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陈知非与陈赓团聚后,陈赓向他介绍傅涯:你要喊她“妈妈”

时光机仔仔 2023-05-15 09:30:17

前言

1946年,一直生活在外婆家的陈知非得知父亲还活着。

他的父亲是谁?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而他的母亲,则是烈士王根英。

陈赓与王根英的爱情

陈赓是湖南湘乡人,1923年共产党在上海建立党组织后,陈赓到了上海工作。在这里,他遇见了当时只有17岁的王根英。

王根英是地道的上海人,1906年出生于郊区的一户穷苦农民人家。她家条件不好,没有读书的机会,8岁时,就因生活所迫进入纱厂当了童工。

那时候,纱厂都是由英国人和日本人开办的,面对中国人,他们万分严苛,每天早上6点上班,只要迟到,不是扣钱就是开除。

为了保住工作,王根英天不亮就起床,随便喝口粥就往工厂赶。她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干不完就会被工头毒打。

在黑暗、湿冷、饥饿、欺辱中,王根英撑过了她的童年。

1923年,王根英转到怡和纱厂做工。恰值中共以纱厂工人为对象,开办了工人夜校,知道此事后,王根英迫不及待地冲了过去,成为夜校的第一批学生。

贫苦的家境和在工厂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让王根英对共产党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很快,她便成了工人运动中的积极分子。

后来,共产党为了配合北伐举行了3次武装起义,王根英全部参加。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她受周恩来委托,将枪支拿到自己家里藏了起来。

就是在这段时间,王根英认识了陈赓。陈赓是夜校的教员,有文化还很有趣,每次听讲,王根英都如痴如醉。

不过,此时的王根音对陈赓却没有半点男女之情,她甚至觉得陈赓有些太过“油嘴滑舌”。

因此,陈赓几次向她示好,王根英都不咸不淡地略了过去,反倒是王根英的家人特别喜欢陈赓,陈赓几次去到王家,王家人都很热情。

“五大”旧址

王根英的妹妹王璇梅还曾羡慕地跟姐姐说:“这位先生文武双全,彬彬有礼,人品还好,阿姐真是有福气。”

王根英完全没当一回事,只说自己一心都是革命工作,不想考虑私人问题。

时间一晃来到了1927年,在此之前,两人天各一方,各自忙于革命,并没有人太过痴情于个人情感。

那是中共中央在武汉举行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两个人都作为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时隔很久再次见到王根英,陈赓发现自己还是不由自主地心动,于是,他下定决心,决定抓住机会向她告白。

在一次听报告的过程中,陈赓写了一张纸条递给王根英:“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陈赓。”

王根英看到纸条后,满脸通红,也不知道是羞的还是气的,接着,她做出了一个让人没想到的举动,“啪”的一声将纸条拍到了墙上。

陈赓

陈赓不气馁,继续写:“根英,我爱你,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

王根英这次看都没看,直接拍到墙上。

陈赓越挫越勇,“调子”也越来越高:“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王根英如法炮制,再次贴到了墙上。

正好到了休息时间,很多人围了过来,看到上面的字,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陈赓写给王根英的求爱信。

大家开玩笑地问王根英:“王根英,你这样处理情书,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

陈赓才不怕被人看,他接茬:“我看总不是反对吧,她正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陈赓向她求爱呢。”

王根英简直被陈赓的“厚脸皮”气到不行,大声“反驳”道:“你别太自信,我为什么要嫁给你?”

陈赓笑嘻嘻地回答:“为什么要嫁给我?因为我爱你嘛。再说了,我们郎才女貌兼女才男貌,志同道合还有感情基础。”

王根英辩不过陈赓,扭过头不理他了。

邓颖超和周恩来

事后,周恩来也知道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陈赓求爱事件”,他找来陈赓,批评他“不懂恋爱的艺术,求爱不讲策略”。

批评归批评,周恩来和邓颖超还是亲自出面,替陈赓说了不少好话。王根英本来就有些动心,周恩来和邓颖超再一说,她便答应了。

“五大”结束后,陈赓和王根英在武汉结了婚。婚后,王根英调回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8月1日,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

8月24日,陈赓在起义军撤出南昌向广东进军途中的会昌战斗中负伤,左腿被打中三颗子弹,胫骨、腓骨全部断裂。

一直到10月中旬,陈赓才辗转回到上海疗伤。这是夫妻俩结婚后第一次团聚,没想到是这样的场景。

王根英看着陈赓的伤腿直皱眉头,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将他送进上海著名的牛惠霖骨科医院治疗。

好在牛惠霖和弟弟牛惠生医术高超,保住了陈赓的腿,不然才是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损失。

牛惠霖

1928年4月,党中央在上海成立中央特科,陈赓担任情报科的科长。

他们在环龙路租了一间房子,为了掩护陈赓,王根英还将妹妹王璇梅和弟弟王心昌带过来一起居住。

那时候,王璇梅只有6岁,4个人看上去像是一个大家庭,和众人无异。第二年,王根英生下儿子陈知非,为避免怀疑,他们马上搬了家。

直至1931年,陈赓和王根英频繁搬家。生于上海长于上海的王根英对上海非常熟悉,她在走路时,会用余光注意着每一个形迹可疑的人,脑子里疯狂运转出现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方案。

