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现在35岁以上好像就不配找工作了?
不管通过线下还是线上各平台,企业招聘有一条要求几乎都写着“35岁以下”,35岁以上的连投简历的机会都没有,就连进个工厂也有不超过35岁的要求。这些私企是这样,体制内还是这样,什么考编、考公、考教资等都要求不超过35岁。
在职场上,公司觉得35岁以上成本支出大,有这要求也就算了,现在甚至各种优惠政策也要限制35岁以下。2022年大家都知道楼市遇冷了,很多城市都推出了一些优惠政策,来看看下图,嘉兴购房时,35周岁以下本科生可用15万人才房票;济宁、长沙、五常、宜宾、芜湖购房时,35岁以下、相应学历或人才可享受购房补贴;常州购房降首付比例,同时加大对35岁以下硕士的支持力度。
明明35岁正值壮年,要经验有经验,要精力有精力,是大部分人的黄金期,那为什么35岁就如此不待见呢?
1993年第八届人大规定国家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4年到96年,非国有经济体快速成长,逐渐取代国有经济体成为市场主体,从此之后,市场经济将中国职场彻底改造,开始优胜劣汰、下岗和裁员。很多人应该还记得以前大学生还包分配,有的公司还分房子,这在96年后成为了历史,98年到00年这三年期间,国有企业有2137万人下岗。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经济全球化,新兴产业开始进入中国,传统工作经验开始贬值。当时信息技术、交通技术、土木工程等成为中国的热门专业,大学生趋之若鹜,之后地产、金融、互联网轮番上阵,很多入学时候还是热门专业,到毕业就成了冷门。产业的迭代速度快得让人难以置信,打工人永远比市场慢半拍,而被迭代的行业其市场规模急剧萎缩,导致市场几乎永远是求职人远多于该专业的职位。
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大学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2022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1076万,创下历史记录,优秀的年轻人开始供过于求。而企业的目的是盈利,降本增效是企业盈利的最主要手段,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活下来。相比于高成本的中年人,优秀、便宜还听话的年轻人自然就成了企业的优选。35岁以上的老员工工资高,家庭琐事繁杂,还有一身老油条的毛病。反正中国不缺大学生,工资低还有的挑,只要留下小部分老员工,带带新人就够了。这样公司成本低了,留下来的老员工看着青春活力的新员工,也有了危机意识,公司又有了动力向前冲。
但这样真的合理吗?中国有5.3亿35岁以上的人群,他们是房、车大件消费的主力军,剥夺他们的工作机会,怎么刺激消费?好在最近多省市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提高到了40岁,人大委员也建议部分岗位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希望这是一个改变的开始吧。
点击关注进入主页,有更多精彩作品
多少人 35 岁有这种无奈的经历
不知道以前的包分配、分房子是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