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是汉昭烈帝刘备的长子,也是蜀汉的末代皇帝,他对外支持诸葛亮北伐,对内则主张休养生息;刘禅在位长达41年之久,是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帝王。
公元263年,曹魏大军兵分三路伐蜀,而作为蜀汉后主的刘禅,竟没开打就投降了;从这一刻开始,其父刘备辛苦创立的蜀汉基业就此毁于一旦。刘禅身为一代帝王,他为何要不战而降呢?
自刘禅继位以来,蜀汉长期与曹魏交战,发誓报答先帝之恩的诸葛亮更是多次北伐;长期北伐虽有成效,但同时消耗巨大,加之蜀汉地处西南,经济、人口等方面远远比不上占据中原地区的曹魏。
不仅如此,姜维也曾多次北伐,从而导致蜀汉的国力逐渐衰弱;这或许就是刘禅不战而降的一大重要原因,但更为致命的是蜀汉人才的凋零,使其无法与曹魏相抗衡。
刘备之所以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就是因为身边有很多文臣武将,这些人才为他出谋划策以及冲锋陷阵,最终奠定了蜀汉基业。
然而到了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无人能够对抗曹魏;而且刘禅此人性格懦弱,最终他选择了不战而降。
身为亡国之君的刘禅,竟被晋武帝司马炎封为了安乐公,而且还得以善终。对此,小伙伴们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