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经方功效多,肩周炎,颈椎病,耳聋,鼻炎都能用,辨证的方法一定要知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让人们长时间低头,加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贪食生冷、衣服露脐不能遮体、肚腹受寒、长期呆在空调房等等。这些行为使得身体阳气受损,气血受寒凝滞不通,导致颈椎慢慢老化,稍微吹点风就觉得颈部肌肉僵硬不适,时不时就要转转脖子咔擦咔擦地响,渐渐地后颈处趴上了个像龟壳的“富贵包”,经常出现供血不足导致的头晕眼花等症状。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个医圣张仲景的妙方,改善这些问题。
葛根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专门治疗“项背强几几”,也就是说,凡是由于寒凝气滞、气血不足、经络不通导致的脖子、肩膀、手臂、后背等肌肉僵硬不灵活的情况,都可用此方。
葛根汤还能用来治疗耳聋、鼻炎、牙痛、痤疮、腹泻等症状。
原方换算为:葛根30g、麻黄10g、桂枝15g、白芍10g、甘草6g、生姜12g、大枣12枚(切开)。服用之后可以盖着被子睡一下,最好出点微汗。 (此处剂量仅供参考,具体加减应用需在中医辨证指导下使用!)
我们都知道“热胀冷缩”这个道理,受寒毛孔关闭被堵住,汗液蒸不出去,停滞在肌表就变成了湿邪,最后不通则痛。
而人体最先最容易受到寒邪侵袭的部位就是太阳膀胱经,这条经络主要巡行在人体的后脑勺和背部。
因此,有的人感冒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后脑发紧、背部有僵硬感。所以张仲景创立葛根汤的组方策略就是把太阳经里的寒邪赶出去。
后来,医家们发现很多疾病和葛根汤有着同样的原理,比如风寒郁在毛孔里发不出来导致的痤疮(痤疮看起来色暗,疮头深陷、平塌,多发于背部);与风寒导致经脉血管收缩而引起的突发性耳聋、鼻炎,尤其是伴有面色暗黄、舌苔黄厚、大便干的人等等,总之只要明确是有风寒闭阻的,都可以使用葛根汤。
葛根汤的君药,也是用量最大的药,就是葛根。葛根可以简单理解成扩张血管,它可以把人体的气血引到体表、肌肉和皮肤,尤其善于引到头面部,如此一来,有了气血的滋润,血管恢复正常通行的状态,那些由于寒邪收引导致的酸麻胀痛就去除掉了。
从这里我们应该要联想到“血行风自灭”这句话,只有在血脉有隙可乘的时候,外来的风邪、寒邪才能扎根在经脉里,此时光去除邪气就会事倍功半不值得,因为经脉是虚的,这边把邪气去掉了,那边又进来了,所以将气血补足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
葛根汤也贯彻了此法,它直接用麻黄和桂枝这个经典组合,把肌肤腠理毛孔都打开,然后像引洪水一样,用葛根把气血引过来一冲,最后用生姜、大枣、甘草健脾养胃,把气血补足,像后备粮仓一样支持着葛根。
麻黄、桂枝这个经典搭配取法于麻黄汤,麻黄汤是辛温发散的,可以帮助葛根散除身体的寒气。
寒气去掉了,血脉、肌肉得到温暖就会舒缓舒张,不再像之前受寒时那么紧张、收缩了。
尤其是桂枝,桂枝是枝条,形似人体的经脉,因此它不但能够散寒,还有“通”的作用,可以温通经脉、温阳,把经络中寒气散除掉。所以当归四逆汤里也用桂枝来治疗四肢厥冷、手脚冰凉。
生姜,是我们厨房里必备的调味品,煮鱼的时候可以放两片去腥解毒,它的辛辣让人吃后会微微出汗,由此可见生姜也是开通毛孔、祛风散寒的药。而且生姜走脾胃能散寒止呕,胃中暖和了,全身才会跟着暖和。
白芍这味药也很重要,《神农本草经》说芍药能够治疗血液不通造成的痹症,也就是经脉受寒之后收缩,血液流动性差,不通则痛所致的头、腰、背、肌肉等疼痛都可以用白芍,所以白芍在葛根汤中的一大作用就是配合葛根疏通经络、行气血、止痹痛。
再就是白芍配合炙甘草,取法于桂枝汤,酸甘化阴,对肌肉挛急、筋脉拘紧、肢体酸痛有舒缓的作用,能迅速缓解不适。
最后是大枣,在葛根汤中用量也不小,用了12枚,大枣吃起来很甜,而甘甜这种味道在中医里是入脾胃的,有时候四肢出现抽筋等时,可以考虑是不是脾胃的问题,因为脾主四肢肌肉,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像大枣这样甘甜的药物来治疗。
这就是葛根汤的药物组成,作用部位就是后头项和腰背的皮肤和肌肉,并且葛根汤病的病机是风寒。此外,在使用的时候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谨记:
1、葛根汤要温服的,不可冷服,喝完后要盖被子取微汗。且服用期间不能喝冷的。
2、不要空腹服,否则会出现心慌,难受,呃逆,出冷汗,怕风等麻黄的副作用。
3、用量在开始的时候不要过大,采用渐渐加量的方式。这是为了避免出现麻黄的副作用,但是葛根汤其实是非常安全的,发汗作用并不猛烈。特别是它的方子里面配合了桂枝汤,这些药配合了以后它能够抑制麻黄导致发汗过多、导致心慌心悸的这个副反应,所以说这个是相对安全的。
4、不要和解热镇痛药一起服用,会有不良反应,要注意服用葛根汤后可能出现的皮肤变化。
通过葛根汤,我们渐渐了解到保养背部的重要性,背部有五脏六腑的对应区,还有各种连接脏腑的经脉,其中督脉和膀胱经尤为重要。
背部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膀胱经上则有人体五脏六腑的俞穴,适当刺激这些腧穴可以振奋五脏六腑阳气,疏通经络,祛除体内寒湿。
其中比较常见的养背方法是:1、艾灸:灸大椎、风门、身柱和命门;2、推拿按摩;3、撞背;4、捏脊;5、晒背。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目的均是为了疏通背部的经络气血,把寒气去掉,恢复阳气。如有需要,尽量选择正规医院,寻求医师帮助。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自行购药服用存在风险,请务必在专业中医指导下,根据个人自身症状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因为中医还没有做到完美变态.中医的品德如何呢。中医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这品德高不高。中医动不动反中医就是汉奸之类。搞的国人应该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才是对.中医品德得高到什么程度。从上所诉中医就是一个品德之高高出宇宙级。那么中医智商水平如何呢。别人用中医如果有效那么证明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而中医不去反驳反而来強调中医能治病。这种用别肯定的条件来证明别人结论错的。这是要多大的智商水平才能做的事.还有中医特別喜欢用案例证明有效.不说是否真实吧。就一个反证法是用来证明结论错误而不是证明正确都不知道。这初二的知识学两年还不知道不证明中医的无敌智商吗。当然中医也可能没上过学.那不是证明中医文盲吗。结论中医的智商水平天下无敌。中医还有一个最可怕的地方连医学是治病救人而不是为了养身都不知道.还口口声声说中医药食同源。连何为药何为食分不清也不证明中医智商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