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毛主席第三次划掉毛远新的名字,周总理连忙拦住:不能再划了

过隙弹指间 2025-04-07 14:02:47

【前言】

1973年,党的十大在北京热热闹闹地开起来了。开会前头,毛主席仔仔细细地瞧了一遍要当中央委员的那些人的名单。

接着,毛主席瞧见了一个挺眼熟的名字,那就是他侄子毛远新。

听到这个名字,毛主席不由得愣了一下,但只是短暂的思考后,他便果断地拿起笔,把毛远新的名字从名单上勾掉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毛主席头一回把毛远新的名字给删掉了。记得在1968年,党召开八届十二中全会那会儿,毛远新的名字原本是在中央委员候选人的名单上的。但名单递上去之后,毛主席立马就把毛远新的名字给勾掉了,一点都没犹豫。

毛新远年纪尚轻,经验也不够丰富,还得多锻炼锻炼。不能因为他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就给他这么重的担子。

到了1969年,党的九大开会在北京举行,毛远新的名字又出现在了名单上。毛主席一看,眉头紧锁,啥也没说,直接把侄子的名字给勾掉了。到了1973年,这已经是毛主席第三次把毛远新的名字给划掉了。

周总理在一旁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主动站了出来,跟毛主席劝说起来:

毛远新呢,是辽宁老百姓选出来的代表。大家连续三次选他,这就说明老百姓对他那是相当认可,打心底里信得过他。这次啊,咱可千万别再把他的名字给划掉了,不然老百姓肯定会有意见的。

毛主席琢磨了一会儿,觉得周总理的话挺在理,便放下了笔。不过,他接着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让毛远新可以列席会议,但不给他中央委员会的正式资格。

虽然伯父三次把他的名字给删掉了,但毛远新从没抱怨过半句。他心里明白,伯父对他们这些侄子侄女既疼爱又严格,所以他就想着得更加卖力工作,争取以后能让伯父瞧得上自己。

【永远记住他的第二故乡】

毛远新的老爸是毛主席的亲弟弟毛泽民,老妈则是朱旦华。

毛泽民是因为受到他哥哥的影响,才决定加入革命的。得提一下,他小时候家里头穷,没上过什么正经学堂,只念了四年私塾就不得不回家帮忙了。可你别看这样,他后来竟然在金融理财方面特别在行。这多亏了他早年在家帮忙管理家务的经验,锻炼出来的本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新疆的军阀盛世才,因为跟苏联关系不错,就想请中共派些干部过去帮忙。

毛泽民第二年刚好有机会去苏联看病,路过迪化时,党组织安排他留在新疆工作,他就当上了盛世才那里的财政厅代理厅长。

那时候,朱旦华同样接到了党组织的任务,被派到了新疆。毛泽民对这位长得漂亮又稳重的姑娘挺有好感,久而久之,两人之间就慢慢有了情愫。

通过中共新疆的领导邓发的牵线,1940年5月,毛泽民和朱旦华喜结连理。转年2月,朱旦华生下了一个男娃娃,这让步入中年的毛泽民高兴得不得了。他按照毛家的族谱,“祖恩流传久,后代永远旺”,给儿子取名叫毛远新。那个“新”字,就是希望孩子记住他是在新疆出生的,别忘了这个特别的地方,他的第二个家。

可叹的是,毛远新自打来到这个世界,就仿佛被命运安排了诸多波折和磨难。

1942年8月,盛世才突然翻脸,把在新疆的共产党人都抓起来关进了大牢。毛泽民、陈谭秋、林基路这三位共产党的领导也没能幸免,他们在牢里被折磨得够呛。特别是毛泽民,因为是毛主席的亲弟弟,敌人对他更是特别“关照”。但就算这样,他们三个人在牢里还是一直跟敌人斗。盛世才拿他们没办法,最后只好偷偷把他们给杀了。

朱旦华带着年幼的毛远新,也被关进了女牢房。毛远新那么小,就在牢里待了整整4年。

有一次,监狱的所长竟然把年仅3岁的毛远新抓起来,强迫一个孩子说:“你告诉所有人,八路军和共产党都是土匪,你爸爸也是土匪,快说!”