她能轻松应对警察、巡捕的打探,比起他“神出鬼没”的丈夫“王庸”(期间陈赓化名王庸),是巾帼不让须眉。

除此之外,王根英也经常教育妹妹弟弟,要对家庭住址严加保密。对于年纪太小的陈知非,王根英担心解释不清,索性不让他知道自家的门牌号。

印度巡捕

然而,还是差点发生意外。

有一天,2岁的陈知非偷偷溜到大街上玩,他看到街上挎着枪的印度巡捕,他突然想起爸爸枕头下藏着的一把枪,于是,陈知非天真走上前对对方说:“我阿爸也有枪!你们的枪没有我阿爸的枪好!”

印度巡捕一听,马上盯住陈知非,跟着他一路回了家。走到门口,王根英刚好出来接孩子,印度巡捕便直接询问:“你们家有枪?”

王根英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可能是陈知非说漏嘴了,她冷静下来:“有枪,他阿爸给他在永安公司买了个玩具枪。”

说着,王根英从玩具柜中拿出一把木质的长枪给对方看。印度巡捕找不出破绽,再加上王根英一副有钱妇人打扮,便放过了她。

顾顺章

王根英牺牲

1931年4月,中央特科行动科科长顾顺章叛变。对于此事,陈赓不算吃惊,因为他在此之前就说过:“只要我们不死,准能见到顾顺章叛变的那一天。”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还是把人搞得措手不及。

随后,陈赓被调到天津工作,王根英和儿子一同前往。

到天津后,陈赓一家住在了法租界的交通旅社,对外,他们宣称要开酒店,其实,他们的工作是清查叛徒,营救被捕同志,开展特科工作。

他们一直与叛徒密探周旋了3个月,可惜形势太过不利,工作很难有成效,于是,陈赓全家再次返回上海。

不久后,陈赓被派往鄂豫皖红四方面军工作,王根英则带着儿子留在了上海,负责沪东区反帝大同盟的部分工作。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第19路军奋起反抗。王根英马上组织了沪东工人救护队,直接上到前线服务。

“一二八事变”后,王根英重新回到工厂,后来,全国总工会成立女工部,王根英成了女工部部长。

这一年秋天,陈赓右膝盖受伤,10月,他再次回到上海治病,和上次一样,王根英又安排陈赓去了牛惠霖骨科医院。

病愈后,夫妻二人决定一起前往中央苏区,王根英兴奋地收拾好行李,只等动身。

没想到的是,陈赓被叛徒出卖了。那是1933年3月的一天,王根英左等右等,陈赓还是没有回家,她有种预感:陈赓可能是被捕了。

随后,王根英到处打探消息却一无所获,紧张过度的她甚至开始产生幻觉,她总感觉有人要抓她,有一次,她把陈知非从二楼窗口中扔了出去,然后自己纵身跳下。

所幸地面是土地面,而且楼层不高,不过母子二人还是被摔得鼻青脸肿。

后来,情绪不太稳定的王根英被送回了家,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后,王根英渐渐平稳下来,她又马不停蹄地开始打探陈赓的下落。

叶剑英

有一天,她找到一个曾经的工友打听消息,没想到,对方已经被收买。第二天,就有人上门抓走了王根英。

她先是被关押到了提篮桥监狱,后又被转到南京“江苏第一模范监狱”。经过绝食斗争,狱方终于答应她们可以和外界通信。

这时,已经距王根英被抓过去两年,在此期间,她生死不明,家人一度以为她已经牺牲了。

恢复联系后,王根英给家人寄去了自己做的玫瑰花枕头,还给儿子绣了一个老虎图案的小书包。

1937年8月,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到南京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国防会议,得知王根英还被关押,他们三人亲自去看望了王根英。

王根英愣在原地,叶剑英笑着问:“怎么,不认识了?”

王根英这才如梦初醒,将自己的情况一一汇报。

就这样,王根英结束了自己为期4年的牢狱之灾。不久后,周恩来带她去了西安,8月26日,她由西安转至云阳八路军总政治部与陈赓团聚。

得知此事的邓小平专门准备了一桌好饭,还特意留出一间房,让两人互诉离情。他们一直聊到深夜还没有讲完分离4年各自的经历,一点都不觉疲惫。

几天后,刚团聚没多久的夫妻俩再次分别,王根英去了延安学习,陈赓则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396旅旅长。

3月后,王根英毕业。她多次申请,要求去战火纷飞的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王根英如愿以偿,去了129师工作。

她被分配到供给部办的财经干部学校任政治指导员,在新岗位上,王根英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和热情。

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2月下旬,386旅开进冀南地区,财经学校也随部队东进。

1939年3月,财经学校又随主力部队西进,转往太行山区。

3月8日这一天,敌人进攻冀南军区驻地,师供给部好不容易才突出重重包围。走到村口时,王根英突然发现装着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

