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抄家风潮:官员的噩梦,皇帝的丰收,最终钱都进了谁的口袋

谈天鉴夕朝 2024-05-11 02:48:15

在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抄家作为一种惩处手段延绵不绝。到了清代,抄家案件更是屡见不鲜,其案件涉及的人员地位悬殊,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抄家所得巨额财富为内务府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成为其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

在顺康时期,抄家案件就已经相当频繁。顺治年间,睿亲王多尔衮迫害肃亲王豪格,其党羽杨善、罗硕、俄莫克图等人先后被抄家。

顺治亲政后,多尔衮一党如何洛会、胡锡等家产也遭到了抄没。此后的康熙年间,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平南王尚祺信等人相继被抄家查办。

而雍乾时期则是清代抄家案件的高发期。雍正皇帝为政严厉,抄家案件屡屡发生,被抄者包括皇亲国戚如八阿哥允禩、九阿哥允禟,也有李英贵、曹頫这样的旗人官员。

到了乾隆中后期,由于吏治腐败,抄家案件更是接连不断,仅三品以上的大员就有50余人遭此厄运,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咸同之后,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朽,抄家案件开始减少。被抄者地位大多也不太高,很多只是些小小的地方官员。

所抄家产数额也骤降,除了个别如和珅等大员外,多数人所被抄没的家产价值甚至不足百两白银。

有意思的是,在清代抄家的对象中,内务府的官员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他们往往是因为在管理皇家财产的过程中渎职贪污,未能按时上交应纳的银两而遭此厄运。清代内务府官员如此众多被抄家,也从侧面说明了内务府在清代统治中的重要地位。

这么多抄家案件所得的巨额财富究竟如何处理?清朝统治者对此自有一套成规。

首先是解交宫中,成为皇室收入的一部分。其中,所得黄金统统上交内务府广储司,而白银主要也是解交内务府库藏。

至于那些价值连城的古董珍玩,则被直接解入紫禁城,供皇帝赏玩挑选,剩余的则交由崇文门税关拍卖变价。

除此以外,查获的一些房产和店铺,通常也会有部分被皇帝赏赐给亲信重臣。

抄家财富进入紫禁城后,对清代皇室的财政利益起到了极大的助益。一方面,大量黄金的注入极大地充实了宫中的库藏。

古代宫殿装饰、帝后服饰及佛像器皿的制作都需耗费大量黄金,抄家为此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

另一方面,那些白银直接进了内务府的库房,为皇室的日常开支提供了资金保障。

除了黄金白银,进宫的还有大量珍贵的古玩文物。这对皇室的艺术品收藏起到了很大的补充作用,同时也减轻了皇室为采购此类物品而支付的费用开支。

据记载,乾隆时期的著名抄家大案"高恒案"中,就有多达9000余件贵重物品被抄了出来。

另外,内务府还会经营管理部分抄没的产业,如房产、当铺等,从中获取收益。嘉庆四年,就有和珅家中被抄的1170余间房产被内务府售出,获利4.3万余两白银。

总的来说,清代前期内务府每年的正常收入大约在50万到250万两白银之间,而抄家财富的到来往往能给内务府带来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两的特别"收获"。

因此,抄家财富对满足皇室的庞大开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内务府当时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尽管抄家财富为内务府带来了可观收益,但由于其具有不确定性,也不可能成为内务府财政的长期稳定来源。

况且,抄家案件凸显的是统治阶层的腐败黑暗面,终归不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因此,随着咸同时期清朝统治的日渐腐朽,抄家案件数量的锐减,这股财富对内务府的贡献也逐渐减少,并最终退出了内务府的财政视野。

在清代,每当抄家案件落实,那些被抄没的财产都要经过一番精细的处理程序。而作为皇室私产的主要管理机构,内务府在这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抄家所得的财富,内务府采取了"分类处理"的方针。其中最重要的一类,就是那些直接解交紫禁城内务府的部分。这些"进宫"的财物,不仅数量可观,种类也相当丰富。

