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灌浆期是小麦生长的最后一个时期,有农户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灌浆期时,田间比较干旱,能不能去浇水?
如果浇水的话,此时条件已不利于人工进入,水管的移动也会破坏小麦的生长,担心麦穗受损,茎秆受挫。
如果不去浇水的话,小麦植株会不会因缺少水分,而导致籽粒不饱满,进而降低千粒重,造成一定的减产。
关于这个问题,农户们说法不一,有人说必须去浇水,有人说不用去浇水。到底答案是什么?本篇内容,小帮手就详细和大家说说。
小麦灌浆期是小麦籽粒形成和增重的关键时期,虽然此时已进入了生长末期,但是,小麦植株对水分的需求较大。
充足的水分供应,有助于小麦籽粒的灌浆和饱满,提高产量和品质。如果不去浇水的话,干旱会导致叶片细胞失水,叶片上的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作用减弱。导致叶片过早衰老,无法为籽粒灌浆提供足够的光合产物。
干旱也会影响小麦籽粒的正常灌浆,籽粒饱满度差,千粒重降低。而从品质上来说,干旱时,由于水分不足,小麦植株的氮代谢受到影响,蛋白质合成减少,品质也会降低。
对于已经处于干旱状态下的麦田,观察天气预报,当地后续一段时间,又没有降雨的话,就需要及时进行灌溉浇水。
适量浇水有助于小麦籽粒的灌浆和饱满,提高麦穗的产量和品质。也可以增强小麦的抗逆性,让小麦植株更好地应对干旱的不利环境。
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说,及时灌溉浇水,补充水分的供应,能维持植株中上部叶片的含水量,延缓叶片衰老,有利于麦穗更好地发育。
总体来说,如果遇到特别干旱的情况,有条件的农户,还是建议及时灌溉浇水为宜。
其一,浇水量不宜过大,不要长时间大水漫灌。如果过量浇水可能导致田间湿度过大,增加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风险,进而危害麦穗,导致籽粒干瘪、品质下降。
还有一点,如果浇水过多或浇水时间不当(如大风前浇水),或增加小麦倒伏的几率,也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其二,可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既能保证小麦对水分的需求,又能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板结和水分浪费。如果没有喷灌、滴灌设施,进行漫灌时要控制好水量和水流速度,避免田间积水。
其三,干旱条件下,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会下降,更容易受到蚜虫、红蜘蛛、锈病等病虫害的侵袭。
所以,对于刚进行过“一喷三防”的麦田,短时间内不要去浇水,间隔1-2天再进行。
其四,小麦灌浆期内,在干旱条件下,除了浇水补充土壤水分外,还可通过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来缓解干旱对小麦的影响。
比如可喷施 0.2%-0.3%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能增强小麦的抗逆性,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促进籽粒灌浆。
也可喷施一些具有抗旱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脱落酸、抗旱剂 1 号等,调节小麦的生理代谢,减少水分散失。
综合上述内容,当小麦进入灌浆期后,如果田间比较干旱,为了避免降低产量和品质,还是建议浇水为宜。
问问大家,如果你遇到了上述情况,你会去浇水吗?