毛远新年纪虽小,可面对威胁,他却一直倔强地说:“共产党才不是土匪呢,我爸也不是土匪。”

“你要是不说,我可就得动手教训你了。”

在监狱所长的皮带威胁下,毛远新还是咬牙硬挺着,啥也没招。

所长面露凶相,恶狠狠地吓唬道:“你要是招了,我就不揍你了。”但毛远新从头到尾硬是一句话都没说。

在牢里,有个勇敢的阿姨不顾一切地把孩子救了出来。那时候,敌人用皮带威胁,毛远新硬是一滴眼泪都没掉。可当阿姨紧紧抱住他时,毛远新却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有个小孩,在他那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却经历了太多他不该经历的磨难。

1946年秋天,多亏了党组织的帮忙和张治中的努力,新疆监狱里关着的几百名干部才被救了出来。朱旦华也带着毛远新,一路上不容易,最后来到了延安。

到了延安那会儿,朱旦华才得知,原来她的丈夫已经在新疆牺牲了。

毛主席得知二弟离世,心里头那个难过啊,真是说啥都形容不出来。从那以后,他就把满满的爱都给了弟弟留下的那个孩子。

一见到毛主席,他就把毛远新紧紧搂在怀里,显得格外亲热。那时候的毛远新,还只是个小孩呢。他看着眼前这个不太熟悉的伯父,只是出于好奇,轻轻地问了一句:

“伯父下巴那儿长的是个啥玩意儿啊?”

小远突然发现伯父下巴上有颗痣,他童言无忌地说出来,把毛主席逗得乐开了花。

毛远新在战争年月吃过不少苦头,所以特别懂得和平年代的好。毛主席对自己的这个侄子,那可是相当上心。

1949年夏天,南昌迎来了解放,朱旦华在蔡畅的牵线下,跟方志纯成了家。方志纯啊,他是方志敏烈士的亲堂弟,以前在新疆,他俩还一块儿蹲过牢呢。后来,朱旦华当上了江西省妇联的头儿,多亏了康克清的帮忙,她才能把儿子毛远新接到身边来。转眼到了1951年夏天,学校放暑假了,朱旦华就带着儿子去北京开会。康克清看她挺忙的,就建议说,不如先把孩子放到毛主席那儿,让他伯父帮着照看照看。

会议结束后,朱旦华去中南海接毛远新,可毛远新却突然变卦,说啥也不肯离开北京了。

我不打算回南昌了,决定继续留在北京上学,不去育英小学了。

“那可不行。”朱旦华直接对儿子说:“你伯伯整天忙得团团转,咱不能在这儿给他添乱啊。”

毛主席虽然非常疼爱这个侄儿,但心里琢磨着孩子最好还是待在妈妈身边。他看着母子俩拌嘴,觉得挺有意思,便乐呵呵地插话劝和:

远新啊,还是回到老妈身边最靠谱,我这儿啊,就像个温室,你要真成了温室里的小花朵,那可就不妙咯!

没想到毛远新却猛地挺直脖子,直接来了一句:

我来北京是为了在育英小学念书,可不是为了留在伯伯这儿当啥宝贝疙瘩。

毛主席爽朗地大笑起来,一把将侄子抱进了怀里。

江青在一旁连忙拉住朱旦华,劝道:“岸英在朝鲜牺牲后,主席好久都没笑过了。还是小豆豆(毛远新)来了之后,主席的脸上才又露出了笑容。要不咱们就把孩子留下吧,这样主席能开心点。”

琢磨了好久,朱旦华最终同意让孩子留下。毛主席一听,乐坏了,立马点头答应,还随手一指李讷说:“就让姐姐带着弟弟吧!反正他俩都在育英学校上学呢。”

毛远新从10岁那年起,就一直待在中南海,陪伴在毛主席身边。毛主席待他如同亲生儿子,悉心教导和培养。

【毛主席对毛远新:称赞的少批评的多】

毛远新小时候遭过罪,被关进过牢里,那时候吃得不好,营养跟不上,所以发育得晚了些,个子也就相对矮了点。

毛主席对他这个侄儿疼爱有加,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教育培养,都照顾得特别周到。时间一长,连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摸透了主席的性子。毛主席办公时,经常一忙起来就没个准点。碰到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就会悄悄对毛远新说,让他劝劝伯伯出去溜达溜达,或者去游个泳放松放松。而毛主席呢,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拒绝这个提议。

说到学习,毛远新基本不用长辈多费心。他脑子灵光,学啥都快,成绩年年都顶呱呱。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对毛远新的批评倒比夸奖的时候多。

就算他成绩再好,毛主席也总是会对他提出批评:

你学习时没有抓住要害,不够自觉,老是被考试分数牵着鼻子走。

毛主席对于教育不主张啥都学精,他觉得追求每门课都拿高分这种想法本身就不对。学校啊,还是应该多怎么教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在毛主席看来,毛远新得明白学习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光靠死记硬背,照着标准答案背下来。

