧习俗,追求男女平等,女人也可以上学,女人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也正因如此,在那个时代女性眼中,刘半农的“她”字无疑是当众对于女性的人格侮辱和蔑视。
因此,大批量的女性开始群起而攻之,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妇女共鸣》杂志也发表了对刘半农的抨击。
认为他这样造字就是赤裸裸的对女性歧视,对新时代女性的不尊重,毕竟“他”这个字,既然男人能用,为何女性用不得?
刘半农的一首诗,一个汉字的创造,这不就是赤裸裸的鄙视女性,觉得女人就应该和封建时代一样,成为男性的束缚品吗?
就这样,刘半农成了全国女性记恨的对象,她们痛骂刘半农,痛批他这种“不尊重女性”的行为。
用如今的话来说,刘半农被“网暴”了,并且他整整被骂了三年。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很长一段时间,刘半农都不敢出门,怕自己在街上再遇不测。
好在后来赵元任挺身而出,将这首《教我如何不想她》谱成曲,并广为流传,帮助刘半农推广“她”字。
之后不少文学家都替刘半农结识,并且以鲁迅为首的文学大家都开始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中提到“她”以此支持。
好几年的时间过去,在诸多文学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她”才被大家慢慢接受。
1932年,“她”字被正式编入《国音常用字汇》,刘半农当初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正果
直到如今,“她”这个字变得常见,我们也都习惯了用“她”代指所有女性,或许在创造汉字的时候,刘半农并未有任何歧视之意。
他想要的,自始至终都是帮助中国文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好在他真的做到了。
参考资料:
1.人民政协网:《刘半农一文改命运》
2.大众日报:《刘半农与“她”》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