首先是那些黄金白银。黄金作为珍贵的贵重金属,全部要上交内务府广储司。

乾隆四十年,当王亶望被抄家时,先期就有20余万两白银被解交内务府。而嘉庆四年,和珅被抄家更是创下了280余万两白银的"纪录"。

广储司掌管着宫中的黄金库藏,这些被抄来的黄金将被用于制作佛像、器皿,以及宫殿的装潢等。

而白银则主要解交内务府府库,用于支付皇室的各种开支。不过,也有一小部分被分配给户部和地方藩库。

除了金银之外,那些古董字画、瓷器铜器、珍贵玉器等珍品,也都被运往紫禁城,供皇帝赏玩挑选。

乾隆时期抄查高恒家产时,就有9000余件各类物品被解解入宫。皇帝从中挑选出一部分自用,其余则交由崇文门税关拍卖变价。

在乾隆五十五年查抄原副都统承安家产时,就有4400余件瓷器、玉器、铜器等"留内物品",另有1900余件被交税关拍卖。可以想象,这些物品中必定大有来头,堪称国之重宝。

至于被抄没的房产和店铺,清朝统治者也为其设置了专门的流程。一般情况下,皇帝会从中挑选出一部分赏赐给亲信大臣,作为对其的嘉奖。

比如,当曹寅被抄家后,雍正皇帝就将他的部分家产赏赐给了织造绥赫德。

而和珅被抄家时,嘉庆皇帝则将他手中的一些当铺赏赐给了亲王和王子侄,将其宅院赏赐给了庆僖亲王永璘。

至于剩余的那些房产店铺,内务府则会通过官房租库这一专门机构来负责其租售事宜。如果是店铺房屋,一般会维持原有的租赁状态;而独立的宅院则多会售卖给京城的旗人官员。

据记载,仅嘉庆四年和珅被抄的1170余间房产售出那一年,内务府就获利了4.3万余两白银。这一收入数目虽然相比抄家白银财富微不足道,但也算是一笔不菲的补充了。

除了上述这些主要处理方式外,清朝统治者有时也会根据特殊情况,对抄家财产做出其他安排。

比如有些财产可能会被解交户部,也有一些则是被留存在当地。但无论如何,这都需要经过皇帝的特别批准。

总的来说,绝大部分抄家财产最终都会以不同形式汇聚到内务府,成为其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即便一些财产被临时分派给他人,最终的归属也还是在紫禁城内。

面对如此丰富的收藏,皇帝们自然乐不可支。他们可以亲自从中挑选心仪之物,满足自己的审美享受;而剩余的那些珍品,则可以交由崇文门税关拍卖,换取一笔可观的收入。

总之,通过抄家珍品的方式,皇室的艺术品收藏得以极大丰富,与此同时还能节省大笔的购置开支。

通过上述种种渠道,抄家财富为内务府带来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成为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根据学者估算,清朝前期内务府每年的正常收入约在50万至250万两白银之间,而每逢一次大案抄家,内务府就能获得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两的特别"收获"。

如此看来,抄家对于内务府的财政建设确实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既有助于补充内务府的库藏,保证日常运转;又为皇室提供了丰富的收藏,节省了大笔购置开支,实现"双赢"。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抄家财富一直是内务府预算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抄家财富的获取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层层加码的腐败凸显了统治阶层的黑暗面,激化了社会矛盾,埋下了日后覆亡的祸根。

因此,到了清朝晚期,随着朝野之争的升级和统治基础的日渐瓦解,抄家案件的数量和规模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应地,抄家财富对于内务府的贡献和影响也在逐渐减小。

可以说,抄家财富的兴衰,正是清代统治的一个缩影。它既折射出封建统治的残暴,又映射出内务府财政在皇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段丰富多彩的历史,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和思考。

0 阅读:46

谈天鉴夕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