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房地产行业到底要不要公摊?
在房地产市场,公摊面积一直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潘亮年初买了一套110平米的商品房,结果发现套内面积才80平米,剩下的30平米全是公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按照5万一平米的单价来算,光是公摊面积就得多掏150万,这笔钱花得确实让人有点肉疼。这一算不要紧,让潘亮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买房的人都在吐槽公摊面积这个问题。
公摊面积这个概念还真是个"舶来品",是香港地产大亨李嘉诚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内地的。
有趣的是,香港现在已经把这个概念给废除了,发达国家买房更是直接按套内面积来算。
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我们还在坚持这个已经被原产地都抛弃的做法?
02公摊面积的迷思
说到公摊面积,不少人可能觉得这是房地产开发商的一个"创收神器"。楼道、电梯井、大厅这些公共区域的建筑成本,都被分摊到了各个业主头上。乍一听似乎很合理,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问题所在。
这些公共区域确实需要建设和维护,但问题是,这个公摊到底该怎么算?开发商说了算,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整个过程就像是一笔糊涂账。有的开发商良心点,公摊比例控制在20%左右,有的则可能高达35%甚至更多。
购房者在签合同时,往往对公摊面积知之甚少,更不清楚自己的房子到底有多少是真正能用的面积。这种不透明的定价方式,实际上侵犯了购房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广东肇庆已经带头宣布,以后卖房子就按套内面积来算价格。重庆更是雷厉风行,直接全面取消了公摊面积。这些举措无疑给其他城市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看来,改革的春风已经吹起。
03取消公摊面积的前景
住建部最近公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未来房屋交易应该以套内使用面积为准。这个信号很明确,公摊面积的日子可能不太好过了。这一政策的出台,体现了监管部门对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决心。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加透明和公平的交易规则。取消公摊面积不仅能让购房者更清楚地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还能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竞争。开发商也将被迫提高产品质量,而不是靠玩弄面积数字的把戏来盈利。
业内有人说取消公摊面积会导致房价大涨,但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从全球范围来看,取消公摊面积并没有引起房价的大幅波动。房价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单纯改变计价方式并不会导致实际成本的显著变化。
对于已经买了房的业主来说,虽然不会因为政策调整而获得补偿,但未来的物业费等费用可能会改为按套内面积计算,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福利。毕竟,大家使用的公共设施是一样的,按实际面积收费更加公平合理。
新华社也指出,公摊面积确实损害了购房者的利益,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公摊面积终将成为历史,这是房地产市场走向透明化、规范化的必经之路。
房地产市场的每一次改革,都是为了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
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购房者、开发商和监管部门都需要积极适应新的规则。毕竟,一个良性发展的市场,需要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取消公摊面积这样的改革举措,正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步。
刘某某
没公摊,必然同比例涨价,退钱是不可能的[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