她毫不犹豫地转身跑了回去,大家想拦都没来得及拦下。当王根英拿上挎包往外跑的时候,不幸与敌人遭遇。在机枪扫射下,王根英倒在了血泊中。

这时候,陈赓正率领386旅越平汉线西进,当天,他便知道了妻子牺牲的消息。陈赓手捏电报,眼泪无声地滑落。

那天晚上,他在日记中写下:“三·八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

后来,他还跟战友们提过,说自己要为王根英守节3年。果不其然,陈赓在1943年才与傅涯重新建立家庭。

陈知非

陈知非寻亲记

对于王根英的牺牲,她的家人们并不知情,可以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失去联系是常有的事,亲人间不知道彼此是生是死也稀松平常。

比如说陈知非,他在1946年才知道父亲活着的事情。

其实,早在陈赓和王根英被抓时,陈知非便去了外婆家生活。虽然没有跟母亲一起生活时的胆战心惊,但因为太过贫穷,陈知非的日子也过得不好,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成天被饿得前胸贴后背。

7岁时,陈知非辍学去当了小报童,每天清晨4点,便迷迷糊糊地上街卖报纸。

这些微薄的收入便是一家几口的生活费。外婆曾抱着他哭:“可怜的孩子,本该读书的年纪却要挣钱养家,真是难为你了,什么时候你爸爸妈妈回来就好啦。”

不过,这还不是他最惨痛的记忆。日军飞机轰炸上海的时候,曾把外婆家炸成一片废墟,他们唯一的家产没了。

外公急火攻心,直接没了,外婆和舅舅也生了一场大病,在此期间,竟是只有几岁的孩子在支撑着支离破碎的家庭。

长大后,陈知非的日子才稍微好过了些,舅舅舅妈找到些临时工,陈知非自己也去了工厂。

1946年,上海地下党在陈赓的委托下,终于找到了舅舅舅妈。

其实,陈赓已经找过陈知非好多次了,只是之前的房子被炸,寻找无果才拖了这么多年。

当得知陈赓还活着,并让陈知非去自己那里时,王璇梅也高兴地表示,自己要跟着一起去,去看看姐姐姐夫。

他们坐上一艘大木沙船,在东海上航行了五六天后,两个人在苏北的一个小镇上了岸。

陈赓和傅涯

一到解放军驻地,就有人迎接了他们,给他们换上军装。王璇梅和陈知非走去街上,会有人叫他们“同志”,这一切都让两人觉得惊喜。

大约走到山东的时候,两人才知道王根英已经牺牲的消息,失去姐姐、妈妈两人抱头大哭,好在他们还有陈赓。

又在牛车上颠簸了3个月,终于,他们来到了山西阳城,首先迎接他们的是傅涯。

到达之前,两个人还商量:“如果傅涯不好,就马上离开”。结果,傅涯对他们非常热情温柔,不仅给他们炖了鸡汤,还帮陈知非抓跳蚤。

后来,陈知非还笑着回忆当时的那一幕:“见到傅涯后,就再也没有那个想法了。”

因为当时的陈赓正在前线打仗,傅涯便写信托人把情况告诉了陈赓。12月,刚打完一场胜仗的陈赓带队回山西沁源休整,傅涯知道后,马上带着王璇梅和陈知非,走了一百多里路去与陈赓团聚。

到地方时已经是傍晚了,陈赓还有很多战士依旧守在村口迎接。

陈知非知道自己的爸爸是大英雄,他担心父亲看不起还很平凡的自己,故意很神气地岔开脚站,陈赓看穿了他的慌张和骄傲,很温柔地夸他“有点神气”。

然后,他忍不住感慨道:“看你长得多像根英啊,头发也一样,你妈妈要是在,该有多高兴啊…….”

在欢天喜地的气氛中,陈赓还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陈知非对傅涯的称呼。

虽然陈知非已经认可了傅涯,可那时的他正是十七八岁还很要面子的年纪,因此,陈知非不好意思张口喊傅涯,于是,陈赓跟他交代:“你还是要喊她‘妈妈’,以后我们是一家人.....”

当天晚上,陈赓和陈知非睡一间房。周围没有欢迎的战士们,陈赓彻底“放开”了自己,抱着儿子从头到脚摸了一遍。

陈知非有点尴尬,但更多的是感动,这是他有记忆以来第一次感觉到父爱。

陈知非还问了不少自己好奇的“小道消息”。以前,他听外婆说,自己的父亲做了大官,彭德怀给他两辆汽车的钞票他都不要。

陈赓愣了一下哈哈大笑:“那是一句玩笑话,老太太当真了。”

原来,南昌起义时,陈赓负责保卫起义总指挥部,并接管过江西银行,确实把大批钞票用汽车运到总部,只不过,那不是彭德怀给他的。

至于王璇梅那边,后来,陈赓撮合了她和陈锡联的喜事,还把王根英的母亲接去一起生活。

每次提到陈赓,王璇梅都很感慨:“姐夫真是个难得的大好人,重情义,他一辈子都没有忘记我们……”

2 阅读:113

评论列表

山海不相逢

山海不相逢

2023-05-24 22:39

啊这

时光机仔仔

时光机仔仔

许多事情不能单看表面,而是你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