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烟道尽乡村里的人情世故

雅旋玩转趣事 2025-01-23 15:24:37

写本文之前,首先声明,吸烟有害健康。本人从来不吸烟,但避免不了给别人让烟。让烟并不是单纯的为了顾及面子问题,里面包含着复杂的人情世故在里面。我们处在乡土社会里,要想融入群体大众,就很难跳出传认知模式。

先讲几件小事,从这些实际发生的事情上可以更好理解乡土社会中传统的人情世故。

其一。 村民李杨贵在镇中学工作,下班回村的路上,碰到几个同村人在地头休息,连忙下了自行车,掏出烟盒,每人让了支烟。大家点上烟,聊了几句家常话。在人群中,有个叫骡子的人,让烟的时候就冇掉骡子,这种无视让骡子很尴尬,用村上的说法,让人“很闪的慌”。举个例子,就像上级领导视察工作时,你都准备和领导握手呢,领导转过了身!为啥故意不给骡子让烟,因为李杨贵之前和骡子有小纠纷,拌过嘴,吵过架。让烟让一圈,就不让你,这就是一种无视。李扬贵后来也叙述过这件事,他说,也就是故意办骡子的难堪。

其二。周发、刘锁、孬蛋几个人去县城打零工,农村俗语说去“逮兔”,像什么垒墙、贴瓷砖、粉刷之类,不是固定活儿,能干什么干什么,逮住一个是一个。他们在县城遇到本村在县城工作的王志现,遇见老乡了,几个人打了声招呼,王志现马上去附近商店买了包烟,给周发等人每人让了支烟。因为王志现平时不抽烟,身上不带烟,碰见村上人才临时买的烟。周发几个人回村后,多次讲起王志现让烟这事,说这人很“精"。这里的“精”,绝无贬低之义,是纯粹的褒义词,意思是这个人很懂得人情世故,待人接物礼貌貌周到。此事被为村民口口相传,我也多次听到中间人过讲述。

其三。邻村以前出来一个大人物,叫冯留中,曾经担任过县卫生局局长。据说,他每次回村看母亲的时候,让司机把小汽车停到村口,总步行进村,见人必打声招呼,碰见男同志,不论吸不吸,先掏出烟盒给人让烟。他每次都是边聊着天,慢慢走回老家。冯留中这种有事业有成的人,回到村里不摆谱、没有官架子的老派作风,不但在本村落下好名声,在周边三里五村也获评极高。

吸烟有害健康

也有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再讲几个村上涩样人的故事。

壹。村上有三个在外边上班的,一个是学校教师,一个在交通局上班,一个在农机公司上班。这三个人可能是性格内向,回村时,遇见村民,很少给人招呼,骑着自行车也不下车,更不会给人让烟。他们就是这种处事风格,以村民的评价标准,他们这叫“大样”,“涩样”,实际上就是不善于表达,不善于社会交往。

贰。刘建新是村上不多的在省直单位上班的公职人员,靠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处级干部。刘新建平时很少回老家,那一年,他二叔去世,才回村里来。到他二叔家后,几个做木匠活儿的村民正在帮忙做寿材。刘新建掏出一盒高档烟,让弟弟给木匠们散烟。大部分人都接了烟,说吸个好烟。让到李小三跟前时,李小三不接烟,说:“咱可吸不起大领导的烟”!为啥这样说,是刘新建没有亲自给大家让烟,嫌弃他官架子大,不接地气。你都不愿意亲自给我让烟,嫌掉面儿,我就不给你面子。

叁。镇上有个面粉厂老板宋凯,因为生意需要,身上装着三种不同的烟,见大客户时候,拿出中华烟(45元),回村时拿玉溪烟(20元),自己平时吸红旗渠(10元)。因为衣服口袋里装几种不同的烟,有时候免会拿错了,拿错了再换一盒,因为这闹了不少笑话,让人觉得也很有意思一个人。

肆。在村上,如果几个村民在一块下棋、打扑克牌,时间长了老烟民难免烟瘾上来,从吸烟让烟你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小气的人掏烟从不将烟盒拿出来,自己从衣服口袋里面摸一根烟,无视旁人,自个顾自个儿,自己吸自己的。大气的人,掏出烟盒,给周围的人每人让一根。 不是有这个说法吗?一等烟民,有烟有火;二等烟民,有火没烟;三等烟民,没烟没火。

虽然我本人不吸烟,以前自己衣服兜里常带着烟,回村时、走亲戚时,遇见熟人了,倒是常给别人让烟。有时候带一盒烟,烟盒磨损了,还没让完。现在年龄大了,出门也不带烟了。

不知在外工作回村的你,有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呢?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301
雅旋玩转趣事

雅旋玩转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