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座承载着千年厚重历史的古都,近日因李府街的一项考古发现,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明故宫,那曾经辉煌壮丽的皇家宫殿建筑群,虽历经六百多年的战火纷飞与城市变迁,大部分地面建筑已消逝在岁月长河之中,但它从未被遗忘。如今,在李府街道路拓宽改造工程里,沉睡已久的历史遗迹被悄然唤醒,仿佛在向现代社会诉说着往昔的荣光。
李府街,这条有着独特历史渊源的南北向道路,北连中山东路,南接后标营路,处于明故宫的范围之内。相传,其北段曾是朱元璋外甥兼养子李文忠的府邸所在,南段则是吏部衙门之地,岁月流转,街巷名称却始终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此次因拓宽改造,考古部门介入勘探发掘,谁能想到,竟有了石破天惊的发现。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一段长约 20 多米、南北走向的连贯城墙遗迹重见天日。尽管其宽度尚未完全揭示,但结合史料记载以及所处的位置与走向,专家们基本断定,这便是明故宫皇城城垣东线的珍贵遗迹。与此同时,考古人员还幸运地发现了一处东西向的排水涵洞遗迹,它就静静地在城墙遗迹北侧不远处,宛如一位忠诚的历史守护者。想象一下,这些古老的遗迹在地下沉睡了数百年,如今再次露面,是不是就像历史按下了 “重启键”,让我们有机会与六百年前的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明故宫,作为北京故宫的蓝本以及明清官式建筑的母本,其布局结构意义非凡。它由宫城和皇城内外两重城垣构成。宫城相对幸运,如今午门城门、东华门城门、西华门基座遗址以及环绕四周的护城河尚存,其大致范围较为清晰。然而,皇城的范围却一直较为模糊,西线有西安门城门与护城河留存,南线承天门未被发现,仅有外五龙桥与护城河,北线有库房建筑遗址及相关地名,而东线则是最为神秘的存在,城墙、东安门以及护城河都不见踪迹,地表仅有 “东安门村” 这一地名和一张上世纪初东安门的老照片可供探寻。但此次李府街城墙遗迹的发现,无疑是破解谜团的关键一步。它就像是一把遗失已久的钥匙,为勘定明故宫皇城东线范围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让我们离揭开皇城全貌又近了一大截。
根据此次发现的皇城东线城垣走向推测,消失的东安门极有可能位于李府街北段,大概在如今 “东安门村” 以西近 200 米之处。这就像是在历史的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着考古人员继续前行。考古部门表示,下一步将依据南段剩余路段的扩宽改造计划,持续开展勘探发掘工作。他们满怀期待地想要找到李府街南段可能存在的城墙拐点,也就是皇城东线城墙南端向西拐弯的地方,以及向西延伸的城墙遗迹。若真能如愿,那么顺着其走向,有望确定皇城南线的范围,甚至有可能找到皇城正南门承天门的准确位置。这一系列的探索,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寻宝之旅,只不过我们寻找的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单位南京地灵建设有限公司与考古部门紧密协作。在 11 月底接到文物部门批复后,他们将按要求对已发现遗迹进行回填并原址保护,道路管线铺设也会巧妙地从遗迹下方绕道通过。待道路拓宽完成后,地面还会采用不同材质的铺装设计,把皇城城墙、涵洞等遗迹的位置与走向信息向公众展示,让每一位路过此地的人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心跳。预计到 2025 年 4 月,李府街南段将开放双向单车道,恢复机动车通行,届时,现代交通与古老遗迹将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仿佛是历史与现代的一次温暖握手。
南京李府街的明故宫遗迹发现,不仅仅是考古界的一大盛事,更是全体南京市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文化宝藏。它让我们在繁华都市的喧嚣中,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也让我们对后续的考古探索充满无限期待,仿佛一场盛大的历史文化狂欢才刚刚拉开帷幕,你准备好一同见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