毛主席有好几回跟毛远新聊起了自己年轻时候上学的事儿,他告诉毛远新说:

人的一辈子时间就那么点儿,得学会舍去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别的。

1954年,毛远新成功进入了北京101中学的大门。到了1960年,他中学毕业了,因为成绩特别出色,学校打算推荐他去哈军工继续深造。

毛远新满心欢喜地跑回家,急着跟毛主席分享这个好消息,可没想到,毛主席听后却轻轻摆了摆手,说:

“啥保送啊?保送有啥了不起的,真有能耐就自己考去,自己考上的那才叫真本事呢。你看李讷,她就是全凭自己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的。”

毛主席觉得,学校给的保送机会大都是照顾干部家的孩子。毛远新一听,就知道伯伯可能想歪了,连忙说明情况:“伯伯,这次哈军工招生,确实有一部分是从各地选出的好学生保送进来的。我能被保送,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好,这事儿在学校里大家都知道,也是评选后确定的结果。”

可毛主席依然摆了摆手,表示不赞同:

全国的大学生都是考进来的,都得经历高考这一关,你自然也不例外。我看你可能是觉得自己考大学没把握,所以才选择保送这条路的吧。

毛远新一听心里就不乐意了,一赌气说不去哈军工了。后来听伯伯提起清华和北大最难考,他干脆直接跟毛主席讲道:

我下定决心了,非得考上清华大学不可。

毛远新学习特别棒,后来真就凭本事考上了清华的无线电专业。

毛远新只上了一年学就感到不满了。要知道,那时候哈军工可是全国都知道的好军事大学,国家为了它可是花了不少心思。毛远新的好多朋友也都进了哈军工,回来后总跟他聊学校里的事儿。有次毛远新在广州碰见了叶选宁,叶选宁就对他说:

听说清华那边的吃的可不咋地,要不你们考虑一下来我们哈军工呗,我们这的伙食可比清华的好多了。

在身边人的建议下,毛远新心里打起了转学的念头,但又怕伯伯会责怪。于是,他就去问了问毛主席的意思。毛主席对这事儿没多说啥,只是笑着回了一句:

“这得看陈赓将军是否瞧得上你。”

毛远新有了叶选宁的帮忙,去找了哈军工的院长陈赓将军。当陈赓得知毛远新这个清华的优秀学子想转学过来,他高兴得不得了,二话不说就批准了他的转学请求。

在哈军工读书那会儿,毛远新依旧是学校里的佼佼者。很多哈军工的老前辈写回忆录,提到优秀学生时,总是会把毛远新算上。他在学校那会儿,靠着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所有同学的认可。

可偏偏有那么一件事,把毛主席给惹火了,他大发雷霆。

1963年春天,哈军工那边出了件大事,就是陈东平的事儿。陈东平啊,他是开国上将陈再道的儿子。小时候被爸妈宠坏了,一点苦都吃不得,慢慢就走上了歪路。在哈军工读书那会儿,他居然自己去找敌人特务机关搭上线了。结果呢,学籍、团籍、党籍,全给开除了。

那时候在学校,毛远新和陈东平是睡上下铺的兄弟。因为陈东平学习成绩老是不行,毛远新没少劝他。可谁能想到,后来真的闹出了事情。事情一出,毛远新立马就跟学院领导一起,着手查学院里那些高干子弟的问题。但等到1964年毛远新回家,跟伯父毛主席聊起这事儿时,毛主席可一点面子都没给,直接就把他批评了一顿。

陈东平不就躺你边上嘛?你怎么跟个反革命分子睡一块儿了还不知道呢?那么多反革命的人,你就一个都没发现?陈东平就在你身边,你居然都没察觉?

几个问题接连抛出,让毛远新心里头也有点儿过意不去,从那以后,他更加留神起自己的一言一行来了。

【故土韶山】

毛远新从小到大都陪在毛主席身旁,一边学习一边在劳动里拼命磨练。这段经历,对他的人生来说,影响真的特别大。

1965年那会儿,毛远新听了号召,跑到乡下去搞四清运动。为了不引起大家的注意,毛主席让他换了个名字,叫李实。就这么一直瞒着,直到他离开那儿,村里人都没发现他的真身是谁。

1966年那会儿,毛远新被安排到了研究导弹的国防研究所工作。但毛主席心里头有个想法,想让毛远新去部队历练历练,当个普通士兵。起先,毛远新被调到了空军第二高炮指挥部,干起了参谋的活儿。可毛主席一直念叨着,想让毛远新真正到野战部队去锻炼。后来,毛远新就被调到了空军高炮的一个师里,跟着部队去了云南,在大山深处守卫边疆。

