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消费报告出炉,你的钱都被谁赚走了?
最近税务总局利用增值税发票数据分析显示,春节期间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比去年春节假期涨了10.8%。
简单来说,就是今年大家花的钱比去年更多,但凡与消费沾边的行业收入都涨了。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春节你我花了这么多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谁才是春节真正的“大赢家”?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春节消费”,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今年春节的年货消费,大概突破了1.5万亿,相当于每个人都花掉了1000多块。
1000块钱,是不是也不多?
但这个数据指的是单纯的“年货消费”,其它春节期间发红包、买车票之类的支出,都不在年货消费的范围内。
而提起采购年货,具体内容当然是天南海北,不光南北方存在巨大的差异,甚至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殊年货”。
不过,尽管年货的品类多种多样,但根据今年的春节消费报告,有两样年货堪称是家家必备。
首先是各种各样的零食,今年再一次获得热销。
不管自己吃,还是走亲戚送礼,零食已经悄然间成为刚需,占到年货总消费的32%。
过年前,随便在超市逛逛就会发现,很多平时“包装朴素”的零食单品,早已被商家组团出道,什么辣条、膨化食品,凑在一起就是零食大礼包。
得益于年轻人逐渐掌握春节的“财政大权”,各类零食大礼包的销路自然也是越来越广。
其次则是烟花爆竹,在年货销售排名里排第2位,占比18%。
作为年味最集中的体现,烟花爆竹自然不必多说,除了某些受限制的城市区域之外,只要一临近春节,烟花爆竹就会进入热销模式。
而随着零食和烟花爆竹成为年货热销品,大家慷慨解囊的背后,实际上还隐藏着一位最大赢家。
春节真正的大赢家,出现了中国零食哪家强?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家买到的年货零食有很大概率产自湖南。
每年年关将近之时,湖南都会成为年货零食的集散地,什么辣卤鸭货、休闲小食品,通通湖南产。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湖南休闲食品产值能占到全国行业总产值的1/3、休闲熟食年产值的3/5。
湖南本省的零食企业数量,全国排名第一。
湖南零食强到什么地步?
全国每10斤的鸭脖,有6斤产自湖南,每10包的辣条,有7包都来自湖南。
另外像是你熟知的那些零食品牌,比如做蜜饯的盐津铺子,做辣条的麻辣王子,做鸭脖的绝味食品,做小鱼干的劲仔,也全都是湖南企业。
这还没完,大家可能都知道上市的辣条企业卫龙在河南,但实际上,卫龙的创始人刘卫平也是湖南人。
跑来跑去,还是跑不出湖南的“零食圈”。
最近两年零食连锁店大火,而在零食店品牌全国10强中,有5家都是湖南人创办的企业,名副其实占了半壁江山。
不光建厂产零食,还开店卖零食,湖南人真正做到了“一条龙服务”。
另外别忘了,提起烟花爆竹,全国最大的产地同样是在湖南浏阳。
全世界每10颗烟花,就有7颗是浏阳制造的,可以参考湖南辣条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所以是不是发现了,无论零食还是烟花,这些备受大家喜爱的年货,背后统一都是湖南老板,妥妥的最大赢家。
湖南怎样做到的?湖南烟花产业发达不难理解,早在唐朝开始,浏阳就已经在研究烟花了,等到明清时期,更是已经形成了产业化。
所以一直发展到现在,浏阳烟花顺理成章制霸全球,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烟花产业从业者。
那为什么湖南人做零食也如此成功呢?
最关键的一点,是人的优势。
很多人到湖南,尤其是长沙旅游之后,常常会油然而生一种松弛感,而这反映在消费上,就是品类众多的小吃食品。
说白了,湖南人喜欢吃,也喜欢研究吃,再加上房价相对较低,生活压力相对较小,人们天然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在零食之上。
而要研究吃,原材料自然必不可少,好巧不巧,湖南又拥有雄厚的农业基础,自古以来就有发达的小吃文化,为湖南零食产业爆发进一步奠定基础。
最后在传统小吃的基础上,湖南人又不缺乏创新意识。
比如绝味鸭脖、盐津蜜饯等等,其实都是用现代商业手段去改造传统小吃,并且无一例外都获得了成功。
而随着某一个爆品的成功,又会吸引更多创业者向着更深更广处挖掘,最终才形成了庞大的零食帝国,统一了全国人民的年货市场。
写在最后:
湖南老板制霸全国零食和烟花爆竹市场,成为年货销售背后的最大赢家。
今年春节,你家给湖南老板贡献了多少营业额?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