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任政法委副秘书长,丈夫官至正国级,风雨同舟,儿女也皆成才

诗兰谈过去 2024-07-05 18:20:31

1939年,晋察冀军区迎来了一批北平的爱国青年,他们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定的信仰,是革命的优秀代表之一。张洁清就是这些青年中的一员,她在建国后曾一度晋升为省部级官员,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洁清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从小生活无忧。她在10岁时进入一所私立小学接受教育,18岁考入北平某师范学校主修文学史专业。她的姑姑是共产党员,经常向她传播革命理念,逐渐引导她对红色革命产生兴趣。从16岁开始,她自愿参与一些基础的革命工作,如情报搜集和传递等。

1936年,张洁清通过考核,正式加入中共。抗战爆发后,党组织为了保护她免受日军伤害,安排她离开北平,暂居某小镇。1939年,中共北方局将她与其他知识分子送往晋察冀军区工作。在那里,聂帅看重张洁清等人,决定重点培养他们,先后派他们进入军区党校深造。

在军区党校,负责人彭真曾在北平与张洁清有过接触,两人因此颇为熟悉。他们重逢后感情迅速升温,彭真毫不犹豫地向张洁清表达了爱意。然而,由于年龄差距较大,张洁清犹豫不决,担心两人沟通上的障碍。

张洁清的弟弟得知此事后劝她放下顾虑,认为彭真是位品行优秀、能力出众的好干部,值得信赖。张洁清听从了弟弟的建议,接受了彭真的感情表白。冬天里,张洁清病倒在床,彭真日夜照料她,深情不渝。张洁清被这份真挚的爱打动,病愈后主动提出结婚,彭真欣然答应。

1940年,日军集结重兵对晋察冀军区展开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扫荡行动。聂帅察觉到敌人的动向后,立即命令各部队转移至安全地带,以避开日军的围剿。然而,张洁清正值临产期,无法随大部队撤离,因此总部只能留下几人陪同她待产。

几天后,张洁清在一间破旧的教室中生下了一个孩子。但欢乐未能持续多久,日军立即对教室展开了搜查。由于教室难以继续藏匿,众人商议后决定转移到一处隐蔽的山洞中躲避追捕。为了应对可能的危险,一位干部将一把手枪交给张洁清用于自卫。她信誓旦旦地承诺,如遇敌袭,她将无畏无惧地战斗到底,并且决不被敌人俘虏,甚至准备将最后一枚子弹留给自己。

建国后,党中央原本计划将张洁清安排到组织部工作,但她却选择自我降职,请求调到北京市委工作,与丈夫彭真共同奋斗。随着家庭事务增多,她最终辞去公职,成为一名家庭主妇,专心照料子女,默默支持丈夫的工作。

1966年中旬,彭真受到动荡的影响,被免去公职。1967年,全家被迫迁至陕西某基层公社生活。在此期间,张洁清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病,彭真看到她疼痛难忍,主动承担起家务,细心照料她的生活起居。

1979年,他们回到北京,党中央为他们分别安排了工作:彭真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政治局常委,是正国级干部;张洁清则在中央政法委担任副秘书长,职级为副省部级。二人直至1980年代末才离休,正式退出政坛。

1991年,彭真突发脑溢血,尽管经过抢救转危为安,但却患上了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张洁清承担起照料他的重任,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1997年,彭真因病逝世,张洁清随后在2015年也去世。这对夫妇的坎坷与深情,铸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篇章。

张洁清和彭真共育有四个子女。他们的长子,醉心于科学研究,最终成为一代核物理大师,他在核物理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次子则选择了法律这条路,成为一名著名的律师,他在法律界享有盛誉,为许多重要案件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

他们唯一的女儿早年在部队服役,后来因个人志向转变,自愿退役,并投身华南的商界。在某国企任职期间,她展现出出色的管理才能和商业头脑,带领团队取得了显著的业绩。然而,随着岁月的增长,她在新世纪初决定辞去公职,选择在家专心照料家庭和享受退休生活,不再参与商业决策。

张洁清与彭真的子女,各自在不同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成就,他们的家庭故事不仅是一段关于爱与奋斗的传奇,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部分,展示了家庭成员在不同领域的光辉篇章。

0 阅读:316

诗兰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