毛远新后来被安排去了辽宁那边工作。结果因为一丁点儿小事,又被他伯父好好教导了一番。

1968年9月份,毛远新跟着辽宁的工人国庆观礼团队伍一起来到北京,准备一块儿看国庆大典。到了北京,毛主席可开心了,他还特地请了些工人代表去中南海做客。那时候,辽宁这边有100个名额能去参加,更厉害的是,还有20个工人能跟着毛主席一起上天安门城楼瞧瞧。

辽宁的工人们住的地方,被安排在了中央警卫团第一中队的营地里。这个中队啊,主要就是负责保护毛主席的安全的,而且呢,他们的营地距离毛主席住的丰泽园也挺近的。

毛远新急匆匆地去探望那些工人代表,大家一见他,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了在中南海的所见所闻,兴奋得不得了。毛远新心里也满是骄傲,回去后立马跟毛主席分享了这事儿。可谁想,毛主席听了,脸上并没露出多高兴的表情,反而默默地低下了头,抽起烟来。过了一会儿,毛主席才慢慢开口说:

让工人代表住进中南海,这个主意是我出的。这有啥好大惊小怪的?……老百姓有时候说话冲了点,咱得理解。但你是党的干部,可不能跟着这么说!这么简单的道理,你该明白吧?咱共产党是做啥的?共产党员就是给老百姓打工的,人民群众才是咱国家的真正主人。在那些老工人、老劳模面前,你,还有我,都是给他们服务的。主人到咱家来做客,有啥值得咋呼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毛远新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连忙跟伯父坦白认错了。

“这事儿也不能全赖你。”毛主席的语调慢慢变得温和起来。

你才到辽宁的领导岗位上几个月。进了城,咱们不少干部官职是越来越高了,可跟老百姓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这在党内可是个老问题了。想想战争那会儿,咱们是离不开群众的。离了群众,咱们连命都保不住,就像鱼儿离了水那样。可进了城,当了大官,就开始自称什么父母官了,好像老百姓都离不开他们似的。原来的鱼水关系,慢慢就变成了油水关系,自己高高在上,还不让下面的老百姓喘口气。……

咱们国家的根基,那可是人民群众一点点打下来的,说到底,他们才是国家实实在在的当家做主的人呢。

1968年,在党召开的那个重要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主席自己动手,把毛远新的名字从名单上给勾掉了。毛远新当时对此一无所知。后来,曾绍山到医院去接他去人民大会堂,都快到门口了,毛远新才晓得自己原来没在名单里头。出院后,毛远新心里觉得挺不是滋味,就去找毛主席聊起了这事儿。结果出乎意料,毛主席跟他说:

会议头天晚上,总理给的参会名单上本来有你,但我给勾掉了。你对此有啥看法没?……估摸着是中办那边忙漏了,没顾上再跟曾绍山说一声,你可别怨他哈。那天,负责签到的小伙子来确认名单,总理跟我说你已经到会场门口了。可我还是坚持把你的名字划了,让你回医院安心养病。……

毛主席瞧着毛远新那受委屈的模样,心里头不是滋味,便对他说道:

哎,老兄啊,你和好多读书人似的,太把自己的名声当回事了。人家夸你上天也好,贬你一文不值也罢,你终归是你,有闪光点,也有不足,好事干过,错事也犯过,但在我看来,你的长处还是盖过了短处。就算把你捧得再高,缺点它还是在那摆着;把你贬得再低,优点也照样在那呢。人啊,得认清自己,也得有点自信。我年轻的时候就说:“自信能活两百岁,定要破浪冲千里。”只要自己行得正,心里没亏心事,无愧于心,就不用管别人咋说咋议论,随他们去呗。你啊,就笑笑算了。

毛主席对毛远新一直都很严格,而毛远新也一直铭记着毛主席的教导,从没忘记。

1990年的时候,毛远新和他姐夫曹全夫两家子,一块儿回了韶山老家,为的是把毛远志的骨灰安放好。这次回去对毛远新来说,可真是好多年后头一遭了。到了老家,八十多岁的毛泽连老爷爷颤巍巍地给毛远新夹了块肉,还跟他说:“远新啊,多吃点。”

宝贝,多吃点肉,得把身体养得壮壮的!

对毛远新而言,老家的山山水水都特别亲切。

4 阅读:696
过隙弹指间

过隙弹指间

白马过隙弹指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