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咎作为一个汉语词语,其出处多出现在易学文献中。也同时作为一个常用的词汇,在多种文献和语境中均有出现。
无咎,目前解读的含义主要有两种:
一是指无灾祸、无过失;二是指过由自取,无所怨咎。
说白了,所有概念都是来源于:“没有怨言”,或者“不去追究责任”这些概念演化而来。
这样的解读,使人们对古文解读,几乎全是垃圾。
因为古文中“无=事物起因”,并不是指“没有”!
由此,我们看到很多古怪的解读:
例如,“无誉无咎”这一成语,就出自《庄子·山木》,被解读成是:既无称誉,也无毁谤,形容很平常。
然而,它的本意却是:对事物起因的展现和探究。
它来源于《庄子·山木》中的一段话:“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翻译过来:
事物起因的展现和评估,是一条龙还是一条蛇(特指,是大事还是小事,是重要原因还是次要原因),要看什么时候(特指,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转化),而要看起因的特性。
整理一下:
对事物起因的展现和评价,要看其重要程度。而它们的重要性根据环境条件不同而不同。
其中,“訾=评论”。再由“评论”演化为“诋毁”!
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无咎”的出处并非单一,但它在古代文献和传统文化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就是对“事物起因的讨论、探究、评估”等含义。体现了古人把这个词组当成“常用语”!
由此,会演化为:就是这个原因,就是如此,如此而已,如此这般……
譬如《易经》中,“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翻译过来:有主见的人日常生活非常谨慎,到了夜晚更加小心,经常性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